ffice ffice" />
說到做工程,一般我們是這樣劃分工程種類的:
1 重裝備線,包括煉鋼、連鑄、軋鋼、無縫管、各種精整、剪切線、大焊管等。
2 輕裝備線,包括電子設備組裝線、生化處理線、飲料線、包裝線、印刷線、造粒、塑管線等。
3 冷裝配線,包括各種發動機組裝線,輕型車輛裝配線等。大型的車輛裝配線不是一般人玩的東西,一般是發達國家先有,使一些年以后,人家上新線了,舊線重新噴漆、搭配以后作為合資的資本金給較為落后的國家,其實也不是人家看不起你,是因為你用不上新的,大型的線,因為你的生產能力太小。
4 熱加工線,包括熱模鍛線、連續擠壓線、鑄造線、耐火材料線等。
你適合做什么?這主要和你的知識水平的寬窄、基本功的扎實程度、人脈的活動能力、協作的關系等因素有關,有人就做的范圍較寬,有人就窄,無論是寬是窄,都不說明你水平高低,即使你做的很窄,你把它做好,就是你的水平,但現實生活中你要注意一點,你作窄了,你的活路就是比別人小,哪怕你很精,別人就是不用你的東西,你也沒地方講理去,久而久之,就只能餓著,我見過倒閉的公司,不都是因為沒有技術,到底缺什么?我不能亂說,個人的情況不同,這就是中國的國情。
做重裝備線,比如說連鑄線,方坯線誰都能做,不外乎是流數不同,拉速不同,上自動配水和液壓振動的廠家很少,除非是很有錢,或者以后考慮有合金鋼的品種。具體到你能不能干,主要就是侃價,能受得了,就能干。
有點技術的是板坯連鑄和不銹鋼連鑄,需要一些技術水平,這就不是誰都能干了,為什么有人退縮了呢?因為那里面要考慮鋼水溫度、成分、冷卻模型等一堆的東西,你不會的話,連鑄坯的內裂、偏析、內夾雜、角裂、橫裂等等東西都在等著你,將你打得血本無歸。
怎么有人就行呢?表面上說,是人家有技術,技術是什么東西?就是人家掌握了處理這種對象的一種模式,人家會協調鋼水的溫度和成分,知道在什么溫度下開澆,知道初始的拉速和振動幅度及振頻,有液壓振動的還可以調整振型,同時知道冷卻模型,即使冷卻有點問題,馬上就知道調整多少,你只有耐心地學習這些東西,都學明白了,知道每一個參數為什么是這樣的?你怎么改這些東西,當然你就行,即使暫時不明白,要花錢買技術,買個明白,我國人民最吝惜的就是花錢買技術,大家認為,技術怎么會值錢?那應該是街上可以撿到的東西,可事實不是那樣的。
當你掌握了一種處理問題的模式以后,在這個行業里就可以混幾年,直到技術被擴散出去,很多人都學會了,這種模式又成為街上的大白菜的時候,你就得選擇新的項目了。
類似的情況在軋鋼行業里也是一樣的,你有一種成功的軋制、冷卻模式,當然你就行。但軋鋼和連鑄的不同點是(以棒材為例),由于軋線布置的形式不同,會有一大堆的非標設備,另外,定尺飛剪、冷床、精整線上的點算機等東西也有一定的設計難度。
關鍵的問題,還是要有一個細致的‘模式’,所有的東西都仔細地考慮一遍,從爐子的加熱能力和進出料開始,一直到打包下臺架,當所有的東西都有明確答案的時候,一般是不會有什么大的問題的。
我見過許多做工程,但對技術一無所知的家伙,也干得很好,很少有毛病,仔細看一下,一般都有一個水平較高的參謀,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孟嘗">孟嘗ersonName>君曾養過3000門客,從這點看,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把‘模式’這個東西學明白了,你就可以在板帶、線材、有色行業里亂混,別人也拿你沒辦法。許多人以為我說的‘模式’就是軋鋼工藝,不太準確,搞工藝的家伙說不清上料輥道到底要多少米才能剎車,因為他們完全不懂設備。
雖然‘模式’這東西非常重要,但有一點你還是要學的,就是你要能設計線上的主要非標設備,比如飛剪和冷床,在關鍵的時候,你會這東西,看看效果!那就是不一樣!
混事的時間長了,假如你再好學,什么液壓AGC、卷曲模型、層流冷卻等等東西都逐漸可以學得很明白。
雖然重裝備線有量,有較高的合同價值額,但要趕上蕭條的時候,沒人上這些重裝備,你也得吃飯呀!有時可能你就要搞些輕裝備的東西。
輕裝備線和重裝備線是完全的兩個概念,搞過重裝備線的許多人看輕裝備線時會笑出來,因為許多設備是沒有地腳螺栓的,特別是輸送系統,因為有些東西是要根據情況進行調整的。
有些輕裝備線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以一個主體設備為核心,如飲料罐裝線,是以罐裝機的生產能力確定線的能力,其它的如傳送系統、套標機、噴碼機、碼垛機等都很好選擇,不用費力設計非標產品,一般也不會因為這些輔助系統而妨礙主機的產量,這和重裝備線不同。在軋線上,假如軋機完全沒問題,也不見得冷床區和精整區也行,這就是大家都會爭著設計軋機,而不愿意做后面設備的原因。在輕裝備線就沒有這種問題,如高產的罐裝機是引進的,隨便做個配套就完了。
輕裝備線有時因為產品的需要,要對使用場合進行凈化處理,這有專業的標準,不是我要說的東西。我要說的是對于1萬--到10萬級這個范圍,是可以隨同設備一起給廠家作的,具體到是封閉車間還是封閉設備,要看具體的情況。
相對重裝備線而言,作輕裝備線的工廠設計要簡單一些,對于設備基礎、廠房基礎、附屬設施的考慮相對簡單一些,對供電系統的要求也稍有放寬(芯片廠例外),但有時也瑣碎一些,如管道、閥門的衛生級別,密封性問題,殺菌問題,材料的保證問題都要特別注意。像啤酒線上的輔助設施,如皇冠蓋的問題,那東西的模具看似簡單,實則有很大的難度,收小了,密封有問題,收緊了,可能損壞瓶口。還有,皇冠蓋內的滴膠量控制和模壓成型,這些在常人看都不會看的小東西,都是有很大技術難度的東西,別看這東西小,掌握這些東西,可能意味著你的生路更多。
兩片式鋁罐的拉伸,三片式鐵罐的滾焊都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對于鐵罐的焊口處理也是一個很深的學問。
在輕裝備線上的非標設備許多是象碼垛機這樣的東西,再大些的如自動存取庫。可供發揮的地方也不太多。就象是布置一條軋線,許多東西都是選的,象自動存取庫的架體是模塊化的東西,計算好荷載拼起來就行,而軌道、升降車這些東西就完全是品牌的東西。只要你對行業熟悉,就完全得心應手,每天都可以喜滋滋的,比作重裝備線的家伙輕松不少,至少比較安全,象厚板軋線上的‘雪橇’沒控制好,一下就可能拍在走橋上,假如你只是摔折了腿,你得念‘阿彌陀佛’,算是佛爺留你一命,這在飲料線上是看不見的。
做電子組裝線也基本是一件美事,考慮非標的東西不多,即使你想‘非標’一下,一般的人也沒那水平。但這個行業對電的知識要求的非常多,比如信號的干擾和隔離問題,貼裝機動作的準確性問題,回流焊的溫度準確與穩定問題(特別是無鉛焊),焊后的檢測問題,當然,這些東西都是可以一點一點學明白的,學習是一個耐心的過程,什么都別著急,著急也沒有用,我原來遇見一個家伙,他說:這些東西都搞明白了,要多長的時間?我覺得,每樣東西都學明白了,都要一年的時間,但細想一下,到你30多歲的時候,在你要‘立’的年代里,知道好多的事情,能干好多的活,至少不挨餓,也是值的。
其實,作輕裝備線,事先有個技術準備,大約15天,無論干什么,你都應該是勝任的。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