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特別說明的公差.——在我的印象中,“未注公差”在國標中是一個術語,相對應的英文術語是“general tolerance”.為避免概念混淆,我想“未特別說明的公差”可能更合適一些。
) _: l e: ^2 U" h2.用相配合的零件(通過裝配試驗)檢查花鍵15和短齒21的裝配性(配合性).
; ]( R- D( K7 t% s$ q3.(加工過的)圓面和端面的跳動最大0.05.
& V6 }9 ~0 g; F: h4.跨棒距/公法線?——跨棒距肯定是對的,但是對于后邊的縮寫就實在不明白了。這個要看具體的參數(shù)表和相關的數(shù)值。根據(jù)下邊的另外的兩個參數(shù),也許是公法線的意思。也可能后邊是標準的跨棒距的縮寫,前邊一個是“定齒跨棒距”,也就是和跨棒距一樣的測量方式,但是不是跨整個齒輪而是跨規(guī)定的齒數(shù)。這個我以前曾經(jīng)遇到過。
; G% Y4 Z' U, f7 k( J 跨齒數(shù)3/量棒直徑5.0——公法線對應的是跨齒數(shù),跨棒距對應的是量棒直徑。要結合前邊的參數(shù)看。9 H! H( ~$ G9 {! {5 N
5.配對(配合/嚙合)齒輪(號)——后面是對應的一個零件編號, K3 @3 f3 Z% s# b( O+ f5 Y8 ?
6.配對齒輪齒數(shù)1 g0 @- s# c) _+ _0 x3 W
7.節(jié)圓跳動(Fr)——這個一半是猜的,但有80%的把握。
% K h5 @2 Z) X$ v2 b, j' P8.相鄰齒距偏差或是誤差?,(取左右齒面誤差較大值)。——在GB中是齒距偏差,這里是“相鄰齒距偏差”還是“齒距偏差”我搞不清楚。兩個概念有些差別,相差不大。在老版的GB/JB中有相鄰齒距偏差的概念!啊纅pt”——這里到底是什么要看你的圖紙來源,他們遵循的哪一個標準。各個不同的標準會更多的傾向于一個參數(shù)。事實上,我也一直沒有搞明白這兩個概念中到底有什么本質(zhì)的差別。8 E. G- n* U9 ^% _
9.齒距累積誤差,(取左右齒面誤差較大值)!應該是“Fp”。0 Z$ G9 }1 G6 f! ]& O
10.齒II和花鍵的周向側隙,以及齒III和其相陪齒輪的周向側隙不超過0.2!這句有80%是蒙的。意思應當是對的。& P2 J" n, \, S8 H; b
5 S ^/ w2 E. O' F6 H$ L6 B% s0 T4 U上邊這些都是憑記憶中的一點東西翻譯的。具體的可能有一定的出入。要具體的、真正的搞明白外來圖紙中的要求或者參數(shù)表,要對雙方的標準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才可以的。由于現(xiàn)在手頭沒有足夠的資料,也只能寫個大概。希望有點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