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盡管面臨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貿易壁壘升級、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投資和生產仍保持了較快發展水平。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785億元,同比增長29.3%。受此影響,我國紡織機械進口增長明顯加快。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共進口紡織機械31.4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25.5%,比去年同期提高14.5個百分點。其主要有以下特點:
$ {0 B: a! S) A9 a& c2 p 一、外商投資企業進口仍居首位,私營企業進口增幅領先。前8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口紡織機械14.3億美元,增長10.8%;私營企業進口8.7億美元,增長73.3%;國有企業進口6.8億美元,增長20.9%;集體企業進口1.6億美元,增長8.7%。
" u, Z* @1 h, |# P0 `9 M ]2 t5 C* }6 `; B7 J
二、進口設備向紡織產業鏈兩端延伸,高新技術設備進口比重較高。隨著我國紡織行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兩端延伸,進口紡織機械也呈同步發展的趨勢,預處理、后整理設備進口比重明顯提高。前8個月,我國進口“紡織沙線生產及預處理機”4800臺,價值5億美元,分別增長35.8%和45.7%;進口“織機”15434臺,價值5.8億美元,分別增長14.8%和28.3%,其中,進口代表織造技術最高發展水平的“無梭織機”14636臺,價值5.5億美元,分別占同期“織機”進口量、值的94.8%和95.1%;進口“針織機及縫編機”19900臺,價值8.1億美元,分別增長16%和37.1%;進口“紗線織物等后整理機器”14240臺,價值4.8億美元,分別增長19.1%和15.6%。此外,前8個月進口“紡織機器的輔助機器及零附件”4億美元,增長28.5%。
1 I- g& [; q* ?+ e; p1 G3 j* r/ Z& V$ H7 ?" I
三、歐盟、日本是主要進口來源地,且進口增速高于同期總體水平。前8個月,我國自歐盟進口紡織機械15億美元,增長29.7%,高于同期總體進口增速4.2個百分點。其中,自德國進口9億美元,增長41.7%,占同期自歐盟進口總值的60.2%。自日本進口9.8億美元,增長27.4%,高于總體進口增速1.9個百分點。前8個月,我國自歐盟、日本合計進口紡織機械24.8億美元,占同期進口總值的79%。 % Y/ |. b- ^& j. y V
. i% P, M7 B r2 Z 四、蘇、浙、粵進口居前3位,中西部地區進口步伐加快。前8個月,江蘇省進口紡織機械8.6億美元,增長19%;浙江省進口7.1億美元,增長56.8%;廣東省進口6.5億美元,增長3.6%;上述3省合計占進口總值的70.7%。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中部地區紡織機械進口增長顯著。數據顯示,湖北、江西、四川、湖南、山西、西藏6省前8個月紡織機械的進口增幅均在40%以上。 ' i$ w1 h+ ?' h( t
. q B$ G9 ?) I9 ?) ^
今年前8個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口提速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的原因: 2 ]% O* \7 R" A
: W6 ~( k1 a! r- F" t0 X5 p h 一、紡織行業整體向好,國內需求逐漸升溫。今年以來,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國際貿易環境出現惡化的背景下,我國紡織行業仍取得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的良好局面。與此同時,國內市場需求開始升溫,前7個月,全國衣著類零售額增長24.9%,超過社會零售總額增速9.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內銷比重上升到75.2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紡織行業將迎來一個長期的快速發展時期,從而增強了紡織行業的投資信心。
) ]& u w' b }7 T. i
9 x) j- J# V/ b: `) | 二、紡織工業“梯度轉移”步伐加快,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新出臺的加工貿易政策,給予中西部地區企業比東部地區更為優惠的條件,將進一步加快紡織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步伐。紡織工業的“梯度轉移”拓展了東部地區企業的發展空間,同時,中西部地區充分利用勞動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發展與東部配套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利于紡織行業的區域布局優化。東部地區紡織行業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同時,加快了對原有紡織行業體系的改造和整合,從而擴大了對先進紡織機械的進口需求;而中西部地區企業隨著紡織工業規模的擴大,其對高端設備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 , Z# H: }9 g+ L+ h* u
; R4 O1 \! c1 Y
三、國內紡織機械尚無法滿足紡織行業發展的需求。隨著我國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國內紡織機械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紡織行業設備國產化程度不斷提高,但國產紡織機械在數量上還遠不能滿足紡織企業的需求。據統計,目前我國噴氣織機年需求量16000臺左右,國內生產能力只有1000多臺,每年進口15000臺左右;自動絡筒機每年需求量2600多臺,國內產量只有600臺,進口2000多臺。在技術性能上,國產紡織機械與國際先進水平也還有不小的差距,如國產自動絡筒機的卷繞速度為1200米/分鐘,進口設備則為1600米/分鐘,國產噴氣織機的入緯速度為1200米/分鐘,進口機則達2100米/分鐘。面對中國紡織工業的巨大市場,世界各主要紡織機械出口國也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開拓。據報道,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表示,2007年德國將加速向中國輸出高端紡織機械產品及技術。
) m9 m. { x# z, o3 i! M: a
/ H! H- h/ n" p8 ^( J 四、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增大,提高生產效率成為企業迫切需求。受勞動力、能源、環境、原材料、土地等客觀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較快,成為影響行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當前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企業通過提升產品價格消化成本的難度加大。企業只有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采用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更高的先進設備,才能有效降低單位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提高對紡織行業競爭力的削弱。 7 t; [7 E( P' }) \" m$ t7 d
6 s* v3 M' p; I0 o' X" ]5 A 五、“后中歐、美紡織品協議時期”即將到來,國內紡織行業更加注重修煉“內功”。2007年底和2008年底,中歐、中美紡織品協定將先后到期。在經歷了2005年的出口陣痛之后,中國紡織行業將更為理性地面對紡織品的出口前景。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紡織品進口國仍可根據“特別保障條款”對中國的紡織品采取限制措施。許多紡織企業意識到只有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才能在未來的國際市場競爭有一席之地。新一輪的產業整合和技術改造已經在紡織行業內悄然興起,引發了紡織機械進口重新升溫。 & v& J7 o' u* G4 a' n
4 @& c4 B9 k; ~( h8 c
當前,我國紡織工業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如果出現投資過度的情況,不僅棉花等上游資源短缺會成為新的制約因素,而且會使行業的競爭態勢加劇,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這對中國紡織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的長期發展都是不利的。
5 F- Z* [- |, ^, z
7 V. g7 `4 {, c/ c; o1 W 對此建議:一是要加強對紡織行業的預警和審批監控,對新開工項目要加大審批監控力度,制止紡織行業過度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要按照《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的精神,提高紡織工業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三是通過紡織行業在東中西部的合理布局,確保紡織行業在區域間的協調發展,防止出現紡織行業的結構失衡和局部過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