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應該怎么發展ffice ffice" />
縱觀當今世界,沒有那個工業發達國家不是機械工業發達的國家,盡管情況不同,發展方向各異,但其發達的機械工業都極大地推動了國家的現代化。
從行業上來看,無論是從鋼鐵、化工、采礦到微電子,無不是以機械工業作為基礎支撐點的。
七八年第一次有考重點高中的時候,有幸進入好的學校,班上的同學來源更加廣泛,從一些畫報和雜志上可以看到世界上的一些新鮮事務和一些專業的資料,比較以前的信息來源,算對世界有了一點真正了解,特別是看到一本關于英國鷂式戰機的資料及一本美國航母的資料,許多同學都很震撼,當時的學生比現在要簡單、單純得多,大家都認為國家不能落后,而唯一的途徑就是要靠我們這一代把國家發展起來。后來,大家上了大學,有學裝甲車輛的、有學艦船的、也有學火炮的,當然也有學信息和自動化的,多年以后,當我們再相聚的時候、許多人已經成了領導,成了地產發展商,成了外商的代理和買辦,也有許多人在北美的大公司工作,過著閑適的生活。談到當年的意氣風發,大家不免有些沉默。是阿,什么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發展起來。
現在的世界是一個需要絕對實力的時代。
我們在岸上看著列強從縱帆船的舷炮齊射時代進入蒸汽輪機推動的16吋三聯裝主炮時代,我們沒有參與,我們也經歷過拿日本鬼子的三吋山炮都沒有辦法的時代,而現今我們正在面臨著大型航母的核時代。從100多年前的洋務運動到五四時代,從烽火連天的抗戰到現今的反對臺灣獨立,我們不止一代人為了增強國家的實力而奮斗過,并且也知道實力的重要性,可至今差距依然明顯。
在很多場合下,許多人都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發展,特別是談到機械工業,就深感我們和國外的差距。有些行業,比如微電子、精細化工工業,許多國家都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發展起來,但談到機械工業,沒有人看到那個國家可以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而現今機械工業發達的國家無不是經歷了長久的發展歷史,縱觀美國、英國、德國都是如此。而機械工業的高度發達又促進和保證了其他工業的發展,機械工業要求有高、精、尖的人才做保證,同時又要求有充分的后備人才儲備。
我去過許多的工廠和大的設計院,感覺明顯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工程師們面臨著退休,八十年代的許多人都已轉行,九十年代及以后的工程師的生活壓力又明顯比以前加大了,這批人不再享受如分房等福利,許多人紛紛轉向外資等薪籌高的企業,許多設計院已經開始萎縮。許多工廠的技術部門也如此。
我們有時閑聊,大家說,世界發展的有些時代我們沒有經歷就過去了,比如,我們不曾設計過巨型艦炮,戰列艦的時代就已經遠離我們而去了。我們曾經追隨過一些同時代的東西,我們也曾與這些東西相距并不算遙遠,我們也曾經有過一些獨特的東西,可后來我們都沒能堅持住。八十年代,世界煤礦業推廣采用電液控制技術,我國也開始起步,最近見到幾個以前搞電液控制的哥們,都在賣德國的電液系統了。九十年代談到雪龍號破冰船的時候,大家也都感嘆厚合金鋼板的焊接困難、可變矩不銹鋼螺旋漿的制作工藝、大型高可靠船用柴油機的制造問題。多年過去了,我們的話題依然是我們應該買那國的破冰船。
再后來許多人都認為機械是個在世界上都沒有出息的行當,我們應該主要發展微電子行業,當我給一些哥們維修6吋晶圓磨片機的時候,得知即使這種并不先進的設備在世界上也是很貴的。何況更大型的設備,美國佬可能并不買給我們。我們許多這樣的高科技企業,替美國的企業切割單晶硅棒,磨片,出口。雖然比縫鞋掙的多,可又能怎樣。
我不知許多人明白不明白,美國微電子行業的高度發達與其精密機械的高度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技術的發展需要堅持,需要投入,已有的技術需要加以保護,其實大家都明白,可要怎么做哪?
國家投入了很多資金,可是怎么能到需要人的手上。怎么識別一項技術的價值,二十年前我們就知道美國的風險投資,我們應該學習什么。
有技術的人的生活問題怎么辦,在技術沒有轉化成效益的時候靠什么生活。
我們許多朋友在一起做工程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問題,甲方都會問到,哪里使用過,我可不要第一套啊。我問過美國人在美國是什么樣,美國人追求技術的合理性,先進性,肯冒適當的風險。
當我國的方坯連鑄機走過康卡斯特機型、德馬克機型、羅可普機型的時候,合金鋼的方坯連鑄依然要引進。不銹鋼的方坯連鑄依然有困難。
確實,很多時候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