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輿服志》里記載了燕肅制作的指南車結構,它是利用離合原理來實現指南的。然而這種指南車在轉彎的時候必須先停下來,原地轉完之后才能繼續前行,這在使用時是非常不便的。而且,它的誤差也比較大,遠沒有古籍中說的那么神。于是一些學者認為古代的指南車應該采用了差動輪系,轉彎的時候就不必停下了,誤差也比燕肅指南車要小很多。也就是說,早在三國時期,我國就很有可能掌握差動輪系了。
S6C1a (0-01-07-02).jpg (224.36 KB, 下載次數: 178)
下載附件
2018-3-9 11:12 上傳
我們先來看它的左邊部分,如圖,左邊的車輪上固定有一個齒輪,這個齒輪通過一個惰輪帶動中間的齒輪。
S6C1a (0-01-29-20).jpg (156.69 KB, 下載次數: 169)
下載附件
2018-3-9 11:13 上傳
再看它的右邊部分,如圖,和左邊不一樣的是它中間是上下兩個固定在一起的齒輪,下面的齒輪由附在車輪上的齒輪驅動,再通過上面的齒輪,帶動中間的齒輪轉動。
S6C1a (0-01-43-28).jpg (150.8 KB, 下載次數: 186)
下載附件
2018-3-9 11:13 上傳
最后看它的中間部分。首先是最下面的齒輪,實際上是由一個直齒輪和一個錐形齒輪組成。
S6C1a (0-01-52-08).jpg (127.07 KB, 下載次數: 164)
下載附件
2018-3-9 11:13 上傳
接著是四個行星輪,中間的豎桿和行星架固定在一起,當行星輪公轉的時候豎桿就會跟著旋轉,從而帶動其頂部的小木人旋轉。
S6C1a (0-01-58-13).jpg (111.09 KB, 下載次數: 185)
下載附件
2018-3-9 11:14 上傳
最后是上面的齒輪,和下面的齒輪一樣,它也是由一個直齒輪和一個錐形齒輪組成的。
S6C1a (0-03-00-18).jpg (135.58 KB, 下載次數: 200)
下載附件
2018-3-9 11:14 上傳
當指南車行進時,上下兩個齒輪的轉向是相反的。當它們的轉速相等時,也就是指南車直行時,行星輪只做自轉,行星架不動,豎桿也不動。 當指南車轉彎時,左右輪的轉速不一樣,中間部分上下兩齒輪的轉速也就有了差異,行星輪除了自轉之外還會公轉,并使行星架轉動,從而使豎桿和其頂部的小人轉動。最后,控制各齒輪間的傳動比,使小人的轉動正好抵消車身的轉動,便可實現小人一直指向南方。 : I4 T7 O* n/ b9 r
不明白的看這個視頻:
, @$ w6 a8 y9 r& x* D( K$ q1 Y
還不明白的直接看模型: http://www.sailcg.com/cdznc.html
; o9 ~ O% A4 X5 w0 d 7 V Y( {2 z, y' z, U5 A*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