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鉆是怎么被發明出來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那是倪志福同志為了在被繳獲的美國坦克上鉆孔取化驗樣品,而發明出來的鉆頭.
/ }# y1 \) v- v- { l* p; c* c大家看看53式的原形,很簡單的樣子.可這么奇怪樣子的鉆頭,他是怎么想到的呢?+ U2 d1 v3 n1 m: I2 R4 u
現在,我們來做個猜想.
3 r$ \" f7 z$ r5 J大家知道,刀具靜止時候的后角,也就是理論上的后角,和切削運動時的實際后角不是一樣大的.* \- \+ }& C0 {5 L, l x5 H
大家可以假設一下,一個M16*2的螺絲,在車螺紋的時候,它的后角會改變多少呢?2 g5 u: Z4 ~7 G4 p3 r, w
M16螺絲的小徑是14,周長大約44,配合2毫米的螺距,其角度大約是2.6度,也就是說,車羅紋的時候,如果刀只有2度后角的話,是絕對要出問題的,因為,這樣的后角在實際加工的時候已經變成了負值了,要正常加工,起碼要有3度以上的角度.
! `- z" m9 I9 g$ t" F用這個類推,鉆頭也是一樣的.如果后角數值固定,同樣的進給速度,鉆心的實際后角要小于周邊.這樣,阻力就增大了.
4 @2 U- B9 h) b& J0 l# ?那么怎么辦呢?- Z w3 @. a9 Z5 R0 K
修磨鉆心的后角咯,將鉆心部分的后角修大點.同時為了鋒利,將前角也修一修,鉆尖也修一修.
& `0 Y/ u$ I6 D- ]為了避免鉆尖太脆弱,將鉆頭角度弄大點,從118改到130左右吧.
: f1 T& x4 [/ {- e6 y) f9 K$ h于是修完一看,很原始的,類似群鉆的鉆頭出現了.區別就是沒有兩個月牙槽.后角的角度大家在歷屆的群鉆中都可以看到,都是鉆心要比周邊大2度左右的.所以我猜測,群鉆發明的開始,是從鉆心后角的修磨開始的.
9 h. _$ a( ?4 g+ N# f月牙槽沒出現,但是別著急,慢慢使用,慢慢磨,你會發現在修鉆心后角的時候,稍微不注意,就會磨深,磨出兩個月牙槽來,當然,很淺就是了.這個槽并不影響使用啊,那就不用修磨掉了.1 a5 G' f5 |4 M! d
隨著不斷的使用,不斷的修磨,槽也越來越大了,這時候就發現,它還能起輔助定心的作用,于是,特意保留了.因為開始不是特意磨的槽,所以,槽深不大,尖也沒有特意磨低.+ G Y) R7 H$ O, ]6 a: Y- @: Q& k. p
大家在群鉆的發展歷程上可以看出來,最開始的53鉆槽很小,尖很高,這時候大概是對槽的作用沒有完全理解.但是53和后邊的鉆頭相比,是最接近67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已經比較成功的鉆頭了.
7 H- r8 g/ t% z. R后邊的改進,其實是為了探索月牙槽的作用而走的一段不能算彎路的彎路.
4 V9 R! D0 k' n. u- I0 @8 @0 B56型的時候,槽過大,尖過低,這個是矯枉過正,高估了槽的作用.但是也證明這個時候已經注意到槽的作用并且將群鉆的改進注意力放在了槽上.等到58和58A時候,就是把鉆頭改進的注意力完全放到了槽上,嘗試槽在不同位置,和尖高不同時候的效果.
. O" u1 {# Q1 F, `4 L) s到了最后的64 67鉆的時候,槽的大小,位置已經基本定型了,2者的區別只不過是為了增加鉆頭的強度,犧牲一部分的鋒利,將鉆心的角度擴大,同時磨低鉆尖,用月牙槽定位,來代替小角度鉆尖定位.這時候的群鉆,改進的重點已經不在是月牙槽而是鉆頭角度了.
* i5 z- m) Y! Q5 c" ]4 a月牙槽的改進完成,也就是群鉆的定型了.
; A' p. P: L' a! U$ x6 Y# P對群鉆發展歷程的猜想,有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群鉆.就是不知道我的猜想是否正確.& \; H5 Y$ Q+ [+ f/ L5 ]9 l
( X$ z" ?9 V5 f! x' p2 J/ I0 F( H
[ 本帖最后由 齊樂 于 2008-7-15 16:23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