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麻子 于 2018-11-26 13:51 編輯 & e. l0 R; _; @" k- \$ S
1 W: q8 j3 d; l, ^
近日,微博上的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熱議。7月底,王先生離職時,領導提了一個 “蠻橫無理”的要求:讓他必須刪光所有同事的微信賬號,否則不簽字。 ' ~$ _- k- Z* }8 l( I
為了盡快離職,王先生按要求刪了。對方特意在他手機上確認,還有遺漏未刪除的賬號,再次刪除后才作罷。
: G) q& ?2 n3 x& L7 `( [/ s
現在4個月過去,王先生意識到自己被侵犯了隱私權,提出投訴。對此,他的前領導回應,要求刪除同事微信是對公司團隊的保護,并不是強制,是征得了王先生同意。 * A# G3 B) W5 K& Z
暫且不說王先生與前領導各執一詞的孰是孰非,從網友們的評論,我們可以看到,有對領導出發點的理解,但更多的,是對公司強制行為的不滿。
V& o8 Y* W6 n1 w% y. P
有一位網友說,離職后若有心要找前同事,即便刪除了微信,也可以打電話,公司此做法未免不近人情。 ' `; v) c1 b( G- J! b
評價一家公司對待員工的好與壞,不僅是看員工入職后的福利待遇,還看員工離開時,公司的態度。 對待離職員工的方式,最能體現一家企業的氣度與格局。
' Y1 x7 A1 T( E3 s, v7 ^) ?2 a, a
5 O3 }1 p7 \2 \" l H
網上有一項微調查顯示,有六成以上的員工遭遇過“辭職難”。在職時我為公司賣命,離職時公司捅我一刀。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小汪從事銷售工作,因待遇問題離職。離職后,她突然收到以前的顧客轉發的一封郵件。 郵件原發件人是她前東家,內容大致是:小汪已經不是本公司銷售人員。她盜取公司客戶資料后離職。她是小偷! 小汪憤怒地將公司告上法院。庭審時,公司承認向100多名客戶發送了郵件,因為怕小汪帶走客戶,就編造了她偷盜的事。 法官最后判決公司向小汪書面登報道歉,并賠償5000元。 因離職就毀人名譽,最后落得道歉賠償。這家公司豈非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_6 W: W5 n3 }' V8 I# K7 A
馬云曾說,員工離職只有兩個原因,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委屈了。說到底就一條:干得不爽。 再優秀、福利再好的公司,干得不爽的情況,總會存在。從員工離職的原因入手,照法律條文辦理、相送離開,可能是企業應對的最好做法。
' ~8 [( V, l$ b7 T- [" U+ L/ d, m
但有些公司的負責人,總是自認為把員工的各種身份證明攢在手中,就能決定員工的去留。 員工辭職是勞動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利,無須企業批準,只需提前通知即可,企業強行“扣留”是一種違法行為。 況且,留住人,留不住心,對企業經營毫無幫助,又何必要卸磨殺驢、落井下石? 以算計的心,懷著怨恨,對離職員工詆毀或封殺,都只會暴露出企業格局太小。
; L0 B. E/ h5 m) P! r) L6 u7 w
沒有胸懷的公司,又怎么扛起大事業? 8 o' |, n6 e/ I0 C7 N- _# m
2 w/ v+ g3 u- g. ^ {. r
在全球化與信息化的當下,終身雇傭關系屬于少見,也不現實。員工的離職,人才的流動,可能會造成暫時性的損失,但也有可能是一筆隱形財富。 真正有格局的公司,不僅在于它對在職員工無微不至的關懷,還在于它對離職員工不離不棄的照顧。 ! K9 u3 w8 U+ a* y
管理咨詢界的巨頭麥肯錫將員工的離職視為“畢業”,前員工都是“麥肯錫校友”。 它一直投巨資,用于培育其遍布各行業的“畢業生網絡”。這些校友在畢業之后,無論去世界上哪一處麥肯錫的辦公室,都會得到熱情的招待。 麥肯錫的管理者深知,隨著離職員工職業生涯的發展,他們無疑會形成一大筆資源。所以,麥肯錫從來都將離職的人視為潛在的客戶,而非競爭對手。 事實證明,這一獨特的投資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6 w) a% }, p6 y' F# t4 K& R2 J
一家優秀的企業,心態必然是開放的,胸懷必然是廣闊的。它會把每一位員工,視為自己的孩子與伙伴,相伴時守護,相離時祝福。
( A) w$ f$ \0 B3 U9 f2 _& _& E
2 j( @6 A r9 z: z- \) b- s
據《2018中國年度最佳雇主初選報告》顯示,百強企業更重視提升內部員工的工作體驗和滿意度,因而獲得現任員工和前員工的肯定與贊揚。 4 L( r! A- @( g
這些企業都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強烈的認同感。企業文化如果能贏得多數員工的認同,就會形成感情紐帶,將員工與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即使某天員工離職了,這份感情也許會依舊存續。 這恰恰能夠降低員工離職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餐飲行業的佼佼者海底撈有個做法: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就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 創始人張勇解釋,在海底撈工作太累,能干到店長以上,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應該補償。 海底撈前段時間上市,說至今創辦十幾年,店長以上有過百人,但拿走“嫁妝”的,只有三個人。這充分說明了海底撈員工的忠誠度之高。 試問有幾家企業,會在員工離職時,額外支付一部分費用?不說額外支付,就算是不克扣工資就已經不錯。 所以,留住員工的原因,是企業真誠地善待員工。 9 a9 S0 D& N3 @) T, m% L, p2 K, D2 y
第二,牢固的信任感。谷歌的企業文化一直為人稱道,它在2016年建立了創業公司孵化器Area 120。凡成員都可以申請,提交商業計劃。如果合適,谷歌將會送出投資意向書,幫助建立一家新公司。 這一措施,成就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雙贏,不僅減少員工因創業而離職,還為谷歌拓展市場和業務提供了機會,也為員工創業提供了支持。 谷歌的偉大,就在于它始終相信員工,相信他們會有所創造、有所創新。因此它愿意為員工的創新行為提供支持。即使創新失敗,也不會打擊員工的士氣。 相互之間的信任,維系了谷歌與員工的良好關系。
; H& J3 i* t7 g, y* F0 X' w& l6 Y; L
第三,厚實的安全感。跳槽者就是背叛者?在阿里,這種顧慮不存在。 馬云說,除了3萬在職員工,他還有5萬多后援。這5萬多后援,其實就是離職的“阿里人”。這些人有的離職創業、有的去了競爭對手的公司。但無論怎樣,阿里都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系,愿意盡可能提供幫助。 馬云說,能在阿里共事,是我們的緣分。如果你要辭職,我會尊重你的選擇。如果辭職出去后發現外面不適應,想回來,完全可行,我歡迎。今后對于想創業的人,我們會給予一些投資。 ; Z3 I" u- m4 j$ \: y9 d
/ }3 @4 R! u" t A+ V6 j, i
有句話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商業社會里, “相忘于江湖”也許會讓員工或企業都失去機會。所以,對這二者而言,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坐蹺蹺板,高低交替。企業與離職員工,也像坐在蹺蹺板的兩頭,有來有往,用真心換取真心。 真誠,是彼此給出的最好態度。(轉)
. C/ L9 R9 L( y9 w9 E3 q* Z0 a-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