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久久久精品图片|国产综合有码无码中文字幕|国产一区二区综合视频|国产亚洲精品电影网站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機械社區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zmztx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公主被抓后,華為的聲明意味深長

[復制鏈接]
21#
 樓主| 發表于 2018-12-19 08:34: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19 09:17 編輯

為什么要求禁售蘋果的,不是華為反而是高通呢?
關鍵是核心技術的差異。眾所周知,高通擁有手機通訊技術的絕大部分核心專利,任何一款手機都無法拋開它的技術來進行生產,所以它能掐住蘋果脖子進行禁售。而華為技術實力雄厚,與高通之間除了5G爭奪,但是并無其他直接對撞關系,加上蘋果的技術也是很厲害的,所以它對蘋果基本上是束手無策。

不少業內分析師認為,華為在未來5年內超越蘋果,是大概率事件。因為華為不僅手機業務發展不錯(手機收入為總收入的40%,三星是60%),而且它的5G設備也得到很多客戶的認可。由此可見,即便華為手機不如蘋果,但它能夠在基站設備上大獲全勝。曾有市場研究數據分析指出,華為的利潤有可能在3年后超越蘋果。
然而中國國內已經裁定要禁售蘋果多款手機,但這是高通于2017年對蘋果一場專利訴訟勝利的結果,與華為完全無關。這或許人搞不懂:明明華為才是蘋果勁敵,為何要禁售蘋果的,卻是高通呢?
華為一直想超越蘋果,高通也對它也頗為不滿。但高通更恨【蘋果】。早前蘋果iPhone XS由于選用了英特爾基帶,導致高通營收大幅下降,令它損失慘重。本來高通由于通訊技術厲害,所以中高低端手機廠專利授權利潤通吃,日子過得滋潤,然而蘋果近期卻連這個專利費都不想交,于是徹底激怒了高通。因此,高通想要禁售蘋果的做法,并不奇怪。
蘋果不是對安卓手機系的人(這手法和中國沒差別)。驍龍855就是為了擊敗蘋果而生產的高端芯片,高通似乎希望把蘋果趕出高端手機市場。事實上,早前華為也把高通列為金牌供應商之一,可見安卓系手機供應鏈之間存在深厚的友誼關系。所以,高通華為可能都希望蘋果遭到禁售,因為這對安卓手機而言是重大利好。
這種事情在各行各業各界普遍存在。
機械行業也一樣。比如買一臺幾百萬的進口淬火爐,一般都帶一份消耗品供應商清單。驗收時,如果淬出來的硬度合格,啥話都沒有。如果淬出來的硬度不合格,那老外就會按照消耗品清單來檢查,如果淬火油不是指定廠家的指定牌號,那老外肯定不認。外國企業也是互相照應,用中國成語應該是【沆瀣一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于 2018-12-19 08:51: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19 10:16 編輯

華為的潛在難關
5G和之前的差別在于:多了一個設備監控的功能(物聯網),如果不用就和4G一樣了。正如很多評論指出的那樣,現在5G技術并不成熟,指的就是這個。
而進入物聯網后的競爭就更加激烈了。現在僅僅是通訊就被指責安全漏洞。到了物聯網真的實用后,安全問題更大了!
如果這算是政治因素,那么華為要想跨過技術因素,那是難上加難。工控的標準都出自發達的工業國家,頂級的工控公司也在那些國家(除非中國再出幾個華為,是做工控設備的,組團去。可惜正如1樓展示的,對于華為而言辦不到)。即便你符合標準,信號可以到了人家的設備門口,但是那些老牌的公司聯合起來不給你開門,你是啥法子都沒有。在工業銷售中,價格因素和民用手機市場完全不一樣,用低價很不明智。何況這時你是實實在在的滲透到人家工廠中,滲透到人家工廠群中。
如果這關過不去(過去的可能性不大),華為命運堪憂!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于 2018-12-19 19:41: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19 20:10 編輯

華為內部澄清:媒體關于華為5G相關報道部分與事實不符或誤解
近期媒體對華為5G相關報道的情況說明
        最近一段時期,媒體上頻頻出現華為5G的相關報道,部分報道與事實不符,或被錯誤解讀,在此特別給大家說明一下情況。
        目前,華為在德國的業務一切正常;我們積極參與法國各運營商的5G建設;在日本,我們正在積極參與運營商的5G標書答復和實驗局測試;新西蘭政府雖對運營商提交的5G方案有不同意見,但監管流程尚未走完,客戶均表示與政府繼續斡旋,與華為合作保持不變。
        華為5G在技術和商用上,均處于業界領先,我們是目前行業內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統的廠商。盡管遇到了較大的外部壓力和困難,我們在商業上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成就。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獲得25個5G 商用合同,并與全球50多個商業伙伴簽署合作協議,我們的5G基站商用發貨數量也已經超過10,000個,在行業內遙遙領先。2019年上半年,華為將發布搭載5G芯片的5G智能手機,并將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規模商用
        公司全球經營整體穩健,希望大家按公司要求,不受外部輿論影響,堅定信心,聚焦工作,踏踏實實煉好內功,把5G做得更好,把業務做得更好。
        后續我們會將相關情況、動態信息及時在心聲社區發布,以避免因網絡誤傳、翻譯不準確等造成誤解,幫助大家了解真實情況,謝謝您的關注!
        公共及政府事務部
2018年12月19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于 2018-12-19 19:45:18 | 只看該作者
華為的信息越深入了解,越覺得華為不簡單,值得仔細認真的琢磨。華為是個另類
向松祚評價華為:唯一獲得全球尊重的中國企業。這評價應該靠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于 2018-12-20 10:20: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0 10:24 編輯

                                                           一位ID為“東京博士”對華為的評論
在援救泰國少年中發揮威力的華為
      華為的工程師嚴黎明在《新聲社區》網站上留言道:“曼谷出差一個月多了終于快結束了,6月26日接到了上司的可以回國的指示電話了”。華為在這些泰國少年們失蹤后沒幾天就接到了當地警方詢問能否在山洞內構建通訊系統。
      嚴工程師馬上準備好了必要的裝備,與曼谷事務所的2名同事一起飛到了當地,到達事故現場的三人與當地警方一起攀山越嶺到達了山洞口附近,并且在山洞的最深處安裝好了緊急通訊系統,事故地點的嚴酷環境造成一名同事負傷,作業結束后他們三人乘坐了警察特意調配來的直升飛機下了山。
      接著,潛水員攜帶了華為準備的通訊器材潛入了洞穴,使外界可以實時確認洞內的狀況。7月2日晚上,潛水員在洞中發現了少年們,嚴工程師們3人看到了洞內傳出來的動畫圖象后菜離開了當地,7月4日又接到警方的求援,他們中的2人不斷來往于曼谷與當地之間。


iPhone是中國制造,華為是日本制造?
      iPhone是美國的牌子,華為是中國的企業,但是如果拆開他們的手機看看,那就不是一個單純的世界了。
      華為很重視進入新市場時與當地企業的協作關系,華為的名字被世界知道最初是在印度和歐洲成立了研究所的時候,當時華為打出的方針是:“華為不僅僅是華為,我們雖然總部設在深圳,為了實現最先進最革新的形象,無法讓優秀的企業和人才都來我們這里,那就只有我們從這里走出去了”。
      隨著產品的高端化,華為的協作企業和采購源開始擴展到了先進國,華為的采購源現在美國占23%,日臺韓合計1/3,中國國內1/3。各種媒體報道了孟晚舟CFO被逮捕后中國發起了抵制iPhone的運動,實際情況可能不那么簡單。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孟被捕時,迅速做出了支持華為的微博留言,結果被爆料使用的是iPhone,網上一片質罵聲:“先把你自己的手機換了!”。胡總編隨后即反論:“iPhone是中國制造的,是中美共同利益的產物,今后我還是用iPhone。”
      于是,便有了既然美國品牌的iPhone是“中國制造”,那么華為就是“日本制造”的譏諷聲音了。
      隨著華為的成長,從日本采購零件也開始激增,2017年的采購額高達43億美元,2018年諭吉高達60億美元。今年9月,華為首次舉辦了供應商大會,召集了采購供應商和合作研究機構,日本有110家企業參加了,而且還計劃在主要采購供應商集結的日本關西地區增設研究所。
孟晩舟被捕與華為危機
      對這次的“華為危機”,我個人持謹慎態度,所謂謹慎,主要是2方面:
      1.一定程度上與你的意見相近,那就是美國對華為的安全問題指控必須公示明確的證據,不能“壞人推斷論”行事,就算對方真的是壞人,這不符合現今世界共同價值觀和法治基本理念。
      2.對華為真的是民營企業我持嚴重懷疑態度,涉及到其背景的國家體制諸多原因,對華為產品我盡量回避,盡管我現在有華為的東西。
      “華為危機”的本質不是單純對華為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信任危機,而是更廣義的日益顯露的霸權性的“中國危機”,這是一種長期失信于民,也失信于國際的信任危機,我認為本質是在這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于 2018-12-21 09:07:02 | 只看該作者
01
華為的股權架構

1.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2.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控股)有兩個股東,一個是任正非,占比1.01%;另一個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占比98.99%。
3.傳說任正非占華為的1.4%,差額部分也許是通過工會持股吧。
看點
02
任正非怎么以1.01%的股份控制華為?
1.中國有兩種公司
《公司法》規定,中國的公司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在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為2-200人(公開募集或上市發行股份不屬于發起人,不在此限),所有上市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不同的規則。
關于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
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同種類的每一股份應當具有同等權利。
意味著:股份有限公司實行同股同權,不存在AB股,所以王石以小股份難以抵抗寶能的進攻。
中國為何不實行AB股?中國上市公司造假如此盛行,如果上市公司實行AB股,特權股東會將公司導向何方?小股民還指望吃肉嗎?會不會連洗鍋水都喝不著?
關于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意味著:有限責任公司,可通過公司章程設置同股不同權哦。
2.任正非以1.01%股份合法控制華為種種
關于股東會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東為:任正非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股東會由任正非和工會代表組成。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華為控股多次重要股東會會議只有任正非和孫亞芳2人,他們2人代表股東決定華為控股的重大事項。
在2012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建議政府阻止任何有華為參與的并購交易,為消減美國政府的顧慮,華為曾邀請《金融時報》記者到華為了解真相,華為承認,任正非對于公司重大決策仍保有一票否決權。如何合法的實現?
(1)按《公司法》的規定,華為控股可以在公司章程規定任正非有特別權利(公司章程由股東會制定和修改)。
(2)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只有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華為控股可以決定由任正非1人代為行使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權利。
(3)華為工會還可通過工會章程規定,由任正非代為行使工會在華為控股的股東權利。
(4) 華為工會也可通過簽協議或委托書,委托任正非代為行使工會在華為控股的股東權利。
……
在華為現有股權架構下,上述種種可實現任正非合法控制公司。這里只論證法律的可行性,因未看到華為的公司章程或工會章程或其他資料,無法知道華為用什么方式。
關于董事會和管理層
《公司法》規定,董事和監事由股東會選舉和更換。
華為工會的成員每五年投票選出51位代表,由這些代表選出17位董事和9位監事。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董事長為孫亞芳,任正非等4人為副董事長。
《公司法》規定,由董事會聘任經理,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華為兩家公司的總經理都是任正非。
而華為內部實行輪值總裁制,由輪值總裁負責公司日常管理。
看點
03
華為股權激勵發展史
1.初期向員工融資緩解現金流
華為員工持股源于1990年,公司發展初期無法申請到銀行貸款,曾發不出工資給員工打欠條,后來把欠條寫成欠股份。
1990年始員工以每股1元參股,以稅后利潤的15%作為分紅。至1997年華為的注冊資本增至7005萬元,其中華為公司員工占比65.15%,子公司華為新技術公司員工占比34.85%。
華為用這種內部融資方式獲得了現金流,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增強員工的歸屬感,穩住了創業團隊。
2.初現工會托管股份
1997年6月,華為公司對股權結構進行了改制,員工所持股份分別由兩家公司工會集中托管,并代行股東表決權,華為新技術公司、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以及華為公司工會分別持有華為公司5.05%、33.09%和61.86%的股份。當時的深圳市體改辦也批復同意了華為的改制方案。
3.員工虛擬股初現
1998年華為公司決意改變實員工持股方案,派高層赴美考察期權激勵和員工持股制度,一種名為虛擬股的激勵制度進入其視野。
1999年6月,華為公司工會以現金收購了華為新技術公司所持的5.05%股份,同時收購了華為新技術工會所持有的21.24%的華為公司股權。至此,華為公司兩家股東為深圳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會和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分別持有88.15%和11.85%的股份。
4.確立任正非的獨立股東地位
2000年12月,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持有的11.85%的股份并入華為公司工會,任正非持有的3500萬元(1.1%)單獨剝離,至此,華為公司在工商局注冊的兩個股東為華為公司工會和任正非,任正非的獨立股東地位第一次得到確認。
其間,曾有兩位離職員工起訴華為,要求離職時公司按每股凈資產價格回購股票,而不是按購入時的每股1元價格回購。
最終,深圳市中院和廣東省高院判兩位員工敗訴,因員工股份沒經工商登記,員工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股東;只能按照員工與公司簽訂的合同處理,而當時華為與員工所簽署的《參股承諾書》明確規定,員工辭職或因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被辭退等喪失持股資格時,需將所持股份以原價退回公司。
5.實體股明確轉為虛擬股
2001年深圳市政府頒布了新的《深圳市政府內部員工持股規定》,規定員工持股會負責員工股份的托管和日常運作,以社團法人登記為公司股東。
2001年7月,華為公司通過了股票期權計劃,推出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虛擬股票期權計劃暫行管理辦法》,華為員工所持有的原股票被逐步消化吸收轉化成虛擬股,員工購買或公司回購均按凈資產價值定價,原本就不具表決權的實體股明確變為虛擬股。
華為這次改制得以順利進行,與當時的環境有關。當時網絡泡沫破滅,華為正經歷史上第一個冬天,股票分紅不高,許多員工對股票期望值不高;而包括李一男在內的一批華為資深員工陸續離職創業。此時華為鼓勵員工“辭職再回崗”,手中的股票也被回購到工會手中,包括董事長孫亞芳也參加了這一計劃,華為公司股票在虛實之間悄然轉換,華為也從號稱全員持股的公司變成由兩個實體股東持股的公司。
6.華為股權結構再優化
2003年,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控股)成立,任正非持股 1.0708%,其余為華為控股工會持有,華為公司原有的內部員工持股、期權激勵都被平移至華為控股的平臺。
華為控股每年發行股票,由實體股東按當年每股凈資產購買,再將等比例虛擬股出售給員工。員工簽署合同后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沒有持股憑證,每個員工有一個內部賬號,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
2003年的調整大幅度增加配股額度,向核心層員工傾斜,并允許在職工員兌現部分配股。
為解決員工大量購買虛擬股的資金問題,華為為員工爭取了銀行貸款,員工只需拿出資金的15%,其余可以“個人助業”的名義從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和建設銀行四家銀行獲得貸款支持。
10年間華為虛擬股收益超過15倍,參與虛擬股的員工獲得了豐厚收益,如2010年華為內部股票購買價格為5.42元,每股分紅2.98元,年收益率超過50%,虛擬股成為華為員工最可靠、穩定的投資渠道,有華為員工說:“我身邊沒有人不買的。”
直到2011年銀行貸款被叫停,華為內部融資超過260億元;華為公司也實現了銷售業績和凈利潤的突飛猛漲。
7.華為虛擬受限股實行飽和制
為給新員工保留發展空間,2008年起,華為對虛擬股制實行飽和配股制,即規定員工的配股上限,每個級別達到上限后,就不再參與新的配股,給新員工留下激勵空間。
8.華為與奮斗者分享利益
華為多年的高速發展,給員工帶來豐厚的收益,也出現老員工坐享豐厚分紅而“怠惰”的情況,2011年4月,任正非與華為公司高層召開“如何與奮斗者分享利益”的座談會,出臺具體措施去識別“奮斗者”,如華為一位員工因為家庭原因拒絕調往國外,便不再是“奮斗者”因而失去了配股資格。
9.TUP與虛擬股并行
隨公司發展,華為的外籍員工越來越多,而外籍員工無法參與虛擬受限股,從2013年起華為為外籍員工推出TUP(獎勵期權計劃),使外籍員工也可以分享利潤;2014年起對國內員工推出。
TUP計劃實施框架:每年根據員工崗位及級別、績效,分配一定數量的5年期權和增值權,員工不需花錢購買,可獲得相應的分紅權,5年后清零,舉例:
2014年,某員工獲得期權5000股,當期股票價值為5.42。
2015年,可以獲取5000*1/3 分紅權。
2016年,可以獲取5000*2/3 分紅權。
2017年,可以獲取5000股的全額分紅權。
2018年,可以獲取全額分紅權,同時對2014年的期權結算,如果2018年股票價值為6.42,則第五年獲取的回報是:2018年分紅+5000*(6.42-5.42),同時這5000股期權進行清0。
10.虛擬受限股VS獎勵期權計劃
虛擬受限股,在員工參與配股后,如果員工不離職也不主動退出,則企業不能強迫員工退出。
可能出現早期員工擁有大量虛擬股,業績平平也能靠分紅獲得年數百萬的收入,而新員工同樣貢獻獲得收益相差較遠,挫傷新員工的積極性。
而TUP計劃,員工獲得后有效期為5年,5年后將清0,員工只能不斷努力工作以換取更多的獎勵期權,避免老員工在擁有大量股票后坐享受益,不思進取。
虛擬股在公司資金緊張時可獲得內部融資,而TUP計劃在公司資金充裕時可讓利留權。
推出TUP以后,華為的虛擬受限股是否會逐步退出?暫時不得而知。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華為在2016年12月27日進行了一次增資,增加了3億多元,是否又對員工進行了一次虛擬股的配股?
11. 華為股權激勵演變
(1)早期,華為公司缺資金、員工缺投資渠道,對股權不了解,華為用實體股權激勵獲得內部融資,解決資金困難,也留住員工和激發動力。
(2)中期,員工對華為公司有一定信任,股權激勵逐步由實體股轉為虛擬股,擴大股權激勵規模,幫助員工申請銀行貸款,公司獲得大額資金支持,員工獲得豐厚收益,華為業績迅猛發展。
(3)近期,公司資金充裕,逐步推出TUP計劃,給員工分利,給公司留權,為未來發展留下空間。
華為是中國股權激勵最典型的代表,任正非只占1.4%股份,沒有機構投資者,其余98.6%的利益都與員工分享,但保留股東的控制權,在任正非的引領下,華為員工全情參與,公司實現20多年的高速發展。
看點
04
有人舉報華為非法集資?
曾有人舉報華為非法集資,有人說因華為有當時朱總理的欽點支持、有深圳體改委的批文而逃過一劫,真的如此嗎?
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在演講中透露,當年朱總理到華為考察,得知華為資金緊張,表示幫華為解決3億貸款,任正非當面說好,但等政府工作人員回去落實總理指示要給他貸款時,他卻不要,他不愿和政府掛得太緊。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集資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實施 【不具有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以虛假轉讓股權、發售虛構債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四)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
(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六)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華為的虛擬受限股是與員工分享利益,沒有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沒使用詐騙方法,不存在上述情形,不觸犯刑法哦。
如果華為真的觸犯刑法,不管是深圳體改委還是總理都保護不了哦。
看點
06
華為工會作為股東持股合法嗎?
《工會法》第十四條規定,基層工會組織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華為的工會已依法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工會可以作為股東嗎?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00年12月11日《關于職工持股會及工會能否作為上市公司股東的復函》:……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有關規定,工會作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其身份與工會的設立和活動宗旨不一致,可能會對工會正常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我會也暫不受理工會作為股東或發起人的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
注:這里說的是上市公司,就是說,如果工會作為股東,將不能上市。
但法律沒有規定,工會不能成為非上市公司股東哦。
看點
07
可以學華為的股權激勵嗎?
1.華為的股權激勵是否有效?
華為家屬說:怕老公工作太辛苦營養不夠,給他帶過水果零食,可一個連上廁所時間都沒有的人,哪有時間吃水果?其他華為家屬說他老公加班更厲害。老公說喜歡華為因工作環境單純,沒背景也可以靠努力得出結果,證明自己。
如一位負責華為日韓區人力資源的主管,級別雖不高但已呆了20年了,一年分紅就有500萬,如果跳槽也許一年掙100萬都是很難的。分紅是大頭,工資變成零花錢,只有努力干活讓企業有更多的利潤,才能得到更多的分紅,這樣的激勵機制一度讓華為的業績急速飚升。
華為家屬說:很佩服華為的人資和績效考核系統,怎么做到讓這些人拼死拼活的干?
2.工會持股的員工虛擬受限股激勵
虛擬受限股,公司可獲得內部融資、保留股東權力,無需向員工披露財報等。
華為虛擬受限股,沒有工商登記,也沒經公證,員工連合同都拿不到,還愿意搶著花錢購買虛擬股,憑什么相信不會被公司騙?
華為每年都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進行審計,包括任正非本人出差期間在酒店干洗衣服的費用都要由自己支付;而華為以往有豐厚的分紅歷史,員工不擔心自己不是工商登記注冊的股東而拿不到分紅;還有任正非的個人威望和影響力,讓員工相信任正非不存私心。
一般公司的工會也許也可登記為團體法人,可是否具備員工信任的基礎?如果讓員工花錢配股卻不在工商局登記注冊,員工會接受嗎?
3.實體股權激勵
在不超過公司法規定的股東人數范圍內,每個公司都可實施。
但員工持有股權后不可強制退股哦,華為能實行實虛轉換是有天時配合+華為的魄力,不是每個公司都能做到的,建議還是慎選選實體股東為好。
4.TUP計劃激勵
員工有收益權,無表決權,不承擔風險,員工也無需花錢購買。
如果公司愿意,每個公司都可實施這樣的計劃,取決于創始人是否舍得與員工如此分利!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于 2018-12-21 09:09: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1 09:14 編輯

華為為何堅持不上市?
能讓自己的企業順利上市,可能對于絕大多數的創業者來說,都是其終極目標。但也有不少企業,比如像華為、老干媽、娃哈哈等對上市并不感冒,這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中國最強科技企業——華為。華為創始人任正常經常對媒體表示,華為對上市融資很不屑。任正非希望華為在科技上面稱霸全球通訊設備市場。

對于華為的不上市,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因為華為公司不差錢。華為去年營收6000億,增長15.7%,是阿里巴巴的4倍還多,也超過了BAT的總和,所以從盈利數據來看,華為的賺錢能力很強,上不上市真的沒啥關系。同時,企業一旦上市,就要信息公開透明,對于華為來說,在信息技術領域有很多的商業機密,現在不便公開,所以也就毅然選擇了不上市。

而我們卻認為,華為不愿意上市背后還另有二大隱情:第一,華為因為股權結構問題不能上市。華為如今是一個全員持股的股權結構,員工持股超過95%,這意味著每年華為要為18萬員工分紅,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卻只有1.4%。華為這樣的股權結構,就會導致華為要上市全員持股這種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就要有一大批員工退出,這樣華為的員工就不能靜下心來進行技術研究和開發,大家可能都只顧去賺錢了。

正是因為,華為員工全員持股的股權結構,才讓其一直保有狼性,孜孜不倦進行科學研發有了基礎,如果華為要想上市,就必須把職工手中的股權都拿走了,那誰還愿意長年累月的對技術孜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突破呢。而全員持股結構,所以,全員持股就是華為不能在資本市場上市的主要原因。

第二,如果華為上市了,就會有外面大量的資金進來,成為華為的新股東,而這些股東主要是以賺錢為首要目標,那就不會靜下心來搞技術研究。屆時,股東們不僅有可能讓華為涉足其他領域的投資和對外并購上,也可能對華為每年投入大量科研經費要求削減。華為在去年一年在研發上投資的費用就超過1000億元,這相當于聯想的10倍還要多。

在華為的任正非看來,華為肯定不會上市,因為一旦引入境內外資本,華為有可能淪落成參加資本圈錢游戲、新進來的股東會為了追求短期物質財富最大化,而不愿意讓華為去搞大手筆的技術研發之上。而在任正非看來,靠短期業績的井噴,就是個虛幻成功,這樣的成功不要也罷。華為需要在科研技術上稱霸世界,引領全球通訊設備領域,這才是華為最為長遠發展的目標。

萬人年薪百萬,千人年入500萬
華為的薪酬主要包括工資、股票分紅和獎金。另外,外派國外海外的員工額外會有高額補助。
華為2014年度雇員費用合計為718.08億元人民幣(包含工資、薪金、福利、離職員工福利等),華為2015年度雇員費用合計為1000.834億元人民幣。
工資是小錢,股票分紅才霸氣。每年華為利潤的大部分都會以分紅和升值形勢,返還給員工。華為CFO孟晚舟親口說的:2014年華為年終獎是125億左右。
華為員工,年入100萬的超1萬人,年入500萬的超1000人:
以2015年為例子,華為的虛擬股票每股分紅2.86元。華為員工持有的股票數量與來公司的年限有關,如果是來公司8-10年左右的,基本都有幾十萬股票。
年入100萬的超1萬人:稅前分紅基本都是70萬左右,加上工資,其他獎金與勞務費,年薪基本都是過百萬的,這部分人群超過了一萬人。
年入500萬的超過1000人:
對于華為不上市,任正非有過多次解釋。2016年5月9日新華社曾播發一條“與任正非面對面”的新聞稿,里面有這樣一段對話:
記者:華為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為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斗。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2014年前后,任正非還對記者說過這樣的話: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華為肯定不會上市,“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任正非表示:“我們都聽過傳統經濟學中的大量理論,這些理論都宣稱股東具備長遠視野,他們不會追求短期利益,并且會在未來做出十分合理、有據可循的投資。”但事實上,任正非說,“(公眾)股東總是很貪婪,他們希望盡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潤,而擁有這家公司的人則不會那么貪婪。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
其實稍有資本市場常識的人都知道,只要創始人、管理層持股超過51%,就足以實現對公司的絕對掌控,公司的分紅策略、發展戰略不會受到外部股東的制衡。
所以,任正非對記者的兩次表態,并沒有解釋清楚華為為什么不上市。
那么也許有人會問了:不是說任正非持股量非常小,華為員工持股量非常大嗎?其實,這就是華為股權結構特殊的地方。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任正非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把絕大多數股權“不完整地”、“虛擬地”授予了員工。從本質上說,華為給予員工的是“在職期間的分紅權”,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股權。
網友曾經對虛擬股權進行曝光:每年表現優異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員工們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里去,這些華為公司的“奮斗者”們會得到一份合同,告知他們今年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簽字完成之后,必須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也不會有持股憑證,但員工通過一個內部賬號,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如果員工辭職或者被炒掉,“虛擬股權”只能賣給“華為工會”,價格一般是買入的價格,曾有華為離職員工狀告過公司,但一般都會敗訴。因為當初跟公司有協議,而且他們也拿不出自己持有華為股權的確切證據。
也就是說華為的股權結構是十分特殊的,其所謂股權激勵本質上只是在職期間分紅權,顯然這是不符合大陸各股票交易所規定的,當然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激勵手段和金融游戲,而華為任正非在面對外界詢問時選擇對此避而不談主要是為了企業形象的考慮也無可厚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發表于 2018-12-23 15:25:27 | 只看該作者
成功且有效的公司實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發表于 2018-12-24 15:29:21 | 只看該作者
華為的背景不一般,反正輿論能這個樣子,就說明了他的不一般。

點評

說華為有軍方背景也不無道理。  發表于 2019-1-9 10:5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發表于 2018-12-24 15:41:04 | 只看該作者
支持華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12 17:55 , Processed in 0.0799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激情网站|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观免影a黑妻精频ⅴ激久媒一区| 一区二区亚洲美女|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男女一级片| 亚洲国产av美女网站| 国产免费啪嗒啪嗒视频看看| 西西人体44www高清大胆|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资源| 少妇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18禁一区二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动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偷窥自拍性综合图区| 国产成人 综合 亚洲欧洲|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站|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可以下载|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久久999精品国产只有精品| 国产日产高清欧美一区| 密桃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精品丝瓜| 青青草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 先锋影音男人av资源|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精品| 末发育女av片一区二区|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不卡|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