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霍英東沒有李嘉誠? 為什么厲以寧入選,吳敬璉沒有? 為什么任正非不在名單中? 為什么宗慶后、李寧、俞敏洪,在被推薦上去之后,又從名單中拿了下來? 今天,中央擬表彰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對象。這份榜單含金量極高,超過以往的任何表彰名單。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一部計劃和市場的相互博弈史。 計劃經濟在萎縮,商品經濟在壯大。有形之手在后退,無形之手在前進。對于“轉軌中國”來說,整個實驗錯綜復雜,每一步都走的相當不容易。 它需要平衡的東西都太多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社會動蕩。俄羅斯、匈牙利、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等前“紅色國家”,都有著慘痛的教訓。慶幸的是,中國還是一路過關闖將,安全踏過了多個雷區。 榜單上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誰上,誰不上,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從這份名單身上,我們可以一窺“國家態度”。 01 這份名單中有霍英東、曾憲梓,沒有李嘉誠 1978年的中國,一窮二白。 歷經多年浩劫,國家的經濟瀕臨崩潰邊緣。當時中國最高層想的第一招,是借助外力—— 用經濟特區撕開閉關鎖國的一道口子,引入外資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先把就業搞起來再說。 外商投資最大的來源地,就是中華文化圈內的香港、新加坡、臺灣、日本、韓國。 它們帶來了技術、管理、設備,像手術刀一樣改造著中國大陸的老舊制造業,讓大陸得以融入全球產業鏈條,躍升為世界工廠。 這一次表彰,出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并沒有臺灣資本的代表,比如郭臺銘。 1987年兩岸剛剛打破30多年冰封期,絕大多數臺商都在觀望,他就大膽下注,跑到深圳開廠,最終成就代工之王富士康,每年貢獻了大陸約4%出口額。 他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及時搭上中國的巨輪有多么重要。但即便如此,郭臺銘也沒有被推薦。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天郭臺銘已經成了島內人的大海浮木。有民調顯示,若他參選臺灣領導人,逾6成民眾愿意投票給這個“能救夏普、能見川普”的企業霸主。 選擇已納入“一國兩制”框架下的香港、澳門資本,或許才是最最保險的。這一次,香港的霍英東、王寬誠、曾憲梓以及澳門的馬萬祺,被推選了上來。其中,并沒有華人首富李超人的身影。 縱觀李超人一生,他做事太“精明”。雖然改革開放之初,他就北上與一干地產大亨合資建了中國大酒店。但謹慎的李嘉誠并沒有順勢大步踏進,而是等到92年鄧公南巡,一切風平浪靜之后,才持續加碼內地。 多年來,他一直是悶聲發大財,并不熱衷于政治上的合縱連橫,也不熱衷于紅頂商人的帽子。2013年起,李嘉誠開始持續拋售內地資產,趕在退休之前移師歐洲,重倉英國,引來一片驚呼。 霍英東很不一樣。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聯合國對中國實施制裁, 封鎖禁運。大陸在香港購買物資卻無法運到內地,是霍英東攬起這單生意,沖破封鎖走私到了廣東。在大陸尚處孱弱期,霍英東就與大陸發生了關聯。 后來,大陸決定打開國門,他積極聯絡一幫香港實業巨子,帶著后者來到內地廣結良緣,儼然有帶頭大哥的風范。 02 有兩個行業受到了冷落,有兩個人落選 地產和金融,無一個企業家入選。這個,絲毫不令人意外。 地產界別。97年房改之后,樓市進入狂飆突進的黃金時代。開發商與地方政府聯袂出演這一場游戲,造就了泡沫重生的高房價。今天,高房價扼住了創新的喉嚨,透支著城市的未來。而且房地產屬于關系密集型產業,有時候與地方權力說不清道不明,清算原罪的達摩克斯之劍隨時落下來。現在推上去,以后要是有個官員落馬牽扯出什么地產大佬的幺蛾子,如何是好? 金融界別。在過去四十年里,金融體系處于壟斷/半壟斷局面,享受了一切超人待遇,在國家力量的庇護下發展壯大。相比實業,缺乏那種闖禁區的勁頭。示范性樣本不太明顯。 互聯網和家電成為最大贏家,阿里巴巴馬云、騰訊馬化騰、百度李彥宏、美的何享健、聯想柳傳志、TCL李東生等入選。因為這兩個領域比較集中展現了中國的創新精神。 而且,如果以“一帶一路”為分界線的話,中國的經濟關鍵詞,已經從外資“引進來”變成了內資“走出去”,需要中國的企業家,輸出中國制造、中國技術和中國樣本。在這方面,互聯網、制造業比起地產、金融,顯然更有走出去的底氣。 在這份榜單中,有兩個人落了選。任正非和宗慶后。這個,著實令人意外。 任正非的呼聲其實很高。之前,在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共同推薦的“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中,他就被當做中國科技力量的代表人物。 聯想起之前的中興危機,以及最近美國公布了最嚴高科技管制清單,是不是有關部門在中美摩擦的大背景下,刻意為之的藏鋒之作?畢竟華為在美國開疆拓土,還會不時地被看成“政府行為”,進而遭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刁難和否認。 宗慶后的落選也透露著一絲詭異。在老一輩企業家中,他名頭一點也不亞于魯冠球。而且在7日浙江省報送中央的名單中,其實就有這位中國飲料大王的名字,但偏偏中央公示的時候,就被拿了下來。 我們來看一下浙江省的推薦語: 他創立的杭州娃哈哈集團,現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全球飲料產量領先的飲料企業,“娃哈哈”品牌享譽國內外。作為改革開放后創業致富的第一代企業家,1991年,他帶領娃哈哈以一個百人的小廠兼并了2000多人的國營杭州罐頭食品廠,開創了“小魚吃大魚”的全國先例。 宗慶后的遭遇,值得細細品味。 另外,李寧、俞敏洪也被相關部門推薦上去,后來中央公示的時候,沒有出現在最終名單里。 03 厲以寧、林毅夫入選,吳敬璉、張維迎落選 過去四十年里,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始終是爭論的焦點。體制的力量也無法準確把握住這里的邊界和尺度。于是,就有了經濟學家在一旁把脈,幫助中國“摸著石頭過河”。 發聲的經濟學家有很多,其主張被高層采用,從而改變歷史軌道的,也不乏其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入選。這背后,有著極為慎重的考量。 這一次,厲以寧入選了,吳敬璉落選了。林毅夫入選了,張維迎落選了。若細細分析起來,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吳敬璉與厲以寧,兩人同齡,同鄉、同學、同事。在國企改革中,前者推行市場化,認為應優先考慮價格改革,后者推行私有化,認為企業改制勢在必行,所以一個叫“吳市場”,一個叫“厲股份”。 方向不同,其實都是殊途同歸,都是經濟學界的泰斗,影響著中國理論界。 不過,縱觀過去幾十年,吳敬璉的觀點有時候太過犀利。 中國的股市很像一個賭場,而且很不規范。有些人可以看別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詐騙。做莊、炒作、操縱股價可說是登峰造極。 市場波動,經濟過熱過涼幾乎都是市場受到政府行政干預的結果,中國出現權貴資本主義式的腐敗,幾乎全部是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權力尋租的結果。 …… 吳敬璉被譽為經濟學家的良心。他讓外界更注意到了中國政治經濟學當中存在的“問題”,而不是取得的巨大“成績”。由此,可能也更容易刺激到一些人的神經。 無獨有偶,林毅夫、張維迎在關鍵問題上的觀點,也有水火不容之勢,兩人交鋒了20年。 最典型的莫如產業政策,張反對,林肯定。 09年的四萬億刺激政策,張反對,林支持。 林毅夫所推崇的思路,暗合權力主導經濟的模式,也更暗合地方官員對于刺激GDP的需求。所以林毅夫的學術主張,在官場左右逢源。而“失落”的張維迎說,許多官員退休了才開始認同他的觀點。 04 北京無人上榜 若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這份名單也有一些值得關注的信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一百人當中,北京、黑龍江、甘肅這三個省市沒有人上榜。黑龍江、甘肅不是改革開放最前沿、最中心的地帶,尚有可理解的地方。北京站在中國城市鄙視鏈的頂端,卻沒有一個帝都人上榜。看來皇城根腳下長大的,也不一定都是上等人嘛。 一百人當中,37歲空軍特級飛行員蔣佳冀和38歲的姚明最為年輕,這兩人也是被表彰者當中,極為少有的80后。而年紀最老的,則是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老先生于3年前去世,享年102歲。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一百人當中,除去香港實業家王寬誠和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不明確外,其余98人,中共黨員80人,少數黨、無黨派人士18人。可見在決策層眼里中,黨員是過去四十年來最為中堅的力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按照十年為一個單位,1978-1988年誕生/活躍著最多的人物,足足有52個人,占去了半壁江山。而最近十年,則是40年年來唯一個位數的階段,只有9個人。 這個階段,也恰好是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階段,容易改的問題都已經改了,留下來的都是比較難啃的硬骨頭。而且每一個環節都彼此牽連,動一發則牽全身,難度極大,中國步履薄冰,謹小慎微。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坊間也出現了一些“改完了”、“改不動”的雜音。 過去四十年,中國因為壯士斷腕,取得了巨大成績。下一個四十年,中國仍應該保持過往的勇氣,砥礪前行,櫛風沐雨。 如此,今天的表彰,才不僅僅是總結中國的“過去”,還將開啟中國的“未來”。
) k2 ~" w, \4 N6 h& _8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