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歡閑來無事到處走走,或逛展會看最新的工具,或拜訪不同的工廠,開拓自己的眼界。作為貿易出身的人,對于制造業生產環節會不自覺關注企業的品格和未來的風險,簡單的說,做貿易需要的是能夠做出合格產品同時還要持續經營下去的企業,往往有時候必須對一些企業的未來做出推測,不能剛剛市場做起來,貨供不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我通常不是馬后炮,看到哪個企業不行才說不行,而是企業在青壯年階段就要大概預判它的未來~~~
! k. S7 S) t7 n* S% C8 d; W
- }( s8 |* X9 s) K! h 上個月在蘇錫常拜訪了一個年輕企業,企業規模大概4/50人,兩年前由幾個從業多年的中青年骨干合伙建立起來的,企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企業管理者跟我們侃侃而談,從用人到工藝到現場管理,再加上雪白寫字板上的發貨安排和連會計都忙著打包準備發貨的熱情,幾乎同去的同行業老一輩都為這樣的年輕新秀豎起大拇指,“能力強”“精明強干”“有管理水平”。。。但是在我看來基本上這就是一個被淘汰的企業。本來企業主大談特談目前現狀和展望發展是很正常的事,借此讓大家能夠相互了解和為合作做準備,關鍵聽著聽著我發現雖然這個企業看上去是新瓶,卻裝的是老酒。讓我很快得出這個我自己都覺得很冒失的結論,就是在這位企業合伙人說的幾句關鍵的話。
, M C, Z; B& t8 o8 S* X& P2 u0 I: e+ V! \" `
“我們廠招的都是沒文化的,聽話,會干活兒!比缓笾v了一通管人和馭人之道,既有類似電視里血汗工廠的毒辣,也有好像大將統兵似的仁情,有嚴苛也有人情味,頗像那么回事。單看這句話還沒有什么特別的,但是結合下面這句話就讓我很震驚,這個神論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了,直接戳中我敏感的神經,“我們這個行業現在在洗牌,等兩年,再等兩年就好了,別人倒下,我堅持下來就能漲漲價,估計做到產值3000萬問題不大”。我聽到這句話之后不由得心里一震,等?只聽說過坐以待斃,等只能等那啥的,怎么會等好等活?4、50個人每天從8點干到晚上9點現在還不到2000萬產值(2000萬是他告訴我們的),干到3000萬這個數據是怎么得來的?漲價百分之50?當然我敏感的也不是價格,因為這年頭這個行業沒有這種可能性。我敏感的是其中的邏輯,從選人用人來說,沒有專業性的技術力量,這位合伙人把堅持和僅僅是時間的消耗劃等號,堅持就是勝利的潛臺詞可是每天進步一點點,而不是呆呆的等著,畢竟機會留給的是有準備的人。
& K! P B+ I4 F/ H) e8 A$ z% {* H( n: d# t% h7 e# G
聽到這里內心忍不住撲哧一笑,我有我的想法,提出去車間轉轉,于是另一位和他相熟的朋友陪同,液壓機 車床 加工中心 鉆床 焊接 打磨一圈逛下來,由于沒有專人負責數控,一個我熟悉的同類型工件,另外的廠鉆孔估計最多1分鐘解決問題的,這里加工中心要5分多鐘,我估計這將近20臺二手加工中心還不如之前我對接工廠那4臺的效率,要不是親眼所見和懂其中的門道,沒人會想到這么重要的一環有這么驚人的效率浪費,難怪鉆個孔又是加工中心又是多頭臺鉆,估計車床也好不到哪里去,就算行業大環境好了,再來訂單這個廠也是無法擴大生產的,那么就會陷入死循環——忙的時候拼命加班趕訂單,訂單完成不了客戶丟失,丟失就閑下來,閑下來又出去跑訂單,有了訂單等著下一輪拼命。。。; o i7 @3 ~# F) A6 y; K
" I& m& j) r% L% A, b$ `% l( {
這個時候我不禁想起不管是領導專家還是基層從業者,一提到制造業的艱難,往往大家都喜歡說這么幾句話,“看看明年吧”“等等,等等就會好的”“堅持就是勝利”,這些話好像是金玉良言,Perseverance啊,多少成功人士的口頭禪,而且確實有些企業熬過了寒冬迎來了更美好的春天,但是我們只聽說過等死,哪有等活的,閑時不練兵,不梳理工藝和流程浪費,不深挖質量和效率的極限,哪來的厚積薄發,哪來的守得云開見月明?廣大中小企業今天的艱難不能光是等、靠、要,還是要企業自己想辦法練內功,要全社會精英共同努力才可以。作為我們行業技術人才,每次伸手要待遇的時候,也要問問自己有什么籌碼?今年我為這個廠提高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精度,攻克了哪些難題?至于那些蔑視文化蔑視科學,想靠著文盲干苦力就做大做強甚至搞上市公司挑戰世界五百強的草莽英雄,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如果你是人才盡量遠離他們,說不定工藝編好了覺得一時半會兒湊合能過了就一腳把你踢了。。。 ^$ w6 p0 o h F' f; ?6 ]% Z
% V7 g1 k; Q0 p& T# m* l& G$ e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