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從廣義上說是個哲學問題,即人們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問題。馬克思認為客觀世界是可以被我們所認識的,但是這種認識是永無止境的。一方面客觀世界是變化發展的,另一方面客觀世界是不同的層次的。所以認識也應該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相應變化,而我們對于事物的認識也不應該停留在一個層次而應該是剝繭抽絲一樣,層層深入。
這里主要探討上面說的第二點。我們常說我懂了一個控制系統的原理,我理解了一個機械的結構。這時我們就停下了思考的進程,而事實上這只是你在一定的層次上的理解。說句難聽的這就是不求甚解。比如,我之前聽了某人的講座,講的是通過PI校正來對直動式比例閥控制一個容腔的系統實現死區的補償和精確的壓力控制。好的,那么我滿足了,我想,哦,就是一個PI控制器嘛,我都懂的。直到另一個同學向某人來詢問關于這個控制的一些細節問題,我才意識到了自己所犯下的不求甚解的錯誤。從另一個層面講,這是一種思維的懶惰。對于這個控制系統我只是知道了一些最表皮的東西,而沒有深入下去,這是個深度的問題,也是個細節的問題。比如,這里死區在傳遞函數的表達,比例閥的傳遞函數,PI控制器參數的最優化等等,這樣一步步的分析下去,解剖麻雀,然后最后再回過頭看看原來的整個系統,會理解的更加深刻。而且這些小的問題,不可以拖,發現以后立刻查資料或是詢問交流,拖下去就跟沒有發現問題一樣。
對于機械也是一樣,你看到一個銑床,沒見過,問了一下,哦,是銑床。然后就滿足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你也正確認識了到了這個事物,但是只是表層。里邊還有一層一層的東西等你挖掘。這臺銑床的功率,能加工工件的尺寸,常用的銑刀,能干什么樣的活。。。這些都是要等你去發掘的,最可怕的是第一次見還有點好奇心,知道了點皮毛后就見怪不怪,實在是為技術者之大忌啊。
另外,就是遇到不明白的東西要趕快的解決,上網,與人交流等等都很有用,不能只發現問題,不搞明白問題,那就和沒發現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