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紙工業裝備分析 隨著造紙工業的快速發展及國家對造紙工業技術裝備引進和技術改造投資的重視,造紙工業裝備企業的規模、技術進步、產品水平、制造能力等都產生了明顯的變化,較大程度地縮小了與國際先進造紙裝備之間的差距,其中部分適合我國國情的非木纖維制漿技術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國產中等規模漿紙成套生產線的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已初步顯示了與國際跨國公司競爭中的比較優勢。
1.1 我國造紙工業裝備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 (1)造紙工業裝備行業中,企業經濟類型結構和機制在“十五”期間產生了明顯的變化。行業中的領先企業,從原有50%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已轉變為95%以上是合資企業、多元投資的股份制企業和民營股份制企業,原有國有企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體制和機制的變化明顯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加速了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也為造紙工業裝備行業的持續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2)“十五”期間,行業中的領先企業已基本完成了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形成較完整的設計制造能力。行業中的領先企業通過國債技改和自籌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其裝備水平和制造能力明顯提高。關鍵零部件加工專用機床已可滿足高精度加工的要求。
制漿設備類企業已形成4~5家機械產值可達1億元以上的企業;造紙設備類企業已形成5~6家機械產值可達2億~3億元以上的企業。
(3)行業中領先企業的主導產品在國內造紙工業裝備市場中占有率迅速提高,尤其是在大型制漿造紙設備中,國產設備替代進口設備的比例正逐步擴大。
在制漿系統設備中,利用草類原料化學制漿或半化學制漿的10萬t/a生產線上的國產橫管式連續蒸煮和堿回收設備,日產400t的廢箱紙板制漿生產線中的國產鼓式碎漿機、熱分散器、脫墨裝置等關鍵設備的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 除此之外,近年來在黑液提取、篩選凈化、白水回收和紙漿濃縮、打漿等工藝過程中,國產鼓式真空洗漿機、雙輥擠漿機、壓力篩、大規格雙盤磨、多圓盤過濾機等關鍵單機設備的市場占有率也大幅度提高,已配套于年產20萬~30萬t的漿紙生產線中。
在國產紙機設備中:中外合資企業設計制造的抄寬4.5m、速度1200m/min,年產量達8萬~12萬t的新聞紙機、文化紙機;規模較大的企業設計制造的抄寬5.5m,速度600m/min的年產量達20萬t的牛皮箱紙板紙機;抄寬4.4m,速度500m/min的年產量10萬t的高強瓦楞紙紙機,這些國產紙機的市場占有率幾乎達90%,已逐步替代了國外進口設備。
流漿箱、軟壓光、靴式壓榨、上成形器、涂布頭等關鍵設備由國外專業公司配套,其余關鍵部件全部國產化的抄寬為4.8~5.65m,速度600~900m/min的年產量30萬t的涂布白紙板機也已進入市場。在抄寬6m,速度1000~1200m/min的紙機成套設備中,國產化烘缸、導輥;壓輥、真空輥、機架等已開始與國外一流跨國公司合作生產,設備制造水平和產品質量得到了國內大型造紙企業的認同,顯示了國產設備設計制造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專業設計研究院和企業聯合開發的流漿箱、軟壓光、機內涂布設備、氣墊干燥烘干、可控中高輥、上漿系統等新型設備在產量5萬~15萬t/a的多品種中小型紙機上已得到推廣,市場占有率日趨擴大。顯示了產學研聯合開發產品的潛力。
。4)行業中的領先企業已逐步重視在整機配套中與國內外有業績的電氣傳動、自動化、計算機控制、環保等專業公司以及軸承、電機、潤滑等產品的配套公司間的技術交流和合作,也開始與國內的冶金、機械、化工、電子儀表、計算機等行業的企業進行工藝協作,以解決行業自身缺乏的特殊加工件、特殊原材料和零配件的問題。
1.2 我國造紙工業裝備發展的制約因素 雖然國內造紙工業裝備在“十五”期間產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轉變,但是在未來五年中,造紙工業裝備行業要與造紙工業同步發展,進一步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向造紙行業提供低投入高產出,節能、降耗、少污染的先進裝備,參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依然受諸多因素的制約:
。1)難以吸引大量的資金投入 造紙工業裝備行業是傳統行業,需要大力改造行業的現代化裝備水平。隨著國家信貸政策的宏觀調整,企業靠自身創效積累資金和向社會融資的比例會加大,難度也更大。
。2)難以獲得高新技術 目前造紙工業裝備企業對國外新技術的吸收、消化主要偏重按圖制造,以產品實物推向市場。加入WTO后,由于國外公司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國內企業要采取以往的形式進一步獲得高質量、高效益、高效率、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等的制漿造紙高新技術難度極大,因此,國內企業必須重視自主開發能力。
。3)難以擁有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 制漿造紙機械高新技術的專業知識涉及面較廣,許多知識和經驗需要與時俱進,需要一批具有新的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否則就不能實現真正的制漿造紙裝備技術上的突破。這光靠企業自己的力量很難在短時期內擁有能攻克高新技術的高級人才,而且也會面臨來自國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人才爭奪。
(4)難以營造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造紙工業裝備行業在“十五”期間形成了一批制漿造紙裝備類的領先企業。但行業中大多數企業仍然產品雷同,習慣通過傳統的方式獲得技術和以過低的成本進入市場,在競爭中脫離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優質服務等而無原則地壓低價格,導致整個造紙工業裝備行業的利潤畸形下降,嚴重損害了制漿造紙裝備類企業的自身發展和自有資金的積累。
。5)與國外跨國公司的產品競爭和人才爭奪 國外一些著名跨國公司和一些專業公司根據其全球化的戰略,把有巨大潛力的中國紙業市場作為目標市場,不僅要保持其在大型、高速、自動化制漿造紙生產線中的壟斷地位,還發揮其資金和技術優勢,相繼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和技術中心,尋求制造合作伙伴,利用國內人才優勢和成本優勢,調整價格政策來爭奪國產設備市場占有率較大的中等規模企業的市場。以高昂價格銷售國內市場空缺的關鍵設備部件,對國產設備能替代的關鍵部件和通用部件則以接近價格銷售。造紙工業裝備企業在國內市場國際化的環境下,必將面臨挑戰。
2 我國制漿造紙工業主要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及發展趨勢 。1)備料設備 削片機和木片篩 由于國內造紙原料的多樣化,致使備料設備中木材削片機和木片篩選設備發展不快,目前木材盤式削片機的直徑為3350mm,竹材盤式削片機的直徑為1670mm。隨著林紙一體化和APMP、CTMP高得率制漿技術的發展,國內削片機和木片篩的規格有待向大型化發展,并提高自控水平;國外已發展了高效率切片和可按木片厚度分級的鼓式削片機和盤式木片篩,并重視備料系統的清潔生產。
濕法備料 國內草類纖維的備料裝備比較齊全,主要用于連續蒸煮,能力300m3/h。目前木片的備料裝備(鼓式水洗)規格能力不大,國內紙廠2000m3木片倉均從國外引進。
。2)蒸煮設備系統 以適應草類原料為主的150t/d的橫管式連續蒸煮系統設備和自動控制系統已全部實現國產化,其漿料得率和運行效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正在開發250~300t/d的蒸煮設備。
適應木材纖維的立式連續蒸煮技術目前在國內尚屬空白。其關鍵技術和設備:升溫蒸煮和自控技術,高壓縮比喂料器。國內紙廠已引進22萬t/a的設備系統。另外,RDH節能間歇蒸煮設備,適應于木漿和竹漿等原料,投資比連續蒸煮設備系統少,特別適合老廠的技術改造。相關產品:http://www.zztrj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