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麻子 于 2020-11-21 10:08 編輯
談了八年的RCEP,終于在2020年11月15日于越南河內簽署了協議。
看大家現在都歡歡喜喜的,長長舒了口氣,大家沒有留意到,其實這個只是今年商務外交上的兩件大事之一,另一件是中歐投資協定,這個還在談。
RCEP談了八年,中歐投資協定也談了七年了,都差不多談了三十輪左右,我以前做設計時,一個平面設計要修改十輪看到那個稿子就想吐,掐死甲方的心都有,估計三十輪下來,我方談判人員也快給談吐了,但兩件事意義重大,咬牙也得談,坎坎坷坷七八年,估計都要在今年收尾。
自貿區.jpg (84.04 KB, 下載次數: 172)
下載附件
2020-11-16 10:16 上傳
談判都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文本談判,另一部分是市場準入談判。
文本談判指的是我們談妥了什么內容,具體文字落實下來,這里面要牽扯到大量法律條文什么的,細節極漫長。
市場準入就是指你來我這做生意得有一些基本條件,不能什么阿貓阿狗都可以來,比如你來做食品生意,你至少得有個食品質量證明,另外我也得有個限度,不能讓你玩得太嗨,比如以前墨西哥跟美國簽定的購買玉米協議,其實是有市場準入的,一年只準進口多少萬噸美國玉米,不能超過這個數,但是美國玉米便宜,墨西哥精英集團為了多賺錢,拋棄了農民的利益,沒有底限的進口美國玉米,把合同當廢紙,導致大量農民破產,農民伯伯們只好把鋤頭一扔,扛起AK47去做了毒販。
對于普通人來說,國家宏觀政策是無形的,大部分農民變成毒販時,只知道混口飯吃,卻不知道背后有經濟規律在驅使他們走向指定的位置。
RECP現在是談完并簽了協議,中歐投資協議就差文本最后一點內容和市場準入沒搞定,可能今年搞得定。
RECP搞完后,主要是對進出口企業有幫助,降低了經營成本,簽了合同的國家,商品、技術、服務、資本、人員的流動性加大,方便大家互相投資,規則一樣,也方便外面區域的人進來投資,有助于大家一起吸引外資。
2018年中國總的貿易額是4.6萬億美元,現在簽下RECP協定的其他14個國家,就占到了1.3萬億美元,簽下這筆協議大大有利于中國的外貿企業,也穩定了投資。
因為RECP協議簽定后,將在90%以上的稅目產品將會施行零關稅,未來可能增加到95%的稅目產品。
這個減稅過程是逐步施行的,不是明天早上一醒來就急吼吼地通知大家所有產品零關稅,是簽了協議后先減65%的關稅,10年內減到80%,后面再慢慢減到90%,凡事有個適應過程,跟女朋友談戀愛還得先從牽手開始,不然進度太快大家身心受不了,這套減稅方案可能要十幾年才能完全執行下來。
不過大家都是奔著這個美好盼頭去的,最美好的愿望是從新西蘭免稅進口羊毛到中國,中國把它織成優質布料,再把布料免稅運到越南,越南再用廉價的人工成本,把布料做成服裝,再運到日本、韓國,或者世界其它國家。
這個流動過程因為一直是免稅進行,服裝成本被壓低,產業鏈條上各路人馬的競爭優勢加強,如果秘魯人也想搞服裝產業,因為成本控制不住,他就不可能玩得過越南,以及在背后受益的新西蘭、中國、韓國等,相當于簽了這個協議,我們就是一家人了,拜過把子了,以后砍人一起砍,大家出工出力,不再重復收保護費了。
這樣的話,越南河內的工廠、中國柯橋的面料公司等都會受益,大家都能擴大生產,招更多的員工,豈不妙哉?
中國也特別需要這份RECP協議,我們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需要大量的基礎資源,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新西蘭的粗羊毛這些都是我們的上游必須品,成本降低一分,產品的競爭力就增加一分,可以抵消掉人工成本上漲的不利因素,另外我們也需要東盟這個巨大的市場,降低關稅可以使我們的產品賣得更歡,我們也可以買到便宜的日韓產品了。(不知道雷克薩斯關稅會不會降低一些)
簡單點說,一是降低制造成本,二是有助于打開市場。我們是靠搞制造業吃飯的,造出來的東西性價比要高,也得有人買才行。
那澳大利亞怎么回事?我們這幾個月不是在對土澳敲敲打打嗎?現在簽RECP不是對土澳有利嗎?
這得辯證地看問題了,澳大利亞確實有圣母病,也跟反華勢力眉來眼去的,所以短期肯定要好好教育一下的,但長期來看,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不賣給我們他賣給誰?全世界誰還吃得下這么多鐵礦?中國不找近處的澳大利亞進口鐵礦難道找萬里迢迢的其他國家?快遞費你出?兩國利益其實綁定挺深的,長期來看,兩國交好最有利于共同利益。
等到亞太地區穩定了,土澳必然歸順,這只是時間問題,現階段就是叛逆期,不適應新老大,想當刺頭,欠收拾。
但這份協議簽完,會有一個國家、一個省份會不爽。 那個國家叫印度,那個省份叫臺灣。
印度在這里面折騰了好多年,2019年臨陣脫逃,主要一是因為他們關稅高,舍不得,心疼。二是因為他們制造業太弱,里面的工人一天干12個小時,拿30-40元人民幣一天,全人工吭哧吭哧打造各種產品,什么服裝啦、皮具啦、鍋碗瓢盆啦,都是這種小作坊搞出來的,都沒有工業流水線,速度慢、品質隨機,廣州和義烏的產品要是過去,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我也曾分析過,這些小作坊是貧民窟的命脈,再配上廉價的教育、生活系統,貧民窟里的人就活得下去,如果中國商品免稅沖進去,又便宜質量又好,小作坊里的工人就傻眼了,誰還買他們的東西?非得失業不可,這時整個貧民窟的生態系統就要爆掉,印度人也得天天上街零元購。
印度自己也不同意大協議下的免稅計劃,要求東盟國家80%的商品免稅,中澳新42.5%的商品免稅,日韓65%的商品免稅,這就沒法談了,惡心到大家了,中間中國還勸印度說我們不會下手這么狠,你規定個進口限額也行,但印度心里沒底,我估計怕跟墨西哥買美國玉米一樣,所以2019年印度就自己收拾東西走了。
日本原先橫得不行,說印度是我的小伙伴,他不參加我也不參加,后來也服了,自己還是先入了RCEP,但是牽頭給印度留了一道口子,允許印度在任何時候想通了再加入,但不能橫,必須得遵守大家的游戲規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印度跟日本關系還挺鐵的,大家都知道印度反對英國殖民時有“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但還有一個喜歡搞暴力的錢德拉.鮑斯,是印度國會三幅畫像之一,另兩個人就是甘地和尼赫魯,在印度地位很高,這人鬧獨立時求過德國和蘇聯,都不鳥他,后來跑去日本求援,日本正想控制南亞,就把在東亞地區俘虜的英軍中的印度士兵給了錢德拉,又招募了東南亞的印度僑民,組織了一只皇協軍,聯合日軍一起打英國,搞笑的是,在英帕爾戰役里,這支聯軍被英國打敗了。
但印度人覺得日本人夠意思,輸歸輸,反正幾千年來我們也沒贏過幾回,畢竟拉過我們一把,以后就不跟日本見外了。
印度在RCEP問題上各種作妖主要還是國家窮,只能摳摳搜搜想辦法,能省一點是一點,現在還在面壁思過呢。
其實誰坐在莫迪的位置上都頭疼,國家基本盤就這樣,想要拿好處,又怕被廣州義烏一波流滅了,真不好拿捏。
另一個比較郁悶的就是臺灣省了。
RCEP的名單里沒有臺灣,對臺灣省簡直是一場合圍。
RCEP簽約的十幾個國家,占臺灣進出口的70%多,如果這些國家互通生氣,大家一齊把關稅刷得一下降下來,那臺灣還怎么玩?誰還跟臺灣島做生意?
臺灣現在的貿易順差主要來自祖國大陸,大陸占臺灣進出口貿易量的30%左右,每年為臺灣貢獻約8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占臺灣總順差額的70%左右。
菜菜子一邊反大陸,跟大陸的生意額從2016年以來卻是從來沒有降低過,所以大陸這邊在簽定RCEP前,就關懷備至的出臺了對臺灣的26條,這26條太長了我就不詳寫了,大家有興趣自己去找,總之就是跟臺商說你們錢不好賺了可以來大陸,歡迎安家建廠,這里有好多優惠,一起來建設祖國吧。
26條是配合RCEP而出的組合拳,但就是臺商們不過來,估計在新的關稅體系下,臺灣的經濟將受到沉重打擊,支撐臺灣勞保、健保的財政收入,也難以維持下去。
中國在處理RCEP這件事時,一直是極盡低調,一直號稱是東盟在主導,我們只是順手做了點微不足道的小貢獻,2011年提出RCEP的是印尼,2012年宣布正式談判是在柬埔寨,2013年討論條款在文萊,2016年發布聯合聲明是在菲律賓,2019年參會國領導人集體到場是在泰國,2020年簽定協議主場是在越南。幾乎所有的重要節點、會議、宣言,都發生在東南亞國家。
當然RCEP還有其它一些重要的戰略意義,比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穩定地區經濟、拉攏日韓這些,但這些是相對遙遠一點的事情,我們現在還是先把該賺的錢賺到手,落袋為安。
RCEP協議跟中歐投資協定,將是2020年中國對外商貿領域里的兩件大事,表明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其實也表明在特朗普這四年大殺四方后,我們將繼續全球化,將RCEP14國和歐盟小伙伴的小手牢牢牽住,叫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咱們這邊也歡迎他們過來賺錢,只要他們不要跟著壞人亂來。(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