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麻子 于 2020-11-21 10:08 編輯
據新華社消息,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15日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
在這份名單里的國家有中日韓、有東盟十國、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但唯獨少了印度。
那為什么印度不加入RCEP呢?
印度在這里面折騰了好多年,2019年臨陣脫逃,主要原因是:
一是因為他們關稅高,舍不得,心疼。
二是因為他們制造業太弱,沒有競爭力。
今天就和各位社友詳細講講印度制造業的各項成本——
01:序言 隨著經濟增長和人口結構的變化,長期占據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中國,也開始逐漸出現了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問題。現在印度大有替代中國之勢,都認為印度會比中國發展更快、更適合發展,勞動力成本更低,中國企業一窩蜂的向印度轉移,筆者在印度工作多年,就目前印度遇到的困難、問題對生產成本的影響發表下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在企業形成規模前以下原因對公司(廠)成本影響較明顯,也提醒投資者在投資前做好調研再做決策,切勿盲目跟從。
其實印度政府也在積極改變,尋求更多的刺激經濟政策,比如GST、廢鈔、政府牽頭招商引資的活動此起彼伏,發出的信號是積極的,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印度也必將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投資首選地。
02:影響成本的因素 印度人的誠信問題 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是全世界最差的,說好的五分鐘,可能是一小時,也可能兩小時;印度人忽悠是一絕,估計1萬的量,他們會說5萬、10萬或者一個貨柜;千萬不要聽他們說錢不是問題把貨給他,當你把貨給他準備收錢的時候那么請你準備好紙巾吧,他會跟你說:money no problem but now don't have money,所以一定不要輕易放款。 難度:*****
電力短缺 印度電力嚴重短缺,大部分還是火力發電,是全球人均電力消費最低的國家之一,停電是家常便飯。我住在的noida(德里衛星城),每天停電達十次之多,大部分都是閃斷,可想而知其他城市的停電頻率,工廠必須標配發動機、UPS,對用電品質要求高的設備還要配穩壓器,生產用電成本大為提高。 難度:*****
廠房房租成本高 印度雖然經濟落后,但是他們的物價確并不低,就拿廠房租金來看,以nodia為例,廠房租金達20~30元每平方每月,更有甚者達50元單價,后續還不算逐年上漲5%~10%的租金,這都是中國人來了后漲成這樣的,大家要形成合力,達成內部溝通,不至于被印度人無限抬價。 難度:*****
外派中國團隊職員費用高 每個公司在印度設廠,都離不開大量中國工程師及管理人員外派到印度工作支援,外派有外派津貼、還有他們的機票、簽證、住宿、生活等費用,往往一個中國人的費用相當于20~30個印度工人的工資,這就出現一個怪像,一個工廠所有印度工人的工資還不及幾個中國人的工資,綜合工資其實不比國內低。 難度:*****
印度職員工資漲幅直逼中國 印度普通工人的工資大概底薪約每月10000盧比,變化不大,但是印度職員的工資漲幅驚人,比如2017年年初時一個中文翻譯20000盧比即能請到,到2018年50000盧比都已經很難請到翻譯了,工資高的已達1萬元RMB了,臨時翻譯達100美金一天,其他職員的工資也出現大幅上漲,直逼甚至超過國內了。 難度:***
工廠裝修成本高于國內 想必這個情況大家都深有同感,中國工廠按照中國的標準施工,而這邊很多材料還要通過國內運送過來,骨干技術工人需要國內輸送,這就間接導致裝修價格上漲,同時印度工人裝修施工品質差,效率很低,裝修報價確高于國內,所以印度工廠裝修成本遠高于國內。 難度:***
印度工人效率低 印度低端勞動者教育水平低,學習能力差,喜歡請假,他們覺得這輩子的苦難是注定了的,可以通過祭拜神靈改變自己下輩子的出生,所以祭拜神靈排在第一位,印度的神靈之多,相信在印度的朋友都領教過了, 印度人做事時喜歡用頭頂,卻不愿意學習更省力、省時的好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印度勞動者喜歡偷懶,學歷越高越懶,高學歷者不屑于做事務性工作,目前工廠流水線的效率正在克服,工地施工隊還無解。 難度:***
印度物價高于國內 大家對印度認知其實有個誤區,總覺得印度貧窮,那么應該物價很低,那么你到了印度后,要是錢不準備夠,那么請準備好紙巾吧,印度商場里面很多商品物價都高于國內,下圖為例是我和朋友去吃的一碗擔擔面和一個炒飯,單價645盧比約合64元人民幣,商場里面很多商品價格都遠高于國內,白菜價格幾十人民幣一斤,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所以請改變你的思想,正確認知你心中的印度。 難度:****
原材料進口物流清關成本高 印度制造業不發達,供應鏈不完善,從中國進口會面臨高額的進口關稅,還會被海關、物流公司、清關公司層層剝削,原材料從發貨到收貨海運往往需要兩月或者更長的時間,我們工廠就遭遇了清關用了三個月的,還有十幾個柜被一些不知名的理由退回國內,這部分不可控因素都需要計算在運營成本里面。 難度:*****
教育水平低下 雖然印度擁有巨大的勞動力資源,然而,不同于中國的義務教育制,印度長期奉行精英教育,導致其國內勞動力素質兩極分化嚴重。通常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才不愿意在工作條件差、薪資待遇低的制造業工作。而沒有受過教育的勞動力,則完全缺乏基本的勞動素質,達不到工業流水線上最起碼的初中文化水平的勞動力要求,這導致在印度招聘人才更困難! 難度:***
官僚主義 開新工廠,時間和金錢成本很高。你需要填很多表,蓋很多手印。跨邦航運非常慢。除非印度大多數法律,特別是工廠和勞動力相關的法律被廢除,否則,腐敗、拖延和效率低下將繼續存在。官僚體制積習難改,印度當前的政治體制還存在諸多限制因素,無論政治領導層希望做什么,都必須在中央層面經過紛繁復雜的程序,甚至還需要在各邦經歷更加復雜的審批。 難度:***
印度基礎設施落后 印度基礎設施落后,全國鐵路、公路系統陳舊,運輸成本非常高,而且耗時長!印度一直沒有建立起高效完善的交通系統。大部分區域的道路狀況很差,完全不能滿足物流需求,我所在的noida到德里機場27公里,經常需要2小時才能到達,交通狀況糟糕情況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因為路況不佳,從印度北部可能要一周或更多的時間才能抵達印度南部。有時候,從深圳來的貨物比從加爾各答的還要便宜快速。時間就是金錢,所有的延遲都會增加你的成本。 難度:***
法律嚴苛 印度法律法規繁多,對企業非常不友好,外資企業經常被處罰。比如在印度現行約有50余條中央勞工法規,170余條地方勞工法規,這些勞動法規對于勞工的保護非常嚴苛。1947年出臺的《勞資糾紛法》規定,員工數量超過100人的企業在裁員時,必須獲得政府的同意,而在向政府申請裁人時,往往需要等待漫長繁瑣的審批程序,同時政府批準的時效很慢。而1970年出臺的《勞動合同法》則規定,員工數量超過20人的企業在雇傭合同工之前必須獲得政府的批準。鑒于招聘和解聘方面的嚴格限制,印度多數企業被迫保持較小的規模,由于嚴苛的勞動法限制,企業無法自主裁減掉合約期以內的工人,而必須申請政府批準。制造商往往無可奈何,也無法裁減低效率的勞工。除了很難找到擁有一定技能的工人外,制造商為了保持用人靈活性,往往只和工人簽訂臨時協議,工人流動性大,技能難以提升。這也成為制約企業和印度制造業長期發展的惡性循環,并且工人動不動就罷工,去年nodia的中資企業就為此吃盡了苦頭。 難度:****
稅率很高 印度稅種繁多,令很多企業不堪重負,而且有明顯的本地保護主義傾向,特別是服務業,我去酒吧消費,稅率竟然可達40%,嚴重制止了行業的發展。下圖是我去餐廳吃的一碗面和一個炒飯,1590盧比的高價餐費后竟然還有4百多盧比的稅費,稅賦之高令人咋舌,看了這個相信不會再抱怨祖國物價稅賦高了吧。 難度:****
![]()
證件繁瑣 假如你想在印度開辦工廠,那么光一大堆證件就可以把你搞暈,辦理證件的時候還很多坑需要你付錢,辦理時效是非常慢,耗時數月之久,經歷過的人都經受過這個折磨,讓人身心疲憊。 難度:***
環境堪憂 相信到過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的水不能喝,路邊的食物不能吃,因為會拉肚子,印度食物離不開咖喱,相信沒幾個人受得了,想吃個中餐很難,并且很貴,街邊垃圾成堆,路邊動物遍地都是,簡直就是一個天然垃圾場,動物園,你能適應嗎? 難度:**
03:編后語 我們也可以反向思維,問題與商機共存,如果投資印度能夠克服這許多的困難,具備如此多生存能力,很多對手都死在路上,那么投資成功后那將是百毒不侵,所向披靡,前途一片光明,也很有可能讓你的企業做大做強,成為某一領域的佼佼者。張麻子綜合整理自知乎(涌馨)、搜狐網、百度資訊、央視新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