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開發的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醫療行業也是如此,但更注重產品安全性。一臺設備的好壞從穩定開始,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為了開發出穩定可靠的設備,從3個方面展開:工藝、開發流程思路和計劃。
一.工藝 設備是服務產品的,從產品和工藝開始,明確產品的特性。如無塵室環境就涉及到標準件的潔凈度要求,需要考慮廢氣、污染源及灰塵的回收和控制等。把握工藝分4個步驟:
1. 產品的來料 來料包含:系列、性能、尺寸、外觀要求等,這里涉及到供料方式(帶料、盤料、振動盤、流水線等)和檢測方式的選擇。
2. 工藝 了解前后工序和整個工藝。明確前工序的來料方式(盤料、帶料、流水線等),后工序的需求。 工藝包含:工藝關鍵點和保證措施及工藝風險點的解決方案。工藝風險點有:外觀(劃痕、點塵等)、不可見的應力(沖壓、碰撞)、新標準件的導入(點膠閥的掛膠、提升閥的氣泡)等。 規避風險的方法主要有:1.前期進行可行性評估和關鍵項驗證,評估分主次和優先級,對功能、節拍等有重大影響的項需要優先評估,做好風險與項目時間的平衡;2.增加檢測;3.對拿不準或有隱患的地方一定要有備用方案,降低風險。
3. 質量標準 對工藝熟悉后,工藝關鍵點的判斷標準同樣重要,盡量做到量化各項指標。自認為的標準往往是不準確的,最好是能和質量部門一起,按照重要程度列出判斷標準和檢測方式。
4. 檢測方式 目的是防止批量不良,分在線和離線2種方式。自動化行業前者使用居多。在線檢測是用視覺模塊對工藝風險項進行過程控制,這種手段在導入設備前需要提前進行模擬生產現場的測試,評估其可行性和穩定性。
二.開發思路 整個流程大概3個階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具體有10項(1.項目立項2.項目可行性評估和風險評估3.方案設計及驗證4.詳細設計5.機加件和標準件采購6.機電裝配調試7.聯調8.驗證9.試產及10跟產)
前期(項目成型) 1.項目立項:輸出量化的需求(如效率、環境潔凈度等); 2.項目可行性評估和風險評估:輸出可行性報告及風險評估對策 3.方案設計及驗證:需要考慮主要功能的實現原理、供料方式、檢測、效率、操作維修、美觀及替代方案等。按照優先級驗證關鍵結構或原理的可靠性,輸出驗證計劃、技術細節、流程圖及開發計劃; 4.詳細設計:輸出圖紙及采購清單 5.機加件和標準件采購:選擇貨期短,通用性高的標準件,輸出關鍵零部件/標準件確認清單 6.機電裝配調試:分模塊進行安裝和調試,輸出調試關鍵點列表及風險控制措施; 7.聯調。
中期(主要解決試產前的已知問題,盡可能減少試產次數) 1.驗證:分階段驗證,各階段如下:a.實現主要模塊的基本功能b.實現主要模塊的工藝要求c.實現次要模組的功能及工藝要求d.實現設備整體連續運行e.模擬實際產品和環境驗證f.模擬異常狀況下設備運行的驗證。
后期(主要發現未知問題和測試穩定性) 1.試產:主要是發現驗證階段沒有發現的問題。導入生產前也要分階段試產,各階段如下:a.生產環境下設備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發現新問題b.分優先級確認新問題c.驗證備用方案或新方案d.驗證設備穩定性。 2.跟產:主要是設備交付生產后跟蹤設備使用狀況,記錄設備在功能、操作、效率等方面的信息,為后期優化做鋪墊。
三.計劃 在具體工作之前,寫出思路,列出計劃,再來展開,這樣可能更好些。 保證項目順利開展,每個階段的計劃是少不了的。開發前期,有總的階段計劃;開發中,各階段按優先級又分小計劃。另外在項目推進中,時常需要跳出具體的工作細節,看看項目是否在既定的計劃之中,會不會有延期的風險,早作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