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 47
|
從業經歷過的項目(水貼) |
評分 | ||
點評
是的,需要行業積淀,現在就是先多個行業接觸下,然后再精加工吧。
| ||
點評
嗯,有的情況很好處理,有的就很難設計各種有效的動作達到要求
這幾天看一個別人設計的包裝塑料袋的機器,設計的是各種氣缸傳感器疊加在一起,就是各種動作后,塑料袋糾纏在一起,需要人工掙下來。本質上就是對這行,對塑料袋的特性認識不清,動作設計也太理想化,失敗了
是的,你說的也很有道理,就我接觸過的非標機而言,最考驗的就是夾具也就是抓手最難搞,其他的也還好;
| ||
點評
嗯,可惜剛畢業不明白,自己摸索了很長時間才知道
不驚喜不意外。人在校在書上學到的,占一生所學之10%弱。在永不畢業的社會大學中,學會自學,學以致用,用別人交的學費來增長才干見識,理論和實(bian)踐(xian)結合,從而指導更好的實踐,這才是完美的閉環。
這個活,在學校還沒人教哈哈哈,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所以,決定這個機器好不好用的命運的人,并不一定是機械設計師或電氣設計師,而是一個跟這看似毫不相關的動作設計師。這可是出乎一般人的理解的。當然,這個角色很多是由機械或電氣設計師兼任的。
是的
| ||
點評
研發不是閉門造車,也要聽取銷售的反饋,甚至也跑跑一線市場,跑跑售后。總之,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研發是產品生命周期整個閉環中最重要的節點。銷售是研發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李mengwei 輕資產是應對當前大環境的最優解。只有外發無法控制質量交期的時候,也就是別人干不好的情況下,自己去干。或入股工廠,買斷產能等各種手法。驗廠不是問題。重要的還是公司的ERP,質控系統
@漂飛 銷售是研發 和 終端市場,消費者之間的閉環。
銷售應該是推動研發。
如果遇到一些老牌公司,研發+銷售+工廠,成本基本上很難降到跟他們一致,市場競爭力會缺失很大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客戶認同價值。我的想法是研發>銷售>工廠 ,但是三者最好都有。
這樣的情況其實有點理想化,就我的經歷來說,如果只有兩個部門 研發+銷售,這種情況下的研發有點類似虛空造物,對研發的要求太高了。成本很難降低,更何況有些公司還要驗廠,就是怕你跑路,這更難了。
說的很對,營銷也得基于產品本身出發,對比同類型產品優點是什么
那這種技術性銷售相對于其它銷售更是降維打擊了
這種服裝行業的技術型銷售,會教會低級加工廠的設計研發部,為加工廠自創品牌,甩開拐杖自由奔跑,免費教學。
服裝行業的這些銷售,可以理解為技術型銷售,他們了解原材料市場,掌握競品的風吹草動,讀懂消費潮流,預判銷售走向,然后使用乾坤大挪移,拿著一塊布料去找加工廠,更換這種布料,采用這種工藝,然后就完成了設計。
銷售和打標牌的人力成本低,可以搞低工資高提成。養研發人員成本高。主要是不如直接抄。如果起步是抄,在抄抄中悟道,形成自己的風格,然后開始重視設計,建立研發部門,這才是正規軍,步入正軌的標志。
hl90,很多國外的公司其實都在集中在技術和銷售,象各大品牌的服裝鞋帽,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很多國外的銷售公司甚至自己只做銷售。他們熟悉行業,知道誰家可以做出來,就定制,然后銷售。當然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是啊。生產包括加工和組裝,如果能外包加工,就更好了。當然,外包和自產都要保證加工質量的。外包加工甚至組裝都可以,只做銷售和打標牌哈哈哈
輕資產模式盛行,產可以剝離外發,剩下組裝調試即可。
產銷研三者合一,才是王道嘛;
一個公司,就倆核心部門,一個研產,一個銷售。我認為并重,甚至研產更重。
嗯,沒有好東西,怎么賣啊?騙嗎?哈哈哈
| ||
| ||
| ||
|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7 07:31 , Processed in 0.09698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