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歐盟官方公示滿20天的《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下稱《新電池法》)將正式生效。' {3 k: f c9 N9 f6 s7 D
1 n1 E1 _0 K6 L. \. h" S2 w
《新電池法》顯示,自2027年開始,動力電池出口到歐洲必須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記錄電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此外,《新電池法》還規定了關于廢棄電池的回收標準和操作要求,要求企業確保鈷、銅、鉛、鋰、鎳等再循環材料在電池中的使用比例,并針對鉛酸電池、鋰電池、鎳鎘電池等電池,設定了不同時間點的回收率目標。
8 z `2 Z/ C" l& B8 x$ q
( ` }& m+ m+ q6 z業內分析認為,《新電池法》正式生效后,將主要給行業帶來兩點核心挑戰:第一點是關于信息披露方面。《新電池法》提出了“碳足跡”及“電池護照”方面的要求,涉及企業要進行電池數據的記錄、測算、追蹤等;第二點是關于動力電池回收方面,規定企業要對生產或使用的電池進行回收利用,并規定了具體的比例及時間節點等,涉及到企業要對材料回收技術及生產技術進行改進等。
% a2 O1 M0 ?' l' x/ G, k- f C2 S7 ?% j; l5 M C6 ~& l" C7 H
在能源基金會交通項目高級項目主管陳健華看來,第一點挑戰對國內電池企業的影響更大。“碳足跡追蹤較為困難,因為動力電池整個產業鏈非常復雜,涉及到上下游很多企業,以及大量的信息披露,對企業而言不僅存在技術難點,也存在技術等領域的風險。”陳健華表示,無論是碳足跡還是電池護照,都將對國內電池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提出新要求。
; u: k, }, K1 ]7 v7 p4 C* o9 b( l
6 N, t: B2 r: e" a- s1 `對比之下,在電池回收方面的挑戰則會小很多。《新電池法》規定各方企業具體需要回收多少電池、每個電池中的原材料回收需達到多少比例,以及新電池中需要包含多少比例的可再生原材料等。& F- L- @* V1 Y3 e0 B* u$ c
/ F5 V7 I& H; A& x- g6 l! [
“由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大,動力電池使用量高,所以在動力電池方面,國內已經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的動力電池回收已初見成效,相關回收技術也處在全球第一梯隊。“陳健華向記者表示,在動力電池回收要求方面,《新電池法》對國內電池廠商而言并不完全是限制,某種程度上可能會促進國內回收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 l- N- F: q) H, R8 c
* x2 _5 x+ N% P# {1 `' G& [+ O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