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先給經營者下個定義,經營者就是“取得成果的人”。而經營者要想“取得成果”,就要為此努力。所謂成果,也就是“承諾”。5 Q9 Z# m8 Q% o6 z1 x! t* _$ x
9 ?) J+ T: v* A& N" W% [
成果不僅僅指代業績上的數據。所謂“成果”,還包含“其它的成果”,諸如對員工、對社會的承諾。作為經營者,一旦做出了承諾,就一定要兌現,要想方設法使之變成現實。
& g* v& J# P& p4 l/ q; r
經營是協同作戰 經營公司,無論經營者自己多能干、多有干勁,但一個人能做的事總是有限的,例如,面對每天來店的顧客,所有商品的出貨、接待顧客、整理商品、收銀等工作,一個人做得過來嗎?與此同時,還要去世界各地開拓工廠、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這一個人做得到嗎? 即便是那些自認為很優秀,能為人所不能為的人,如果你讓他把上面這些工作內容寫在紙上,他就會發現其實一個人能做的事真的很微不足道。 經營最終還是要由團隊來完成的。如果一個經營者不具備創建團隊、運作團隊的能力,不努力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那他就什么也做不成。 2 H6 V/ j/ V0 u0 o
自私的領導無法創建成功的團隊 真正的領導者能夠和團隊成員共享目標,與大家同甘共苦、真誠相待,并站在最前沿引領大家沖鋒陷陣,能夠使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能充分品嘗到獲得成就、自我成長及自我實現的甘美。同時,自己也能夠因此而品嘗到成就感,并收獲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這是一條看似簡單、但卻非常重要的定義,如果你是經營者,一定要記住這一條。領導者的一言一行如果只是為了一己之利,那么很快就會被大家看穿。 團隊并非僅僅是一群人的集合,而是領導者和成員、成員和成員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家朝著共同目標奮斗的一種狀態。 所以,無論多少個人集合在一起,如果缺乏團隊的狀態,都將一事無成。更有甚者,出不來成果,卻徒增了成本,這樣的組織恐怕堅持不了多久。 ( l( \& x$ v2 `9 }! a4 [8 k; H
信賴才是一切 身為領導者的你,如果得不到團隊成員的信賴,即便你有再出色的思路、再輝煌的經歷,團隊成員都不會從心里接受你,都不會產生追隨你一起奮斗的意愿。 即使你發火,對方也不過就是心里念叨著“又開始罵人了”,然后為了早點脫身,嘴上“好的,好的”地應付一氣,但卻不會真心接受你的批評并愿意去改正。如果人與人之間如果缺乏信賴,就不可能相互理解。
4 ~9 A, ]6 n& K4 \4 p# h; O/ L' @
言行一致 承諾了,就要遵守。如果你對部下說到了夢想,那么你就要比任何人都認真地去追尋它。如果你對部下說了“讓我們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吧”,那么你就必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你說了“讓我們更好地配合共同攜手奮斗吧”,那你就要第一個顯示出與大家全力協作的姿態。 如果你說了“要以最高標準為目標”,那你自己就必須這樣去做;如果你說了“我們要打破常識”,那你就要以這樣的姿態來工作,欣然接受部下超出常規的想法。 如果你做不到這些,那誰還會相信你呢? 團隊成員并不是一群領導說什么就信什么的人,他們會聽其言,然后察其行,最后再決定對方是否值得自己信任。
2 V. {4 S E6 C9 Z. D! |! u% K5 e始終如一 對你自己的信念、你信奉的價值觀以及你追求的東西,不要動搖,更不要輕易改變。 最終的目標、你崇尚的信念和價值觀始終都不能改變。這里面具有一種普適性。說得再深入一點,從這里可以感受到一種很強的道德觀、社會性以及客觀事物的一種真實性。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與追求真善美相類似的價值。 只有能夠將這些視為自己核心價值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對方的真正信任。 有些人僅憑自己的一時之念或是對方的身份就改變自己的態度和承諾,因得失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為人原則,自己的想法經常發生動搖,卻還用“那時候我是這么想的,但是現在……”來為自己辯解。 這樣做事和做人的人,最終必將失去他人的信任。言行一致、始終如一,這是人應有的品質。換句話說,由此可以看清一個人的誠信度。 6 n7 g/ r- V# ?1 \7 ~
) c2 O x6 ~% U. e0 `& V
5 {7 q# V; v( @補充內容 (2024-6-3 11:21):+ L6 W6 o! w( o' X9 B
歡迎各位社友多參與討論,說說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