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進行最新一代采油設備的研發設計以及現場驗證,記記猶新的是產品迭代升級過程中,各種不可能實現的客戶要求以及重要元件的課題攻關過程,跌宕起伏,曲折動蕩,峰回路轉。5 @# n' b2 J4 x; g
' T+ Q: A0 q3 ^& R& {" }& X
2023年春節過后,空氣中還彌漫著一絲鞭炮火藥燃燒后的味道,見面仍需拜年的時候團隊成員開始出差至西南油氣田進行產品推廣,客戶的需求很直接,也很簡單,要滿足帶壓作業即可。從壓井作業到帶壓作業,最直接的影響是設備尺寸必須滿足帶壓作業機尺寸要求,經過現場考察以及客戶交流,很快就明確了幾乎讓人絕望的初始要求,滿足帶壓作業要求也就意味著設備的長度不能超過3米,直徑要小于102毫米,而在這之前我們的產品總長度是8米,直徑135毫米,8米到3米,135毫米到102毫米,長度幾乎縮短為原來的三分之一,直徑又要降低五分之一,還有一項讓人更加絕望的指標要求,設備要滿足3000米井深,這就意味著設備的承壓能力從20MPa上升到至少35MPa,提升百分之七十五,這些技術參數的明確也就相當于把西南頁巖氣這種非常規氣井但處于主流地位的應用判了死刑,大家一致的想法“這不可能”,第一道“坎”應運而生。' h, E1 k8 [ ]- i2 ^# B0 c
& t6 W0 I" _; m
面對這種情況,部門祭出了極具創造力的研發工程師AA作為項目負責人帶領項目團隊負責此項目,在此之前的他是沒有該產品研發經驗的,而危急時刻的唯一選擇是對他個人能力的高度認可,感受到信任的他也是可堪重任、欣然領命,而且充滿著激情和期待,但是客觀存在的技術難度以及無情的現實總是會把短暫的激情澆滅,并快速地拉回到冰冷的現實。$ j( a. w" U! ?; i/ Z" k
; ]4 ^. C3 I6 e1 h
首先確認了九種方案,然后逐一思考確認,并反復找老工程師請教評審,分析利弊,逐一排除,最終的結果全軍覆滅,無一生還。前期類似產品已經沒有可借鑒意義,項目陷入了停滯不前的境地,極具創造力的工程師AA也完全處于茫然的狀態,此時距離圖紙發布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項目進展轉入至暗時刻。山窮水盡疑無路的盡頭往往會柳暗花明,偶然的機會了解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內外出現過類似技術,該技術對于當前特殊工況有一定的可借鑒性,于是AA投入全部精力查找國內外相關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聯系到石油大學某位七十年代校友,該校友在八十年代一直從事該技術的研發設計工作,了解到此信息后團隊直接驅車來并約見了這位老專家,很高興的是老專家知無不言,把他能夠回憶起的經驗和思路全部傳遞給項目團隊,大家非常高興,就好像在漆黑的夜晚劃著了一根火柴,燃燒的瞬間讓原本無邊黑暗的壓抑中瞬間增加了一絲光明,讓AA清楚了解了該項產品的設計思路,于是結合自己的創新能力,沿著老專家指明的方向,再結合老外相關網站上的產品樣本資料,終于在一個月內完成了產品圖紙設計和發布,實現了長度縮減為原來的三分之一,直徑減小了五分之一,在這種極端尺寸變化下,耐壓等級卻提升了百分之七十五。8 p; x( R* P- ?+ G! R4 I' L8 e
6 z/ R6 M& j$ e( l; {& S; P 然而產品完成設計,并不意味著后續的路一帆風順,反而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一臺采油設備需要下入到油井產層,也就是數千米井下,而每次提泵檢修都需要客戶付出巨大的作業成本,那么對于客戶來講,采油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客戶的最大考核指標是檢泵周期,這也就對于采油設備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少要半年到一年以上,這里最重要的一個元件是活塞環,每天要以近萬次的沖刺在采油設備內往復運動,而且還要承受高壓、高溫、含氣、含砂以及腐蝕性井液侵蝕,還要持續保持較高的密封性,項目設計初期按照標準件進行選型,結果發現所謂標準件根本從市場上買不到,各個活塞環廠家只針對不同的發動機廠家進行特殊訂制,每訂制一款的采購國內都是數以萬根的采購量,針對我們新開發的設備需要的幾十根,各廠家根本不屑于接單開發,即使接單其成本比我們的整機設備都要貴得多,找到集團總工進行相關技術咨詢,了解到的信息是活塞環是發動機研發過程中最驗證的一項,大山一樣的難題又一次讓項目設計團隊原地止步。! u* d) R2 ?7 M' o5 g/ \
+ s5 a' F j; l1 E 既然借助外力的方法行不通,那就完全自制,自此開始了將近一年的創新之路,先后測試使用過三種原材料,合金鋼、合金鑄鐵、不銹鋼,每種材料又使用不同的封口形式:搭扣、斜線、直線,每一種材料又先后使用不同種類的熱處理方式,QPQ、氮化、鍍鎳磷,不同材料、封口方式以及表面處理方式自由組合超過十幾種,而每一種組合均至少需要完成連續72小時的設備運轉測試以驗證其可靠性,因此全年進行了不少于十余次三天連續測試,期間項目團隊都要參與,白天進行項目研發設計,晚上輪流蹲守在設備旁通宵跟蹤設備耐久測試,最終數十種設計組合經歷了反復的理論分析以及十余次的72小時連續測試驗證,最終明確雙相不銹鋼和基體硬化熱處理方式組合,才能夠充分發揮基材韌性,并達到高溫、高壓及高耐磨性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厚度苛刻井況要求,最后項目團隊又輪流現場值守完成了為期20天的不間斷百萬沖刺測試型式實驗,這一年內通宵測試對于團隊成員來講是家常便飯,大家都習以為常,根本不把通宵測試當成是工作過程中偶發的緊急情況。更讓人感動的是團隊成員都積極響應通宵值夜班,沒有任何人推辭或報怨。和大家交流:都表示身體上的勞累不算什么,只要能把這項技術和產品搞出來,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都憋著一股勁和一口氣,也一致認為這項新產品是有一定顛覆性的,能夠滿足大部分氣井排采工藝需求,市場前景非常好。過程簡述只有寥寥數行文字,但一年時間里的艱辛和起伏卻只有過來人才懂。
) K+ j: J. J }* J I/ L2 z+ B' x7 G* v' R
記憶中最深的是項目在進行設備最大負載測試時,設備效率降為零,經過多次整改和測試結果均是如此,這也意味著設備研發完全失敗,團隊對這個項目完全失去了信心,也開始懷疑這種設計方向的正確性,AA連續兩天沒吃飯,甚至不想說一句話,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走,自上到下均充滿灰心和失望,這時候大家一塊去找管理者溝通前途的迷茫,或者說是想把研發的失敗結果告知直接管理者,不過管理者并沒有指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方向,而是問了三個問題:“遇到了困難大家有沒有去尋求資源解決?有沒有找到行業泰斗明確當前研發方向的正確性?大家做事這么容易就放棄嗎?”三個直擊靈魂的問題再加上這種不輕言放棄態度讓項目團隊非常慚愧,重拾信心開始協調外部專家咨詢并修正研究方向,很有幸地請到某采油設備公司的一位總工來司當面進行技術交流和指導,一下午的交流再加上晚上和管理者、外部專家的開懷痛飲讓全部團隊成員恢復了激情和自信,轉而投入精力解決目前遇到的各種問題。: u. ^7 K& j/ p O0 x; i4 b8 W
3 e+ b$ e$ L* @4 x- ?: s8 e
截止到現在,這項新產品的研發、測試和不斷改進已經進行了一年多,項目團隊成員仍然在奮力且艱難地向前推動,不過產品已經完成了百萬沖刺測試型式試驗,項目團隊依據型式試驗結果發現了當前設備存在的各個薄弱點并分析原因制訂了很多措施在跟進。設備在客戶現場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一口停產兩年多的水淹井成功復產,其效率得到客戶認可,其壽命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提升,不過團隊成員都有這樣的共識,這全新一代的產品天快亮了,或者說我們快要接觸到事實真相了。
$ O1 u2 x. c. \1 o/ ~) L E+ E" ^
項目團隊成員都完整經歷了這項技術歷時一年的研發過程,不斷地從失望到希望,從絕望再到起死回生,過山車般起起落落的經歷依然在不斷淬煉著團隊成員的神經,從脆弱到充滿韌性,不由得讓人想起巴扎克的名言:“挫折是天才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R0 f$ D& t, d5 I. r3 T
; N5 y, u0 p* u J
事雖難,做則必成。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