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處理液壓系統的泄露問題 4 w2 s h% G' W; _2 S& f
6 v2 i& g, d s9 z液壓系統的泄漏會造成液壓量減少且不能建立正常壓力,從而導致系統不能正常工作。液壓系統的泄露主要有兩種情況:外漏和內漏。本文主要介紹液壓系統泄漏的兩種主要泄漏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防漏與治漏的主要措施。+ ^$ E$ U4 S: H2 n# Y" J
一.液壓系統泄漏的兩種主要泄漏故障的排除方法
9 d2 _5 a! h- C7 V" rA、液壓系統內漏故障的排除1 U$ T% `# j" B2 D
內漏主要是液壓系統內部的液壓泵、液壓缸、分配器等產生泄漏造成的。內漏的故障不易被發現,有時還需借助儀器進行檢測和調整,才能排除。歸納起來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 t9 M! y0 T+ K, k- k1、 齒輪液壓泵相關部位嚴重磨損或裝配錯誤
, z2 b5 J2 c5 V. s5 Y5 P& y; {; Y& B2 ?(1)液壓泵齒輪與泵殼的配合間隙超過規定極限。處理方法是:更換泵殼或采用鑲套法修復,保證液壓泵齒輪齒頂與殼體配合間隙在規定范圍之內。# e0 Q0 C7 ~( Z5 ]# f
(2)齒輪軸套與齒輪端面過度磨損,使卸壓密封圈預壓縮量不足而失去密封作用,導致液壓泵高壓腔與低壓腔串通,內漏嚴重。處理方法是:在后軸套下面加補償墊片(補償墊片厚度一般不宜超過2mm),保證密封圈安放的壓縮量。
$ E1 a8 `; P3 G/ U) ^) i0 B(3)拆裝液壓泵時,在2個軸套(螺旋油溝的軸套)結合面處,將導向鋼絲裝錯方向。處理方法是:保證導向鋼絲能同時將2個軸套按被動齒輪旋轉方向偏轉一個角度,使2個軸套平面貼合緊密。
1 }/ i5 \+ u' t: g8 o* J(4)在拆裝液壓泵時,隔壓密封圈老化損壞,卸壓片密封膠圈被裝錯。處理方法是:若隔壓密封圈老化,應更換新件:卸壓片密封膠圈應裝在吸液腔(口)一側(低壓腔),并保證有一定的預緊壓力。如裝在壓液腔一側,密封膠圈會很快損壞,造成高壓腔與低壓腔相通,使液壓泵喪失工作能力。 1 f, V% Z) C7 M0 }. A' z; m
2、液壓缸密封圈老化和損壞活塞桿鎖緊螺母松動
" O7 [) x% s! m" ^ J# w1 _% J5 v(1)液壓缸活塞上的密封圈、活塞桿與活塞接合處的密封擋圈、定位閥密封圈損壞。處理方法是:更換密封圈和密封擋圈。但要注意,選用的密封圈表面應光滑;無皺紋、無裂縫、無氣孔、無擦傷等。
2 B7 j, Q {+ N7 E$ P$ M1 w(2)活塞桿鎖緊螺母松動。處理方法是:擰緊活塞桿鎖緊螺母。
$ B% g! X) i4 d# c(3)缸筒失圓嚴重時,可能導致液壓缸上下腔的液壓油相通。處理方法:若失圓不太嚴重,可采取更換加大活塞密封圈的辦法來恢復其密封性;若圓度、圓柱度誤差超過0.05mm時,則應對缸筒進行珩磨加工,更換加大活塞,來恢復正常配合間隙。 l {6 N2 K4 C; J* X) J/ d
3、分配器上的安全閥和回油閥關閉不嚴9 ^2 Q8 I0 `2 Y. T/ Y2 f
(1)安全閥磨損或液壓油過臟;球閥銹蝕,調節彈簧彈力不足或折斷;液壓油不合規格;液壓油過稀或油溫過高(液壓油的正常溫度應是30℃~60℃),都會使安全閥關閉不嚴。9 q/ G- z, \7 N. M8 `# S- \
處理方法是:a、更換清潔的符合標準的液壓油;更換規定長度和彈力的彈簧;* Q/ [8 B) V' g. w
b、更換球閥中的球,裝入閥座后可敲擊,使之與閥座貼合,并進行研磨。4 G' q/ B% x) L8 B, g7 W+ P
(2)回油閥磨損嚴重或因液壓油過臟而導致回油閥關閉不嚴。
! |! }- `* V3 B- e! T' i處理方法是:a、研磨錐面及互研閥座。若圓柱面嚴重磨損,可采取鍍鉻磨削的方法修復;
% c; ^9 O1 M4 _2 E b、若小圓柱面與導管磨損,造成內隙過大,可在導管內鑲銅套,恢復配合間隙;! E" b" y; L0 b- b: o- j- z" ^
c、清洗油缸,更換清潔的液壓油。" g2 G/ _% f" F5 F4 e
(3)滑閥與滑閥孔磨損,使間隙增大,油缸的油在活塞作用下從磨損的間隙處滲漏,流回油箱。% l1 c% ?- b8 B2 i ~ M+ ~
處理方法是:鍍鉻后磨削修復,與滑閥孔選配。
4 W: v n+ `* }( OB、液壓系統外漏故障的排除. T) n+ P: Z8 t) d: t
外漏主要是管路破裂、接頭松動、緊固不嚴密等情況等造成的。外漏的主要部位及原因可歸納以下幾種: 2 _6 w. ~, G' F A
(1)管接頭和油塞在液壓系統中使用較多,在漏油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可達30%~40%以上。管接頭漏油大多數發生在與其它零件聯接處,如集成塊、閥底板、管式元件等與管接頭聯接部位上,當管接頭采用公制螺紋連接,螺孔中心線不垂直密封平面,即螺孔的幾何精度和加工尺寸精度不符合要求時,會造成組合墊圈密封不嚴而泄漏。當管接頭采用錐管螺紋連接時,由于錐管螺紋與螺堵之間不能完全吻合密封,如螺紋孔加工尺寸、加工精度超差,極易產生漏油。以上兩種情況一旦發生很難根治,只能借助液態密封膠或聚四氟乙烯生料帶進行填充密封。管接頭組件螺母處漏油,一般都與加工質量有關,如密封槽加工超差,加工精度不夠,密封部位的磕碰、劃傷都可造成泄漏。必須經過認真處理,消除存在的問題,才能達到密封效果。 5 _( d4 D- Y7 G+ x
(2)元件等接合面的泄漏也是常見的,如:板式閥、疊加閥、閥蓋板、方法蘭等均屬此類密封形式。接合面間的漏油主要是由幾方面問題所造成:與o形圈接觸的安裝平面加工粗糙、有磕碰、劃傷現象、o型圈溝槽直徑、深度超差,造成密封圈壓縮量不足;溝槽底平面粗糙度低、同一底平面上各溝槽深淺不一致、安裝螺釘長、強度不夠或孔位超差,都會造成密封面不嚴,產生漏油。解決辦法:針對以上問題分別進行處理,對o形圈溝槽進行補充加工,嚴格控制深度尺寸,提高溝槽底平面及安裝平面的粗糙度、清潔度,消除密封面不嚴的現象。
0 K0 p4 D% I; A, N# f1 c% X(3)軸向滑動表面的漏油,是較難解決的。造成液壓缸漏油的原因較多,如活塞桿表面粘附粉塵泥水、鹽霧、密封溝槽尺寸超差、表面的磕碰、劃傷、加工粗糙、密封件的低溫硬化、偏載等原因都會造成密封損傷、失效引起漏油。解決的辦法可從設計、制造、使用幾方面進行,如選耐粉塵、耐磨、耐低溫性能好的密封件并保證密封溝槽的尺寸及精度,正確選擇滑動表面的粗糙度,設置防塵伸縮套,盡量不要使液壓缸承受偏載,經常擦除活塞桿上的粉塵,注意避免磕碰、劃傷,搞好液壓油的清潔度管理。 % w0 I/ e9 i' q
(4)泵、馬達旋轉軸處的漏油主要與油封內徑過盈量太小,油封座尺寸超差,轉速過高,油溫高,背壓大,軸表面粗糙度差,軸的偏心量大,密封件與介質的相容性差及不合理的安裝等因素造成。解決方法可從設計、制造、使用幾方面進行預防,控制泄漏的產生。如設計中考慮合適的油封內徑過盈量,保證油封座尺寸精度,裝配時油封座可注入密封膠。設計時可根據泵的轉速、油溫及介質,選用適合的密封材料加工的油封,提高與油封接觸表面的粗糙度及裝配質量等。 + P1 ]7 _2 y8 D! S; \
(5)溫升發熱往往會造成液壓系統較嚴重的泄漏現象,它可使油液粘度下降或變質,使內泄漏增大;溫度繼續增高,會造成密封材料受熱后膨脹增大了摩擦力,使磨損加快,使軸向轉動或滑動部位很快產生泄漏。密封部位中的o形圈也由于溫度高、加大了膨脹和變形造成熱老化,冷卻后已不能恢復原狀,使密封圈失去彈性,因壓縮量不足而失效,逐漸產生滲漏。因此控制溫升,對液壓系統非常重要。造成溫升的原因較多,如機械摩擦引起的溫升,壓力及容積損失引起的溫升,散熱條件差引起的溫升等。為了減少溫升發熱所引起的泄漏,首先應從液壓系統優化設計的角度出發,設計出傳動效率高的節能回路,提高液壓件的加工和裝配質量,減少內泄漏造成的能量損失。采用粘-溫特性好的工作介質,減少內泄漏。隔離外界熱源對系統的影響,加大油箱散熱面積,必要時設置冷卻器,使系統油溫嚴格控制在25~50℃之間。; p" X. V" g$ _" c M
二、液壓系統防漏與治漏的主要措施如下:9 u0 I8 V/ _* r s, y8 ]* I
1)盡量減少油路管接頭及法蘭的數量,在設計中廣泛選用疊加閥、插裝閥、板式閥,采用集成塊組合的形式,減少管路泄漏點,是防漏的有效措施之一。 . q" n3 y3 J3 y4 Q# a: l
2)將液壓系統中的液壓閥臺安裝在與執行元件較近的地方,可以大大縮短液壓管路的總長度,從而減少管接頭的數量。 / F7 B& P( Z& J" M7 U& B6 r5 u
3)液壓沖擊和機械振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系統,造成管路接頭松動,產生泄漏。液壓沖擊往往是由于快速換向所造成的。因此在工況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延長換向時間,即閥芯上設有緩沖槽、緩沖錐體結構或在閥內裝有延長換向時間的控制閥。液壓系統應遠離外界振源,管路應合理設置管夾,泵源可采用減振器,高壓膠管、補償接管或裝上脈動吸收器來消除壓力脈動,減少振動。 7 |* S) x- S* M1 T
4)定期檢查、定期維護、及時處理是防止泄漏、減少故障的最基本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