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箱的有效容積(油面高度為油箱高度80%時的容積)應根據液壓系統發熱、散熱平衡的原則來計算,這項計算在系統負載較大、長期連續工作時是必不可少的。但對于一般情況來說,油箱的有效容積可以按液壓泵的額定流量qp(L/min)估計出來。例如,適用于機床或其它一些固定式機械的估算式為:
1 a7 }5 U; V: DV=ξqp (6-7)
% Z, V2 p* |, z; ]6 w式中:V為油箱的有效容積(L);ξ為與系統壓力有關的經驗數字:低壓系統ξ=2~4,中壓系統ξ=5~7,高壓系統ξ=10~12。: G8 T. G" J2 e# d4 `/ m9 R5 E5 t
2.吸油管和回油管應盡量相距遠些,兩管之間要用隔板隔開,以增加油液循環距離,使& J; \6 K/ [. ~
液有足夠的時間分離氣泡,沉淀雜質,消散熱量。隔板高度最好為箱內油面高度的3/4。吸油管入口處要裝粗濾油器。精濾油器與回油管管端在油面最低時仍應沒在油中,防止吸油時卷吸空氣或回油沖入油箱時攪動油面而混入氣泡;赜凸芄芏艘诵鼻45°,以增大出油口截面積,減慢出口處油流速度,此外,應使回油管斜切口面對箱壁,以利油液散熱。當回油管排回的油量很大時,宜使它出口處高出油面,向一個帶孔或不帶孔的斜槽(傾角為5°~15°)排油,使油流散開,一方面減慢流速,另一方面排走油液中空氣。減慢回油流速、減少它的沖擊攪拌作用,也可以采取讓它通過擴散室的辦法來達到。泄油管管端亦可斜切并面壁,但不可沒入油中。
* D X! L# O: y& v! K5 T1 G* C/ G管端與箱底、箱壁間距離均不宜小于管徑的3倍。粗濾油器距箱底不應小于20mm。( x, Q% W; a+ Z' k4 W1 N
3.為了防止油液污染,油箱上各蓋板、管口處都要妥善密封。注油器上要加濾油網。防止油箱出現負壓而設置的通氣孔上須裝空氣濾清器。空氣濾清器的容量至少應為液壓泵額定流量的2倍。油箱內回油集中部分及清污口附近宜裝設一些磁性塊,以去除油液中的鐵屑和帶磁性顆粒。
/ ]' c3 i. y: {3 k4.為了易于散熱和便于對油箱進行搬移及維護保養,按GB3766—83規定,箱底離地至少應在150mm以上。箱底應適當傾斜,在最低部位處設置堵塞或放油閥,以便排放污油。按照GB3766—83規定,箱體上注油口的近旁必須設置液位計。濾油器的安裝位置應便于裝拆。箱內各處應便于清洗。0 O8 e& F( t$ _' ~8 N0 u" L: O0 K2 y
5.油箱中如要安裝熱交換器,必須考慮好它的安裝位置,以及測溫、控制等措施。
0 {, l" i8 S3 y2 I3 u6.分離式油箱一般用2.5~4mm鋼板焊成。箱壁愈薄,散熱愈快〖ZW(Y〗有資料建議100L容量的油箱箱壁厚度取1.5mm,400L以下的取3mm,400L以上的取6mm,箱底厚度大于箱壁,箱蓋厚度應為箱壁的4倍。〖ZW)〗。大尺寸油箱要加焊角板、筋條,以增加剛性。當液壓泵及其驅動電機和其它液壓件都要裝在油箱上時,油箱頂蓋要相應地加厚。
+ h) U. N/ B8 A; h7.油箱內壁應涂上耐油防銹的涂料。外壁如涂上一層極薄的黑漆(不超過0.025mm厚度),會有很好的輻射冷卻效果。鑄造的油箱內壁一般只進行噴砂處理,不涂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