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要扣分,所以很多人都會猶豫是否要下,我看了一下內容也不是特別多,就貼出來吧,由于字數限制分兩部分
7 F9 E& }7 c" K7 r, k+ w0 g$ L# Z! ]3 U3 B, }% `" H
液壓要核整理
! B. j! h; G& P; K6 M0 Z% c: U- h- ?; q0 I% M7 ^! r' `4 G: \/ k' f0 h
設計液壓傳動系統時應注意問題
" e. k3 s: N8 h) T$ @2 H1、在組合基本回路時,要注意防止回路間相互干擾,保證正常的工作循環。, n, f+ f9 w( S
2、提高系統的工作效率,防止系統過熱。例如功率小,可用節流調速系統;功率大,最好用容積調速系統;經常停車制動,應使泵能夠及時地卸荷;在每一工作循環中耗油率差別很大的系統,應考慮用蓄能器或壓力補償變量泵等效率高的回路。
7 ^6 l5 E' P' D3 ]/ m3、防止液壓沖擊,對于高壓大流量的系統,應考慮用液壓換向閥代替電磁換向閥,減慢換向速度;采用蓄能器或增設緩沖回路,消除液壓沖擊。; v9 F0 z! p8 u \+ O; L9 {1 p8 U- I
4、系統在滿足工作循環和生產率的前提下,應力求簡單,系統越復雜,產生故障的機會就越多。系統要安全可靠,對于做垂直運動提升重物的執行元件應設有平衡回路;對有嚴格順序動作要求的執行元件應采用行程控制的順序動作回路。此外,還應具有互鎖裝置和一些安全措施。 Z! z- Y' }. v# P% T! C8 Z
5、盡量做到標準化、系列化設計,減少專用件設計。* z, H2 ?& ~0 P4 C4 [- u
使用液壓系統要注意的問題3 ^9 x5 p: w2 [( t$ `$ z! ~& y9 X
1)使用者應明白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種操作和調整手柄的位置及旋向等。
8 j5 I# [5 z2 l2 r" c4 S8 S 2)開車前應檢查系統上各調整手柄、手輪是否被無關人員動過,電氣開關和行程開關的位置是否正常,主機上工具的安裝是否正確和牢固等,再對導軌和活塞桿的外露部分進行擦拭,而后才可開車。
3 E, A1 X0 Z$ v9 A% \9 D 3)開車時,首先啟動控制油路的液壓泵,無專用的控制油路液壓泵時,可直接啟動主液壓泵。+ ?; Q) E" K8 Q& a& O" E
4)液壓油要定期檢查更換,對于新投入使用的液壓設備,使用3 個月左右即應清洗油箱,更換新油。以后每隔半年至1 年進行清洗和換油一次。
8 h$ o2 B' b! Y% P* l. l 5)工作中應隨時注意油液,正常工作時,油箱中油液溫度應不超過60℃。油溫過高應設法冷卻,并使用粘度較高的液壓油。溫度過低時,應進行預熱,或在運轉前進行間歇運轉,使油溫逐步升高后,再進入正式工作運轉狀態。! y* Z$ u+ `2 N p8 I0 W
6)檢查油面,保證系統有足夠的油量。+ Q- [5 a9 G+ g6 \( e x+ E$ x! u$ U
7)有排氣裝置的系統應進行排氣,無排氣裝置的系統應往復運轉多次,使之自然排出氣體。. `% y7 d0 e) [5 M; ~2 i, P
8)油箱應加蓋密封,油箱上面的通氣孔處應設置空氣過濾器,防止污物和水分的侵入。加油時應進行過濾,使油液清潔。
4 I4 ]" P; Y7 B$ a, V 9)系統中應根據需要配置粗、精過濾器,對過濾器應經常地檢查、清洗和更換。
4 J6 }- |/ i" U) C" k 10)對壓力控制元件的調整,一般首先調整系統壓力控制閥----溢流閥,從壓力為零時開調,逐步提高壓力,使之達到規定壓力值;然后依次調整各回路的壓力控制閥。主油路液壓泵的安全溢流閥的調整壓力一般要大于執行元件所需工作壓力的10%--25%。快速運動液壓泵的壓力閥,其調整壓力一般大于所需壓力10%--20%。如果用卸荷壓力供給控制油路和潤滑油路時,壓力應保持在0.3--0.6MPa范圍內。壓力繼電器的調整壓力一般應低于供油壓力0.3--0.5MPa。
' O: U- l: s8 V 11)流量控制閥要從小流量調到大流量,并且應逐步調整。同步運動執行元件的流量控制閥應同時調整,要保證運動的平穩性
8 D5 k' C4 A: s. T! O 1)系統產生噪聲和振動;9 f$ H$ U8 D* R
2)運動部件爬行;
6 P9 {1 W$ I9 V3 Z6 m$ ?1 p+ L1 L 3)系統中壓力不足;
3 J+ G: Y/ s- o$ Y5 l5 X& q, M5 u 4)運動部件速度不正常;
5 G6 l4 b8 L. l q3 b 5)油溫太高;3 Q/ Y, q7 E3 r9 _- u, c% _; H( K
6)換向或啟動不正常;
4 C# X4 J. B( }. j& Y( u. n7 U2 C 工作部件產生爬行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h$ u) n5 m- l- c3 j
1)因為空氣的壓縮性較大,當含有氣泡的液體到達高壓區而受到劇烈壓縮時,會使油液體積變小,使工作部件產生爬行。1 w- b( m# G3 A$ E
采取措施:在系統回路的高處部位設置排氣裝置,將空氣排除。
) w! j8 D( D ]8 V6 ?; S7 G: z 2)由于相對運動部件間的磨擦阻力太大或磨擦阻力變化,致使工作部件在運動時產生爬行。
7 y* T! s) \' I( j3 k- s. l 采取措施:對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桿等零件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有一定的要求;并應保證液壓系統和液壓油的清潔,以免臟物夾入相對運動件的表面間,從而增大磨擦阻力。: Q! y( f' l. c. h' q
3)運動件表面間潤滑不良,形成干磨擦或半磨擦,也容易導致爬行。- ?* a) y1 u. Q/ a
采取措施:經常檢查有相對運動零件的表面間潤滑情況,使其保持良好。) `+ F9 n$ S0 E6 a
4)若液壓缸的活塞和活塞桿的密封定心不良,也會出現爬行。" e3 i9 P& y _) w
采取措施:應卸除載荷,使液壓缸單獨動作,測定出磨擦阻力后,校正定心。/ @8 l& n' s% `0 ]
5)因液壓缸泄漏嚴重,導致爬行。( \3 N0 ]; w0 W0 S( w3 |1 N2 Y
采取措施:減少泄漏損失,或加大液壓泵容量。
3 G" {. {, d) t' X8 E D 6)在工作過程中由于負載變化,引起系統供油波動,導致工作部件爬行。- n" q# u+ ^( u; H1 s
采取措施:注意選用小流量下保持性能穩定的調速閥,并且在液壓缸和調速閥間盡量不用軟管聯接,否則會因軟管變形大,容易引起爬行現象。# w/ _! \) l1 J* N
液壓系統油溫升高的原因、后果及解決措施
V3 M/ S1 e8 p8 R1 {; E; N' Z( f 液壓系統在工作中有能量損失,包括壓力損失、容積損失和機械損失三方面,這些損失轉化為熱能,使液壓系統的油溫升高。一般液壓系統的油溫應控制在(30-60)℃范圍內,最高不超過(60-70)℃。
& }7 K4 X# k7 G, A! X+ z 油溫升高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1)使油液粘度下降,泄漏增加,降低了容積效率,甚至影響工作機構的正常運動;(2)使油液變質,產生氧化物雜質,堵塞液壓元件中的小孔或縫隙,使之不能正常工作;(3)引起熱膨脹系數不同的相對運動零件之間的間隙變小,甚至卡死,無法運動;(4)引起機床或機械的熱變形,破壞原有的精度。
" k& D4 H* M/ L2 T$ v3 j- `9 u 保證液壓系統正常工作溫度的措施:
) U4 W, p" L, D) q& b& x 1、當壓力控制閥的調定值偏高時,應降低工作壓力,以減少能量損耗;9 w- b1 Y4 C2 r: }. {$ v a, s2 G) F
2、由于液壓泵及其連接處的泄漏造成容積損失而發熱時,應緊固各連接處,加強密封;
) @" B8 P9 G& x1 l; w% s1 T* Y 3、當油箱容積小、散熱條件差時,應適當加大油箱容積,必要時設置冷卻器;6 C9 ^% R" B7 ]8 n' D1 ^7 g( g1 R
4、由于油液粘度太高,使內磨擦增大而發熱時,應選用粘度低的液壓油;
7 n9 e: X j" g/ N$ e6 x8 \7 {- g 5、當油管過于細長并彎曲,使油液的沿程阻力損失增大、油溫升高時,應加大管徑,縮短管路,使油液通暢;) o6 N3 K: b4 ~& L( S' z* v. |3 u
6、由于周圍環境溫度過高使油溫升高時,要利用隔熱材料和反射板等,使系統和外界隔絕;
0 [! _) C8 F2 y/ j9 N' @% J 7、高壓油長時間不必要地從溢流閥回油箱,使油溫升高時,應改進回路設計,采用變量泵或卸荷措施
( O! O9 k4 q) ^" z7 P 空氣侵入到液壓系統的不良后果及解決措施' d. T( O5 ^( c/ @8 \) d# p; q
空氣侵入到液壓系統的不良后果主要有:(1)使油液具有一定的壓縮性,致使系統產生噪聲、振動和引起運動部件的爬行,破壞了工作的平穩性;(2)易使油液氧化變質,降低油液的使用壽命。) A0 Z% z) x1 |8 o/ [3 W& q5 m9 a
解決措施:* b1 p! k. _+ V) ~4 R
1、空氣由油箱進入系統的機會較多,如油箱的油量不足;液壓泵吸油管侵入油中太短;吸油管和回油管在油箱中距離太近或沒有用隔板隔開;回油飛濺,攪成泡沫;液壓泵吸入空氣;回油管沒有插入油箱,使回油沖出油面和箱壁,在油面上會產生大量氣泡,使空氣與油一起吸入系統。因此,油箱的油面要經常保持足夠的高度;吸油管和回油管應保證在最低油面以下,兩者要用隔板隔開;9 {4 W: K+ `8 }% `7 G8 u2 g
2、由于密封不嚴或管接頭處和液壓元件接合面處的螺釘擰得不緊,外界空氣就會從這些地方侵入;系統中低于大氣壓部分,如液壓泵的吸油腔、吸油管和壓油管中油流速度較高(壓力低)的局部區域;在系統停止工作,系統中回油腔的油液經回油管返回油箱時,也會形成局部真空的區域,在這些區域空氣最容易侵入。因此,要盡量防止各處的壓力低于大氣壓力;各個密封部件均應使用良好的密封裝置,管接頭和各接合面處的螺釘應擰緊;經常清洗液壓泵吸油口處的過濾器,以防止吸油阻力增大而把溶解在油中的空氣游離出來進入系統;+ g5 I1 u2 h)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