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看好中部地區....
第一,從發展趨勢上看...目前的經濟發達地區多是沿海地區,兩個因素,一是國家政策支持,依托各個經濟特區,首先扔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包袱,發展更健康.
二是與外國優秀的技術,管理,文化,資源的交流,更利于獲得外國的市場.并且在地理上是外國企業進軍中國市場的橋頭堡,國外投資的重點...
但是在以后,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應該就是中國大陸.
其一,國家大力支持內地的發展,這兩年農民的手上普遍有錢了,雖然都在外地打工,但是最后資金大部分都在老家的存款單上.
其二,一代人的打工經歷,已經適應了比較先進的管理和生產理念,內地的生產力肯定比沿海要便宜,對于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料的獲取也比沿海要方便...當外國人能做的東西大部分中國人也能做時,當外國人將大多數要做的東西放在中國做的時候,外國人就不會再像現在這樣有錢了。國外的市場肯定會發生一定的萎縮, 所以目前沿海的出口能力必將不會再出現井噴式的發展。如果沿海的經濟繼續發展, 其發展空間必然出現在國內, 而從地域上講,沿海地區比中部地區并不占優勢.
第二,從人才優勢上講...中部地區有非常優秀的幾所高校以及種類繁多的職教中心, 并且有相當多的內地人正在外地學習技能,大規模的返鄉也并非不可能,這兩年已經有一定的趨勢了...
第三,從產業結構上來講,不管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我們現在將他們分的那么清楚,是因為國家將他們分的清楚。在某些方面,他們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國家的產業政策已經給了他們定位,他們將在不同的產業領域發展。產業整合,是一個善舉,但是在某些時候也會成為一種包袱.當一種新興產業出現的時候,由于國情,具備優越發展條件的沿海地區,會出現一種船大難掉頭的現象,同時,主管發展的個人或者少部分人,害怕影響已經成熟的現有產業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新興事物的狀大.相比之下,對自己沒有明確定位的中部地區,在整合了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并且面對較小的政策干擾,就有可能會出現一種現象:新的產業和技術在沿海被發明,卻在中部得到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