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千千萬萬銷售大軍中,很多業務員是處于公司和經銷商之間的“中間人”,他們中,多數人忙忙碌碌,過的很辛苦,但卻總是到處受氣;而有少數人卻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游刃有余。總結業務員的失敗之處,得出了導致業務員失敗的七種原因。
. f7 p& }" o B7 U- j1 C2 i H) E
1.被糖衣炮彈擊中生意場上糖衣炮彈到處都是,酒色的背后自然是利益的陷阱。俗話說“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原本簡單的吃喝就變成交易,業務員往往從此很難讓經銷商遵從公司的政策,按照統一的步調來走。平常“兄弟長兄弟短”的經銷商,一遇到誘惑或者利益不能最大化的時候,就干公司不允許的事情,而業務員一旦想管理,對方就用“兄弟感情”來做擋箭牌,要求業務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業務員對市場的把控能力自然被弱化。一般的業務員還能看得清“吃喝嫖賭”這些糖衣炮彈,但更厲害的高帽子卻不是一般人能拒絕得了的。很多經銷商見到新接手市場的業務員,都會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大罵前任業務員,對方如何不厚道,如何不講情誼,將他說的一無是處,然后轉臉一笑說:“你年輕有魄力又有文化,相信我們以后一定能好好合作,我會全力支持你。”如果你真的就此以為自己比前任強,那就把自己架在半空下不來了,不僅工作很難開展,等你走后,經銷商依然一樣罵你。! o7 X y* D2 ^' E
: M" ?7 S2 H/ _3 M" r) E3 R2.溝通不及時,政策表達不清晰業務員和經銷商之間出現矛盾,有一個很大的因素是溝通不及時,政策表達不清晰。比如一些新出的通知,業務員沒有第一時間傳達到經銷商那里,經銷商還是按原先的方式工作,但公司已經按照新的方式工作了,中間出現了“斷層”,損失了經銷商的利益。尤其是公司產品價格調整的時候,無論價格上升或者下降,業務員沒有在第一時間傳遞給經銷商,都會導致經銷商對業務員失去信任。在業務員和經銷商的相互溝通中,還經常會出現業務員腦子里想的是A,說出來的是B,經銷商聽成了C,再一分析就變成了D,這主要是因為雙方的背景和地位因素,容易產生理解上的偏差。比如經銷商要定做產品,問業務員要多少時間,業務員腦子里想的是7~11個工作日能完成生產,但考慮到正常情況下7天就足夠,于是報出9天這樣的折中數字;而經銷商聽成了9天完成生產并且運送到當地;經銷商再一分析,這9天就是9個完整的天數,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于是,可能正常生產10天,貨運5天,加上2天非工作日休息,真正把貨運到經銷商這里的時候已經是17天了,造成經銷商不能如約向消費者交貨,產品無法正常銷售,你說經銷商惱不惱。
: ]$ l- `8 i! w9 D. ]9 Q( `1 H* o6 L3 d, W6 x
3.做成了“夾心餅干” 做業務員最痛苦的事情,是做成了公司和經銷商中間的“夾心餅干”,兩頭都受氣,里外不是人。業務員在經銷商面前要維護公司利益,在公司面前要爭取對經銷商支持,這種微妙的處境處理不好,就會讓公司覺得你是“吃里爬外”,讓經銷商覺得你是“屁股決定腦袋”。比如報銷費用,經銷商一般會爭取盡量多報,而公司一般會嚴格限制,計算到最低限度。業務員要是為了兩面討好而虛高預算,這就會讓公司感覺吃里爬外,但是當實際報銷下來的費用低于經銷商的預期,經銷商又會覺得業務員只為公司考慮,不顧他的利益,不給業務員好臉色看。而聰明的業務員,會先把報銷的難度夸張地告訴經銷商,告訴經銷商最多只能報銷1000,但實際上自己卻爭取按1500來報銷,折中下來報銷1200,這樣就對公司和經銷商都有了合理交代。
9 F0 W7 ^6 c, s! p- B6 V% ~/ I3 ~9 e4 `: l9 A) v& Z9 n
4.單方面維護廠家利益業務員的工資是公司發的,所以立場肯定在公司這邊,但是如果不顧及經銷商的感受,單方面維護公司利益,往往又適得其反。比如分割市場,經銷商沒有能力開發下級市場,公司要求業務員自行分割下級市場,業務員如果不顧經銷商的感受一刀割去,就會使經銷商惱羞成怒,進行全面反撲,比如竄貨,以及在工作中的對抗。但是如果能在分割市場的同時給以好處,“胡蘿卜加大棒”一起使用,那就事半功倍了。
& o) I: _% S$ ]9 o$ c: k1 F' a: k
4 ] ~" i, |6 ?* J5.越俎代庖,超過“建議”的范圍對于經銷商的實際業務操作,業務員更多應該是建議為主,如果過度參與越俎代庖,有可能會承擔意想不到的責任。比如尋找專賣店門面,如果業務員親力親為去尋找,并且很肯定地對經銷商說:“這個店面不錯,能賺錢”。萬一專賣店經營失敗,經銷商就可能不認為是自己決策失誤,把責任全部推到業務員身上,向公司匯報是業務員的干涉導致了專賣店失敗。如果再牽扯到一些損失的費用誰來承擔的時候,業務員更是有嘴說不清。+ Q" i6 N) G2 ^2 T- X( X
: g; w+ z7 V, E7 }% n" Y
6.過分信任經銷商 很多業務員和自己的經銷商很投緣,工作上相互配合,個人感情上也很好,于是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忽視了商業上各自利益的區別,但是,經銷商是始終不會忽視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有業務員罵經銷商“忘恩負義”,“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其實,這不能怪經銷商,他們是商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些不該說的話,業務員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說。比如公司內部的矛盾和問題,比如公司員工之間的勾心斗角,這無疑會削弱經銷商對公司的信心。一旦經銷商向其他同行傳播這樣的信息,就造成惡劣的影響。過分信任經銷商,還表現在為經銷商報銷費用的時候不核對實際情況,完全依照經銷商所說,造成虛高報銷。然而經銷商并不會因此感謝業務員的“幫助”,還認為是自己對業務員成功公關才獲得了這樣的好處,甚至覺得這樣的業務員比較傻,容易拿下。2 f) K x. A- b+ J
) m" Q$ B; \4 T& D5 } J7.輕易表露內心意圖經銷商時常會試探業務員對某些問題的態度,然后根據業務員的反應來采取措施。比如甲經銷商向業務員詢問乙經銷商的情況,如果業務員如實相告,甲經銷商會開玩笑似地說:“他才做這么點量啊,還不如讓我去做,保證給你翻一倍的量。”業務員如果城府不深,表現出對甲經銷商的提議充滿幻想,那么甲經銷商就會抓住業務員的心理,進一步提出要求。如果業務員不支持甲合并乙的市場,但表現出對乙經銷商的反感和無可奈何,甲就有可能開始暗中竄貨,甚至在案發后還振振有詞:“我是幫你沖沖銷量”。因為身份的不同、利益的不同,經銷商說的話中經常會懷有業務員難以知曉的目的。如果業務員輕易表態,表露內心意圖,就很可能最終讓自己處于危險的境地。* y: E& A, F- A" \1 C+ ^: T8 S
上述七種“死法”,是失敗的業務員的總結寫照,那么成功的業務員是怎么做的?業務員和經銷商之間,把握分寸很重要。身份不同,利益相生,既有合作,又有博弈這是廠商“生意伙伴”關系的寫照。4 \5 M( z' L# ^3 {1 ~' e
' ~- J' ^7 @5 N( H! }! z
3 r4 y/ U7 B3 |- W$ `; z' L3 E8 a' S- [8 O
. C; x2 J6 S5 [4 Z* s% l2 {8 w4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