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3| 31
|
此軸有何問題? |
| ||
| ||
點評
我設計過不少退刀槽寬只有1mm以下的,你認為小了?我還嫌大了呢。
如果認為不合理,咱就拿歐洲同類產品來比,比咱的小多了,連退刀槽表面質量都比咱軸承位外圓好。
磨刀算啥呢,如果必要,不能因為怕磨刀而犧牲性能,那別人訂制專用模具、異形刀不就更完了?有多大影響,要具體分析才知道。
淬不淬火對剛性幾乎沒影響。軟齒不代表易損件了,軟齒硬齒各有各的用途,易不易損要根據很多情況分析。同樣精度和耐用度選擇并非一兩句話就說清楚了。沒說退刀槽過寬,只是說退刀槽寬窄在這里并不是主要問題
3MM的退刀槽就太寬?樓主不知道用切斷刀車槽最低也是2.5寬,難道還是要用自已磨2MM的車刀?用標準的不好嗎?更換刀粒就好。
軟齒你還會這樣設計零件嗎?那樣齒輪是易損件會設計成分開裝易換型的,做在一起齒輪磨損不是一個軸都報廢了?做成齒輪軸就是要增加剛性,精度和耐用度。最低標準也是,高頻磨制的
設計基準應該是軸承位,直徑35
硬度低是軟齒,正常;分度圓標粗糙度表示齒面粗糙度;圖上沒中心孔,工藝可以加,沒中心孔并非不能加工;外圓都是車的吧?粗糙度才1.6;退刀槽是用來消軸承R的,并非用來磨砂輪的,太寬反而對軸承有影響;
沒什么裝配作用時,只是工藝孔可以不標,如果是C型中心孔,孔內有安裝用的牙的話,還是標出為妙,免有爭議,影響后續裝配
學習了。
中心孔一定要標嗎?俺都不標的。汗
評分
| |||||||||||
點評
多謝
| ||
|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14 22:24 , Processed in 0.0569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