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網訊(通訊員王煒 楊魁)11月29日,從“國際鋼鐵大學網站”傳來好消息,我校材冶學院學生欒國慶和宋生強兩位同學在“第六屆國際網絡煉鋼挑戰賽”中獲得東亞—大洋洲賽區學生組冠軍,并將于明年2月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在國際鋼協總部舉行的決賽,與其他賽區冠軍角逐世界冠軍,費用由主辦方全程贊助。另外,王國強和田志兵獲學生組亞軍。這是我校學生在獲得第五屆國際網絡煉鋼挑戰賽冠亞軍之后,再次在該國際大賽中展現風采。
國際網絡煉鋼挑戰賽由國際鋼鐵協會舉辦,比賽在國際鋼鐵大學網站所提供的網絡平臺上進行。大賽自2005年開始以來,以特有的知識性、實用性吸引了來自全球二十多個國家的數千支隊伍參賽。比賽分為企業組和學生組兩個級別,參加比賽的隊伍不僅包括University of Leoben,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Mines de Saint Etienne,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RWTH Aachen University,北京科技大學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學生,還有寶鋼、鞍鋼、武鋼、首鋼和浦項制鐵等國際知名鋼鐵企業的職工。
和歷屆挑戰賽不同,第六屆鋼鐵大學挑戰賽由兩輪比賽組成。第一輪比賽分北美、拉丁美洲、中東—印度—非洲、歐洲—獨聯體、東亞—大洋洲五大賽區,每個賽區的企業組和學生組的第一名再到布魯塞爾進行決賽。第一輪比賽從2011年11月15日晚8時開始,共持續24小時。參賽選手利用網絡比賽平臺,模擬冶煉一爐用于輸送石油天然氣用的管線鋼的高爐和轉爐兩個過程,要求鋼水達到質量要求。最后成本消耗最低的選手獲得大賽冠軍。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韓國等25個國家共650支隊伍參加本輪比賽,共計模擬冶煉了34259爐鋼水。
我校是第二次組織隊伍參加國際煉鋼挑戰大賽,材冶學院領導對此次比賽非常重視。在今年暑期,就由材冶學院教學副院長趙惠忠教授牽頭組織選拔有興趣的學生參加武科大煉鋼挑戰賽培訓班,并委托王煒、馬國軍、熊瑋、常慶明、賈涓、金焱和程常桂等七名博士組成培訓團隊對參賽選手進行指導和培訓。武鋼—武科大研究院、教務處、后勤集團、現代教育信息中心和材冶學院團委也為此次比賽的順利進行做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