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吟嘯徐行 于 2012-7-23 10:56 編輯
據我所知,年營業額在2500萬的加工企業,是沒有那么多地方政府卡拿的,這類企業太多了,政府官員就是再貪,搞的過來嗎?我朋友圈超過這個規模不下10家,沒有遇到過類似狀況,包括我自己,前提是合法經營
還嫌吸民工的血沒吸夠?
坦白講對浙江民企一直沒啥好感, 是民工的吸血鬼, 如是而已, 忘了, 還有炒房團.
其實寫這個帖子的人還算老實,肚子里花花腸子不多,所以才會寫成這個樣子,既煽情又留有把柄可抓。從這個角度講,此人應當表揚。不過也正因為他的這個性格,才會被炒房炒股的“局”或曰陷阱或曰誘惑所坑吧。這樣的小企業主在中國太多太多,當某一天,中國走過了這個發展階段,給這些人蓋棺論定的時候,他們會恍然大悟的。
說下具體情況,本人二本工科本+211國際經濟與貿易碩(考T大學碩金融復試被刷調劑)+985在職金融工程博+現券商博后工作站ing
這是丈人的作坊,丈人從80年代過來東莞打工,靠賺的錢維持的幾個手工機,然后慢慢擴大成現在的24臺半自動針紡機,然后他和他的主要供貨方(臺灣毛衣貿易商)共同辦有一個小型廠,廠里有30臺自動針紡機,屬于自己的小作坊現在只吃小型廠的尾單,光小作坊大概每年有100萬的純利潤,廠的事情他沒說
而如今中國的勞動力依然是很便宜的,半自動機小作坊全東莞完全是計件工資,完成一件毛衣4毛錢,而全自動機小廠是最低工資+計件,每件2分錢(因為勞動強度大大減輕,且生產環境舒適的多,有空調,不過空調是為了增加勞動時間,半自動機作坊是不開空調的,所以每天不加班)
半自動和自動的區別是一個人工可以操作兩三半自動機,且勞動強度大
自動機一個人工可以操作6,7臺,熟練工可以操作8臺自動機,且勞動強度在我看來非常小,并且由于自動化機的引進,需要的工人數量大大減少,比如照片上的床位就沒有了,以前是一個宿舍6人住,現在只是兩人住
現在東莞這個鎮已經50%的作坊換上了自動機,80%的廠已經換上了自動機,這得力于10年開始,寧波和上海、深圳幾家機械設備公司的研發獲得了成功,從高位時的08年的進口德國機50萬一臺降到了現在最低配的6萬一臺,中配10萬一臺,而且最好的二手德國半自動機的價格已經到達了300元的秒價,以至于現在只要有3,4萬(我估計)的流動資金就可以開一個小作坊,如果運作的好,有訂單,第一年純利潤也會有20萬的,但是從半自動機作坊升級到自動機作坊還是有很大的資金鴻溝,因為流動資金至少要50多萬。
小作坊是建立在一棟棟農民樓里面的,東莞這個鎮大約有1000棟這樣的農民樓,吃住生產全部在這棟樓里面
經濟環境依然可以,還是有很多客商挨家詢問價格,不僅有國內的,還有很多黑蜀黍
還有就是接班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真的很大,我LP的老大是跟著老丈人教育,一路學習算是可以,高考考到東莞理工(對比板上肯定不行)后自費去英國曼切斯特大學讀一年制碩,后面轉成PHD,成為他們老家第一個博士,然后留在東莞理工教書,老二和我老婆是雙胞胎,從小在汕頭老家,高考老二是三本線,我老婆專科線,后面老婆是讀了我碩士那間學校的2+2,去了普渡大學,最后又去英國讀了注水碩,現在在深圳某名校高中教國際部,老二在我本科那間二級學院三本讀工商管理,后面靠老爸的錢開一間賓館和修車廠,而且還很紅火,所以說高考成績和日后成績聯系不大,但是留守兒童的教育還是問題很大
其實最困擾實業的問題還是信用啊,基本每家都被國內的商家欠款,跑單。日本單的利潤最低,要求最高,但是一幫人搶著做,為什么呢?就是日本人守信用,不欠款。丈人也是結識了一位臺灣客商之后利潤才開始穩定
而一個國內客商如果和生產商不認識,基本是求著生產商做的,這就是國內的現實情況
所以我覺得國家應該開放標準商業票據,生產商可以無條件用商業票據向銀行兌到錢,就是打個收割機價6折都好,然后還有標準商業票據市場。開放商業票據是有增加了通脹的可能,但是這個是可以通過央行調控的。當然對商業票據要審慎監管,一定信用的人才可以簽發商業票據,我們銀行壞賬已經夠多了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EconForum/798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