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lf63 于 2012-9-9 09:41 編輯 ( P/ {5 X2 Q8 K. b
0 X! h# `1 ] }7 Q' ]
鄰家大哥在村上可有點小名氣,雖然說學歷只是初中剛畢業,但自己開了個家庭小作坊,弄了幾臺設備,有車,鉆,焊機什么的常用機床,小打小弄也弄出了點東西。也給一些比較大的企業弄點非標設計的工裝夾具什么的。也沒有正式廠房,設備就在自己家樓下以及廂房中擺放著。 鄰家大哥雖然文化不是很高,但是人還是比較聰明好學的。但他的優點也可能就是他的缺點,就是性格比較犟,脾氣比較掘。當然反過來也可以說只要他看準的事,認正了理,不管碰到啥個困難,多會頂著各種壓力,就會一門心思去考慮,向著目標前進。 鄰家大哥因為文化素質跟不上,見識又欠缺了點,所以有時也有鉆牛角尖的事,八駕馬車也拉不回。但是由于機械比較直觀,所以在一些工裝夾具靠著長期在業內的經驗,也成功地搞成了。 但是由于成功了幾例簡單的工裝夾具類產品,就引起了以為機械設計是比較簡單的想法。所以就準備自己邊想邊做一些專用設備,作為自己作坊的專用設備,提高加工效率。 曾經為了降低成本,想自我武裝設計一臺液壓的熱壓機,用于加工自己的一些產品。因為鄰家大哥知道俺也山塞過一些液壓設備,所以也想聽聽俺對此機的一些想法。所以那一天俺回家時便被他堵在了家門前的場上。。。 作為鄰居,當然也只能有問便答,不問也答,言無不盡。。。能提醒的多說了一遍。這又沒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哪。再說鄰居好,賽個寶哪。 不過因為鄰家大哥文化比較低,理論跟不上,所以有些地方可能也沒聽懂,也沒聽明白。而聽清的地方可能還是將信將疑,半信半疑,有些地方還根本不信。。。 這也沒辦法,信不信也只能由他了。 結果過了幾個月后,設備也弄好了,但是調試時老是達不到他想象中的要求。。。 當然了,他不明白為何調不好,俺可是明白。因為鄰家大哥根本是以自己的似是而非的想法在制造機器,也沒按俺當時提醒的一些情況做。。。所以該發生的便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也發生了。 鄰家大哥可能知道自己理解上有點問題,但又不太好意思再找俺,因此請了個他認識的一個液壓工師傅過去幫他會診。結果那個大師傅也知道俺的名字,知道了前因后果,明白了這事,又教育了大哥一通。。。 不過,機器主體已定型了,要想改,結構上也布置不了了。再說要改還得投入一筆資金,所以鄰家大哥也有點舍不得,所以也只能將就著用了。因為機器不能湊合用,所以大多數時間還是放著。。。 鄰家大哥還是有點想法的,前幾年看到拆遷風在各地吹起,拆遷后又要造房起屋,拆遷肯定有舊木板下來,而造房也有用過的架手木板。為了舊物翻新利用,將舊板翻新作零件包裝箱也是節約成本的一種方法,總比買新木材做包裝箱便宜哪。不過也不能直接將舊板用上去啊,總得翻新加工一下。但是已用過的舊木板加工是不能采用刨板機等已有設備的,因為可能“地雷”太多,因為要考慮到木板中有釘子哪,表面有水泥殘留物什么的。。。刀片可能要損壞滴喔。 為此鄰家大哥設想采用鋼絲刷將木板表面清理干凈,正是好主意,的確不錯。因此又設計制造了一臺舊木板清理設備。 機器做好了,也試了車。。。 那天,俺又回到了家,便又被他拉到了他已制造好的機器邊,要讓俺談談看法。。。 俺看了一下機子,機子在考慮清整木板的工藝上還是考慮得比較細心的,電動機也用了好幾處,包括送料,清理。。。以及除塵風機什么的。基本能滿足木板的全套清理過程。 但是,發現本機采用好幾個碗形鋼絲刷是用一個功率不乍滴的電動機帶擺線針輪減速機以及幾條鏈條拖動的,明顯功率偏小啦。。。。 為何俺明白呢,說出來也巧,前幾年俺幫朋友算過一個類似的清理板材銹蝕的結構。當然機型和材料多不是一會事。當時俺根據預壓力轉化成磨擦扭矩及轉速計算出來的功率俺開始多有點不乍信。。。乍會這么大呢?結果實際試驗使用下來就得和計算值相差無已。汗。。。 “大哥,是不是在工作中如果預壓不緊,清理不干凈?壓緊了么,電動機堵轉?!”俺笑嘻嘻地對鄰家大哥說。 “是啊,是啊!。。。”鄰家大哥眼睛多睜大了, “是不是只有二三個刷時可以清理干凈,再多么 ,要么清不凈,要么堵電機?!”俺接著問。 “就是,就是。”鄰家大哥答道,接著說;“為啥哪?” “你電機選小了。。。。”俺說道。 “俺已加大一檔了”鄰家大哥有點不服氣。 “你加大了一檔了,就有可能將鏈條拉斷。”俺說道。 “是哪,是哪,是斷過一次鏈條。。。現在你看乍辦。。。”鄰家大哥問道。 “難羅,你現在主要結構全部定了。要完全滿足工藝要求,必須加大電機功率,加大功率后減速器得改,傳動部件鏈條得改。。。也就是說全部要跟著變化。否則還是在某一最薄弱部位出現損壞。牽一發而動全身,你乍弄,結構上布置不下啊。”俺回答解釋道。“你現在要么在工作中多跑幾次,要么工作刷少用幾個。。。” 又指出了一些機構上的不匹配現象。 鄰家大哥雖然按工藝將機器做了出來,也動了出來,似乎能加工了。但是因為理論的欠缺,不知道如何選用合適的零件大小。而整個系統的匹配是根本沒有考慮。。。 鄰家大哥為了搬運比較大的工裝夾具,又設計制造了一輛叉車,看了下,總體還是很巧妙的。做得似乎與外部通用叉車類似,但動力源采用了幾只充電電瓶,,人員可以坐著車上駕馭,人員自重當配重。配重不足又在座位下和后部安置了幾塊水泥板。雖然土一點,但還是實用。而動作也有叉車前進后退轉向,叉臂上下動作。考慮到車輛承重,輪胎采用了橡膠帶卷制實心。。。總之考慮得還是比較全面。該有的動作多有了,空載動作也有了。。。 不過因為沒有綜合考慮整體系統,也沒有經過一些受力計算。所以整體系統協調不合適。。。 比如叉車采用了可能是摩托三輪車上的差速器等零件,因為有商品直接買到。車子是能在空載時轉向和前進后退,但是當承重量還遠遠沒到達設想的重量時,鑄件殼體便裂了。。。鄰家大哥想做一個鋼件的,認為這樣可能解決了。 俺對他說了,你雖然能做出鋼件的殼體,也能動作,但是可以肯定,這邊是不壞了,別的薄弱地方也會壞了,比如可能花鍵處就會出現問題。。。也就是說可能這邊弄好了,別的地方又產生了別的損壞。。。而有些部件為了承重一加大,則有可能布置不了,又得更改別的部分。比如你加大了差速器,則傳動半軸也得加大,而這樣涉及到車輪也得改,因為現在車上差速器再大要碰地面了。。。 聽了俺的說法,看著現場的叉車實物,鄰家大哥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哎,又一臺不實用的半吊子機,只能放著看看了。 整個機器就是一個系統,單個部分強,不等于整體強。能用,不一定是最合適的。 鄰家大哥所制造的機器,多不是能直接山塞到的。可以說是帶點創新在內。有些機構布置還是很巧妙的,可惜因為理論文化上的缺失,沒有在整個機器系統中充分考慮各部分的協調匹配。所以大多是只能用,但沒有達到最優化。 設計的目的就是使整個系統協調匹配。 而優化設計,就是在設計中采用各種理論計算,協調各部分的相互關系,組成一個最化化的系統,達到節能環保高效的目的。 理論計算上跟不上,要么根本達不到最合適的系統匹配。要么得化N多時間,多交N多學費,做N次實驗才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