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85年至今,船舶技術領域的中國專利有16709件,其中,國內申請專利14820件;從2001~2010年的10年間,國內申請專利數量的年均增速達27.6%;截至今年10月,我國海洋鉆井平臺領域的公開專利達458件,排名全球第三,與發達國家專利數量的差距逐步縮小。12月1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科技司共同主辦,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承辦的2012年裝備制造領域專利態勢報告會在京舉行。這是我國裝備制造領域首次正式發布專利態勢報告。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其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了巨大進步,專利增速持續加快,但仍存在部分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強、專利申請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 m- N: b5 w; L" q
" J/ ~8 r2 H& i" b0 }- P: _* L 報告顯示,我國船舶產業相關專利技術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85~1990年,船舶領域專利技術處于發展初期,專利申請數量較少;1991~2000年,保持平穩發展,專利申請逐年增長;2001年至今,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在船舶領域中國專利中,國內申請專利14820件,占比為89%,國外來華申請專利1889件,占比為11%。從專利類型看,在國內申請的專利中,發明專利為5167件,占比為35%;實用新型專利為9653件,占比為65%。而國外來華申請的專利中,發明專利占比為98%,實用新型專利占比僅為2%。
E4 S0 q% B3 K6 D8 W w3 r+ l& r- C2 s9 ]/ F" |/ z
從國內專利申請人看,個人申請量約占國內專利申請總量的50%,高校和研究院所申請量占比近20%。排名前20位的國內申請人的專利申請總量為1484件,占國內專利申請總量的10%。其中,船舶設計、建造企業8家,申請專利487件,占國內專利申請總量的3%;海洋石油生產企業3家,申請專利314件,占比為2%;高校和科研院所9家,申請專利683件,占比為5%。
) r% z' E0 M# F: ~$ T3 X3 s
3 ]9 q9 B% I3 I- Y4 ~, w$ {6 Q6 F 從區域分布看,國內船舶行業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造船產業比較發達的省市。江蘇省以2419件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占國內申請總量的16%;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和遼寧省分列第二至第五位,其專利申請量占比分別為11%、9%、8%和8%。來華申請專利的國家主要有日本、美國、德國、挪威、法國和韓國等。& _% q# t% k L: Y
X) w+ d( o4 _5 ~* P- L
從技術分布情況看,國內外專利技術分布情況存在差異,國內偏重于船舶建造技術,而國外更側重于船舶設計和船用設備設計、制造技術。; @' {3 d$ a6 X
, [. \9 h @; g; X- p 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方面,“十一五”以來,在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的雙重作用下,我國海洋鉆井平臺專利申請呈快速發展態勢。目前,海洋鉆井平臺的專利技術主要涉及平臺結構設計、升降裝置、動力定位、系泊系統、平臺檢測及保養設備等方面。
; T& |8 Q u7 k% b; R) J, w) f
4 Y. a( k* L/ {1 y b- I 業界人士認為,盡管近年來我國船舶產業專利數量快速增加,但其質量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第一,發明專利的比例偏低。國內申請的發明專利量占其總量的比例僅為35%,而國外來華申請的發明專利量占其總量的比例高達98%。相對而言,發明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比其他專利要高。第二,申請人結構不夠合理。國內專利申請中,個人申請量約占50%,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申請量接近20%。個人專利不少是“奇思妙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利又存在與實際生產脫節的情況,缺乏轉化前景。相反,國外來華申請的專利中,95%以上為企業申請,與市場結合比較緊密,應用于實際生產的前景比較廣闊。此外,國外企業到中國申請專利都有非常明確的目的,開展專利布局的特點明顯。一方面,針對我國企業關注的技術領域加強專利布局;另一方面,根據國際公約、規范和標準的變化,搶占先機,提前做好專利布局。; }) _: m( v4 `# Z( r'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