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械上,有些東西粗一眼看上去,非常“簡單”,似乎只要稍懂一點機械的多可能做到。。。 但是一旦涉及到細節,因為各種外界環境的不同,發現不是東邊不靈光,就是西邊有干涉,南邊會同別的機構碰撞,北邊卻又布置不了。。。唉,有時想法是不錯,但是結構上卻實施不了。 而且有些東西,做象可以,也很簡單,但是如果有精度要求,壽命,可靠性要求,就不是那么想當然了。
% f, q3 M( x6 f比如,一樣的夾緊功能,在普通機型上可以實施工況達到要求。 但到了超出一定的范圍后,如果再采用此種結構可能就會要么夾不緊,要么布置不了,要么布置下后發現機械上強度又差了,最終只能重新考慮新方案。
/ e4 P# x3 x- z+ w0 X- k) `4 f# Y
; s8 x$ N: V& O9 [3 U: O2 Q+ M 比如一個普通的小磨頭,如果沒啥要求,只要求能裝好了砂輪能磨一下子,那么只要一個主軸上裝上前后兩個滾動軸承,而后一端是砂輪一邊是皮帶輪傳動,稍加考慮一下潤滑等就行了。
; ?% F) F2 x# |# D" E) s0 Z# B1 b; I% x( M
但是如果要磨削的零件精度粗糙度形位公差等要求高,那么磨頭結構就得重新考慮,你得采用卸荷式皮帶輪結構,將皮帶作用在皮帶輪上的徑向力施加在磨頭箱上,而不是作用在主軸上。考慮到主軸的高轉速,你得將軸承采用三點式滑動軸承結構,當主軸高速旋轉時形成流體動力潤滑。。。 " Y$ q/ P( P% Y S9 t% z$ H! ]
; Y: i0 ^) X3 [: A
而當重負載的磨削時,因為負載力大,就是砂輪的粘結劑也與普通砂輪不同,而磨頭發熱嚴重,普通潤滑和冷卻已沒法達到熱平衡條件,此時得采用強力冷卻潤滑系統,否則軸承沒多久就會結束它的使命。。。
* b0 N. s% _5 Z) |* J5 ?
5 ], {7 z+ z9 m+ L9 n* K而如果被磨削的零件不能被磨削熱所“燒傷”,那么,砂輪就得從內部開始冷卻。而不是采用外部冷卻水強力沖擊。。。 4 K4 q/ T# }+ r$ D9 |, X3 @
3 H1 c$ n0 q- h* H: m+ h/ u因此要求不同,必須采用不同的結構,從而滿足不同的工況。 看看,一樣的磨削,要求不同對機床的結構等就不一樣。 你如果不在機床方案階段就考慮到,那么你在后道再想辦法也可能于事無補。
1 P0 K* q' X3 ]2 ? r%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