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正火與退火的區別?
- E8 H6 W: }5 e% j* e答: (1)正火冷卻速度比退火稍快,正火后的組織比退火細,硬度和強度有所提高。 (2)正火用于亞共析鋼和共析鋼時,可作為預先熱處理,使材料獲得合適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用于過共析鋼時,可抑制或消除二次滲碳體的形成,以便其球體化。普通結構件通常以正火作為最終熱處理。 (3)正火是一種操作簡單、成本較低、 和生產率較高的熱處理工藝,故一般普通結構構件應盡量采用正火代替退火。
4 ~ L5 |; x6 ]' `2、了解齒輪材料及熱處理工藝? 答:常用的齒輪材料是優質碳素鋼、合金結構鋼、鑄鋼、和鑄鐵。一般多采用鍛件和榨汁鋼材。當齒輪輪胚較大不易鍛造時,可采用鑄鋼。開式低速傳動可采用灰鑄鐵,球墨鑄鐵可代替鑄鋼。齒輪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表面淬火、滲碳淬火、調質、正火和滲氮處理。 ( ?# m( V) {, R( D6 G3 \
3、碳鋼的分類? 答: 1)按鋼的含碳量分類: 低碳鋼 ≦0.25%C 中碳鋼 0.30-0.55%C 高碳鋼 ≥0.60%C 2) 按鋼的質量分類: 普通碳素鋼:S、P 含量分別≦0.055%和0.045%; 油質碳素鋼:S、P 含量均應≦0.040%; 高級油質碳素鋼:S、P 含量分別≦0.030%和0.035%; 3)按通途分類: 碳素結構鋼:主要用于制造各種工程結構和機器零件。一般屬于低碳鋼和中碳鋼。 碳素工具鋼:主要用于制造各種刀具、量具、模具。一般屬于高碳鋼。 - c$ h, r' l9 |
4、優質碳素結構鋼的表示方法? 答: 1)正常含錳量的優質碳素結構鋼:對于含碳量小于0.25%的碳素結構鋼,含錳量為0.35-0.65%;而對于含碳量大于0.25%的碳素結構鋼,含錳量為0.5-0.8%,這類鋼的平均含碳量用兩位數字表示,以0.01%為單位。如鋼號20,表示平均含碳量為0.20%。 2)較高含錳量的優質碳素結構鋼:對于含碳量為0.15-0.60%的碳素結構鋼,錳含量為0.7-1.0%;含碳量大于0.60%的碳素結構鋼,錳含量為0.9-1.2%。這類鋼的表示方法是在含碳量的兩位數字后面副以漢字錳或化學符合“Mn”。例如20Mn表示平均含碳量為0.2%,含錳量為0.7-1.0%。 - ?: m, d+ l& a6 ]$ p* ~7 a4 O% z2 N6 [
5、什么是鋼的熱處理? 答:所謂鋼的熱處理就是通過加熱、保溫、冷卻的操作方法,使鋼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以獲得所需性能的一種加工工藝。鋼的熱處理最基本類型為: 1)普通熱處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2)表面熱處理。包括表面淬火(火焰加熱、感應加熱(高頻、中頻、工頻))和化學熱處理(滲碳、氮化、碳氮共滲及其他)。 : M# ~) d8 U5 A) X1 m% p
6、鋼的退火和正火的目的? 答: 1)軟化鋼件以便進行切削加工; 2)消除殘余應力,以防鋼件的變形和開裂; 3)細化晶粒,改善組織以提高鋼的機械性能; 4)為最終熱處理(淬火回火)做好組織準備。
" e+ {" t# F; z% H+ [, ]7、什么是合金鋼? 答:為了提高鋼的機械性能、工藝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能,在冶煉時特意往鋼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這種鋼就稱為合金鋼。 5 t+ w3 y1 |1 b- n' g
8、機械制造常用的材料? 答:鋼材—碳素鋼、合金鋼,鑄鐵—含碳量高的鐵碳合金,銅合金—黃銅、青銅,非金屬材料—塑料、橡膠等。 * E7 q @" v. G& W$ I
9、合金結構鋼的分類及編號? 答:合金結構鋼主要包括普通低合金鋼、易切削鋼、調質鋼、滲碳鋼、彈簧鋼、滾動軸承鋼等幾類。 合金結構鋼的編號原則是依據國家標準規定,采用數字+化學元素+數字的方法。前面的數字表示鋼的平均含碳量,以萬分之幾表示,合金元素直接用化學符合(或漢字)表示,后面的數字表示合金元素的含量,以平均含量的百分之幾表示,合金元素的含量少于1.5%時,編號中只標明元素。若為含硫、磷量較低(S≦0.02%,P≦0.03%)的高級優質合金鋼,則在鋼號的最后加“A”(或高)字。 # V2 [1 D( c- j
10、40Mn2鋼淬火加熱時,為什么熱敏性比較大? 答:在C%較低時,Mn可以細化珠光體。在C%較高時,Mn加強了C促進奧氏體晶粒長大的作用。且降低了A1溫度,因此40Mn2鋼過熱敏感性比較大。
& K5 p5 O9 D. ?0 i9 J( u5 U+ h11、寫出下列牌號數字及文字的含義 Q235-F、KTZ450-06? 答:Q235-F表示普通碳素結構鋼,其屈服強度為235MPa F表示是沸騰鋼。 KTZ450-06表示珠光體基體的可鍛鑄鐵。其表示最低抗拉強度為450 MPa、最小伸長率6% 7 o: p. B; l" s# G$ w
12、鐵碳合金中基本相是那些?其機械性能如何? 答:基本相:鐵素體、奧氏體、滲碳體。 1) 鐵素體的強度和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 2) 奧氏體的硬度較低而塑性較高,易于鍛壓成型。 3) 滲碳體硬度很高而塑性和韌性幾乎為零、脆性大。
& e. F$ R) D @( r2 y2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