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久久久精品图片|国产综合有码无码中文字幕|国产一区二区综合视频|国产亚洲精品电影网站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機械社區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5066|回復: 2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大國重器》有感之---真實揭露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4-1-12 11:36: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中央電視臺的大型高清裝備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開播,那是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更是激起了更多人的愛國激情,特別是身處于工業領域人士的愛國和工作激情。該片歷經2年,上北下南收集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工程機械、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等十余個重點領域,精選了全國十多家行業領軍企業,講述我國主攻高端制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經歷和成就。

國之重器,一般是指對于國家某些方面有重大意義事和物;裝備制造業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裝備制造業國家,要挺起大國脊梁,鑄大國重器。是中國復興夢、中國夢的支點。

畫面一件件裝備展現在全國人民的面前時,被震撼的心依舊久久不能平息。得到了許多呼聲、掌聲。當然但憑那些整機設備的畫面我本人當時也激動呀,甚至我拉著我只有2歲的兒子坐在我的大腿上一起觀賞,兒子不停地指著那個大型5000噸級的起重機大聲告訴我“吊車、吊車、挖挖”(挖挖—挖掘機,兒子一出生就對工程機械玩具情有獨鐘,包括挖掘機、攪拌車、推土機、當然也包括我工作上經常用的扳手、螺絲刀等),我當時很欣慰、更多的是期望,我作為進口機電基礎部件的商貿企業人,更多的夢想就是希望兒子將來能實現中國夢,能跟我一樣能生產經營一款機電產品是屬于自己的,希望他在將來能成為工程師或者技工,為中國的裝備工業貢獻一份力量。話說遠了。

其實在巨片中的機床、起重機、高速列車還是汽輪機也好,我作為專業的裝備行業人,讓我更多地關注巨片中講解他們是怎么樣實現這些產品,又達到了什么水平?其實我開始說我激動、興奮,并不是和大多電視里的那些人一樣,我激動的原因是因為國家能收集這么多信息來給我們展示,講述他們的成果;讓我們這類人有更多的信息了解國家目前的裝備技術水平,從而來改善我將來的經營方向目標;但大多數非專業或者說非行業內人士的激動時不了解實際情況,而看到那么高端設備為之自豪、激動。

那很多朋友就會問我,您有什么資本對此一噓?我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有此表情。為什么呢?下面我就此給予解釋:
下面就簡單說說,第一集里的磷肥生產設備、選礦設備;都是大噸位、大功率、高大的外形、高產能等一系列驚人的數據,很多人都為之驚訝不已,然不知,配套這些設備的直流節能300KW以上的電機、減速機、軸承以及稱重傳感器、遠程控制系統等部件幾乎沒有一件是我們中國自己制作的。

大功率直流電機,速度均勻,機械強度好、配套設備平穩可靠。大功率直流電機基本上是東芝、西門子、SEW制造,國內的佳木斯電機有大功率電機,但是沒有這個技術水平,就算有,那也只是國內一些小民營項目為了節約項目成本選擇。礦用大功率電機一般要求節能、雙速控制、變頻控制、防爆、耐腐蝕、壽命長等。國產的有哪些?

減速機,是一種精密機械設備,各種齒輪、軸、軸承等加工精密要求極高,減速機現在的代表水平機型:蝸桿減速器和行星齒輪減速器。減速機的性能要求:體積小,傳動效率高,精度高。目前國際上有代表的品牌有:SEW、弗蘭德。我說的是配套上門大功率電機的,國內做減速機的除了江浙一帶有2個小功率扭矩的企業在做小功率配套以外,很少有人制造了,那么配套大功率電機的減速機,其實目前我接觸到包鋼、還是鞍鋼等企業的礦山選礦用的基本上是SEW、弗蘭德。

軸承是各類機械裝備的重要基礎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對主機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機械產品中,軸承屬于高精度產品,不僅需要數學、物理等諸多學科理論的綜合支持,而且需要材料科學、熱處理技術、精密加工和測量技術、數控技術和有效的數值方法及功能強大的計算機技術等諸多學科為之服務,因此軸承又是一個代表國家科技實力的產品。而這些選礦設備的大型軸承和環境惡劣的軸承都選用哪些呢?一般都選擇SKF、FAG 、NSK、 TIMKEN 、SANDVIK當然還有小型承重輕的其他品牌,但選礦的設備都是用SKF、SANDVIK多,電視里的這套設備一樣不例外。現在SKF在江蘇有工廠了,因為國內很多企業仿制,主要因為SKF的市場用量很大,所以很多商人追逐利潤,就模仿,后來SKF將小型的既承重輕的,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民用產品線制造基地搬到了江蘇來生產,因為SKF知道,這類產品就可以直接在國內采購原料-鋼材,只是制衡國內高防而已,真正的高端產品他們是沒辦法在國內生產,因為這些高端軸承的優質鋼材、棒材還是需要從國外進口過來,所以他們高精密、低噪音、長壽命、承重型等產品還是在國外生產,就像SEW的減速機一樣,大功率的減速機機型還是在國外加工制造。

稱重傳感器,是一種將質量信號轉變成可測量的電信號的裝置,它的它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對主機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還影響到數理分析結果,在那些實驗分析設備上基本上都是進口的,因為它同樣要求材料科學、精密加工技術水平較高。所以目前不管是超市還是工業裝備、還是實驗設備都是用METTLER TOLEDO梅特-勒托利,或者臺灣的一些品牌。

其實在上面只是簡單地說了選礦設備,但如工程機械呢?他們一樣存在這樣類似的情況,核心的部件都是沒有自己研發設計的,比如液壓部件,柱塞泵、三聯泵、齒輪泵、泄壓閥、安全閥等都是國外品牌占據市場的90%份額;品牌包括:Parker、威格士、Eaton、Bosch Rexroth、ATOS、danfoss等,機床的核心部件:伺服控制系統、伺服電機、軸承、位移傳感器、斷刀檢測儀、液壓系統等等一樣都是有國外品牌占據,所以我們的制造大國只是將這些部件用廉價的外形鈑金、人工組裝而已,一到國際市場上去競爭,除了我們的人資成本的優勢以外,幾乎沒有任何競標優勢。

再比如注塑機械,國內幾個品牌震德、海天、伊之密等,他們的液壓系統、位移傳感器、伺服控制系統部件100%國外的,如:油研YUKEN、danfoss、schwab、Parker、威格士、Eaton等。

軍工領域,如:飛機(包括戰機、民用機),高壓管、控制閥、氣動件、發動機都是,大炮的液壓如:轉向液壓馬達、彈簧、手搖泵、泄壓閥、液壓缸、軸承都是進口的;艦艇的液壓泵、蒸汽閥、伺服系統、液壓缸等都是進口的。

說到這里,肯定有很多朋友就問了,國外也有很多產品需要從中國采購基礎件去組裝用呀?

是的,這個是真的,我也知道,比如江浙一帶出口的鈑金件,如飲料行業的krones 、KHS 、SIDEL設備上很多鐵塊塊都是中國的,但自動化件,測量系統件、控制件有幾個是中國的呢?我們現在做的無非就是拼裝工藝技術,將大塊的鈑金和連接件和核心部件連接拼裝起來,當然相對以前是在裝配公差和工業設計外形方面能力有一定提升了,但離真正意義上的制造裝備強國還是有幾十年的距離。

您看了我的簡述分析和實列,您還有當初的激動和自豪嗎?我想您一定跟我一樣心痛、憤怒、抓狂!
我們是憤青,我辱罵某些人,鄙視某些人和行為,但沒辦法在憤怒的同時我們每個中國人,特別是我們每個在位的工程師還得繼續努力!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都開放幾十年了,我們國家的高新企業不是很多嗎?模仿了幾十年了為什么還是沒有進步呢?
這個需要我們大家以后的繼續努力,下集我繼續和大家一起探討為什么這樣!

其實一直想寫一篇關于中國工業現狀的文字與行業之士探討,只因無奈孩子和事業一直讓我沒有時間,加上幾年的丑銅錢的引誘導致我原本語文只有小學水平的文筆水平更加慘淡,所以就一直沒有機會來出丑,最近年底公司要放假,孩子回到了老人身邊,有時間就寫寫,當然也在最近躺在床上看到了幾年前站長老鷹發起的一篇關于“中國目前依賴哪些進口產品”文字突發寫下,望大家多多指點,我們一起努力,一直在努力為中國夢!

評分

參與人數 11威望 +108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0
望文生義 -1 長篇大論就一句只要土鱉沒造出的都是核心部.
leftwall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開創新紀元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心結 + 1 問題描述清楚,顯得很專業!
追求真理的理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子子61961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總結辛苦,感謝分享!
東海fyh126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WUHANLIST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Michael0576 + 1
xlf63 + 1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基礎|主題: 799, 訂閱: 8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4-1-12 13:52:22 | 只看該作者
大家看了我的看《大國重器》有感之一得簡述分析和實列,您還有當初的激動和自豪嗎?我想您一定跟我一樣心痛、憤怒、抓狂!

我們是憤青,我辱罵某些人,鄙視某些人和行為,但沒辦法在憤怒的同時我們每個中國人,特別是我們每個在位的工程師還得繼續努力!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都開放幾十年了,我們國家的高新企業不是很多嗎?模仿了幾十年了為什么還是沒有進步呢?
這個需要我們大家以后的繼續努力,下集我繼續和大家一起探討為什么這樣!

探討這個問題時,我突然想到前段時間關于網上對柳傳志先生的一個評論新聞,“在商言商,不談政治”的話題,我想,在全球的工業發展,不可能剝離政治而獨立分析完整的工業或者商業發展論文。

“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這是每一個中國的學生都學過或者將要學的一個很偉大的命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建筑這個道理是每個政治家必須懂的規律,所以為了保證從政者代表的利益最大化,他的從政時代的一些政策都會對經濟起到一定的影響。自然今天這個話題會必須涉及到一些國家或國際的政治。

為什么我們開放了幾十年,模仿了幾十年,沒有研究各自所在領域的頂端科技?

我從業經歷發現,從國企、外資世界500強到國內民營上市企業里,國家在科技發展的鼓勵政策上的變化,由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產-學-研”到“科技創新”,企業的響應計劃由“產-學-研”項目建設到“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變化,同時通過關稅控制、出口退稅等政策,動不動就是幾千億的投入,都可以看出來國家對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國家的頂層設計者和領導者都是用心良苦,我們衷心地感謝他們!

“產-學-研”我想有很多朋友們都知道,也有很多朋友都在執行過這個政策,當然這個最終目標就是通過國家支持某個專業領域的科研機構或者大學里的教育機構對重大科技的研究,最終達到民用效果,比如西安交大的空氣壓縮機項目,長春大學的激光項目,國家給予每個相關課題的教授專家一筆大的研究費用,同時政府指引相關行業里的某個企業與其一起參與研究,最終實現批量生產,工業化生產來實現技術轉化的日用民用產品領域,提供生活水平,降低能耗。

“科技創新”,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高新技術企業”政策支持了,也就是企業自主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來提升產品技術水平,由有關專家來品評認定后,國家給予資金獎勵支持。目前國內有數不清的“高新企業”了。

關稅控制,這個有很多人忽略的政策性影響力,目前國家為了保護國內某一個弱勢行業領域,都進口該行業的產品實行高稅費的征收政策來避免沖擊國內弱勢行業或企業,這個和退稅政策效果一樣,國外也有這樣的政策存在。最常見的就是汽車行業的關稅,其他與裝備制造業有關的當然存在,動不動就是10%以上,為什么很多朋友說進口的東西是好,但就是老貴了,這就是為什么貴了,因為這些關稅是在最后由國家的中央金庫補貼到國內所謂的“高新企業”。

除了以上的鼓勵扶持政策以外,當然還有其他的免費,免費征地等等,但為什么就沒有提升競爭力,提高科技水平呢?
記得某個網站新聞的評論員說過,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利益的驅使下,在這個鏈條上的得利者執行時就不是按照國家的原意去執行了,也就是說,執行力不夠,監控制度是個漏洞導致了這個現象。

“產-學-研”這個應該是目前國內最有效的鼓勵政策,但也存在作弊或者打著幌子忽悠中央金庫的現象,“產-學-研”往往是比較尖端的科學課題,在某個領域是往往需要投入時間很長,投入資金很大才能收到微效的,但有時企業者為了實現一夜暴富,往往是在不成熟情況下推出產品,來獲取政府補貼,他們沒有耐性,缺乏持續投資的能力和愿望,導致很多項目沒過幾年不了了之,企業他們通過貼個““產-學-研”“的牌子融資上市圈錢,吸引廣泛客戶目光來提高銷售業績,產品技術水平卻還是那樣。

當然也有部分的研究人員惡心參與分利,導致企業心灰意冷退出項目的情況大有人在。因為這樣的一個項目動不動就是幾千萬以上,私人得利何樂而不為呢?最近不是經常報道很多人拿著項目的幌子到處要政府資金,就是這回事。

“科技創新”在國內95%是忽悠的,為了上市或者獲取更多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欲,“高新技術企業”的評委無非就是相關領域專家和科技局,廳,部,這里的道道,給錢就能評,而且基本上大點的高新企業都有當地政府一把手作為靠山,扶持著。很多人會想,有錢有扶持他們會開發新產品呀,會研究新產品呀?

他們會廣泛地找到行業里的知名品牌幾個產品,進行模仿,避開外觀專利,結構專利,稍做修改,就是申請了專利,有了專利,牌子就拿到了,投入少,時間短。很多企業家只要這樣的效率。

為什么他們不去做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要實現真正的研發,創新;需要的團隊架構是什么樣的?配置需要哪些?投入要多少?
在國內非常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計劃經濟發展左右我們的市場模式、管理模式;包括現在的航空軍工領域現在都是這樣,他們必須與敵對國家的軍工產品對抗,等于就是設定了目標,類屬于計劃發展。當然這個比民用領域又會好很多。計劃發展是既有目標了,然后根據目標發展,不需要自己主動創新。

而市場發展模式,是類屬于全新引導作用的發展模式,完全由市場利益驅使下去探索發展目標,引導消費市場的模式,比如蘋果公司就是典型,其余的行里的企業都是模仿一直從未超越的,跟著人家走。這個特點就是您必須超前預見或者引導發展方向,這個發展模式的企業在研發團隊里,必須緊跟市場部門的調研報告走,或者必須有自己的應用研究團隊,對某個產品的用戶未來應用趨勢進行分析并實現在自己的產品上。

所以綜上2個發展模式,您會發現我們身邊的企業里研發團隊有幾個有自己的應用研究機構?他們多數都是畫圖員而已,他們團隊開會首先會說,某某公司開發了一款新產品,什么優點,我們怎么怎么樣,只是跟隨從未超越,在意識形態上已經輸了,談何說起創新研發?

關稅控制,同時又給予出口退稅,這個支持在很多企業家眼里看來就是讓我賺錢,賺大錢了,我們縱觀身邊各個國產產品,您不難發現;每個產品領域的企業都是產能過剩,為什么導致這樣呢?還是歸根結底屬于每個企業家的逐利所致。
國產的同樣名字的產品(先不說質量和精密等級)的價格是進口產品的1/10,利潤卻是是進口產品的20%,所以產能不過剩才怪。為什么國產產品利潤那么高呢?第一管理成本低、第二沒有研發成本,他們不需要龐大的研發經費和團隊,不需要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因為他們只需拆卸、測繪、畫圖、模仿、組裝,當然沒有售后費用了,因為他們告訴您,這么便宜您還想服務?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呀。

如果零關稅,同時出口不退稅的話,他們的產品幾乎沒有價格優勢,他們沒有任何優勢,他們的優勢坦然無存下,還會出現產能過剩?

說個實列吧? Rexroth的產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的柱塞泵PV180系列國外也就是2000左右歐元,如果沒有關稅控制的話,到國內的價格也就是18000左右,但有關稅情況下基本上就控制了30000多了,國產的模仿品售價就是20000多左右,如果關稅不控制,他們還有生產的能力嗎?他們的產品如果在可靠性、精密等方便沒有創新,沒有優勢還會有人買嗎?
比如電磁閥這個產品;國內的電磁閥有50左右的,當然線圈的線材他們國產用的是“銅包鋁,也就是里面是鋁線外面鍍銅”,閥體材質含銅55%,其余的都是鉛和鋅,經常容易燒線圈,密封材質他們純度55%,注塑成型不平整,還有顆粒,經常漏氣,樣子和國外品牌相似,性能肯定不能相比,但德國的某一知名品牌電磁閥也就是100歐左右,如果沒有關稅控制,他們還能產能過剩?

我們很多購買的企業領導經常被“高新企業”、“國企”、“軍工品”等標貼忽悠,更是被他們所說的“性價比”所忽悠。
我們大家怎么樣才能改變這個現狀呢?

我想最近大家都有多有少地關注黨的十八大新政策,里面提到的有:

1.        市場主導經濟發展;
2.        公平競爭;
3.        健全法制法規。
完善以上3點基本上可以讓我們都用上高科技性價比高的產品了,怎么理解上面幾條?
市場主導經濟發展,這個以后政府盡量會減少“產-學-研”、“高新企業”的現象出現,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完善您自己的管理模式,簡單的拿過來模仿、加工制造,沒有技術創新的產品在“公平競爭”的情況下,您是賣不了高價,也賣不出去產品的。同時這些貼標貼“產-學-研”、“高新企業”的產品,政府不會定性指標強賣了,采購經理不一定要買您的了。

公平競爭,這個是很多中小企業,或者有技術,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最渴望,也是最期待的政策了,以前很多特殊行業都會限制門口,以各種條件政策 限制民企參與,小企業參競爭,他們通過這些條條框框來為自己的利益創造“尋租腐敗”機會,公平競爭會降低關稅,使國外品牌零關稅在國內銷售,是廣大消費者得到最先進的產品。關稅控制實際上就是保護國產劣質品的產能過剩,變相地消耗國家資源。

健全法制法規,這個會讓更多企業的公平競爭更有保障,減少中間環節費用,減少“高新”忽悠,保障消費和用心創新的人利益,知識產權的保護,消除模仿,消除“尋租腐敗”現象。

巨片里有一位嘉賓說了一句話,很經典也很實在,如果我們要做創新,做制造裝備工業的強國,我們這些領導或者領頭人必須耐得住誘惑,不能追逐短期利益。

我們必須要完善企業文化,凈化社會風氣。只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個人價值觀才能使我國走上技術強國之列!


陸續我想繼續寫點關于中國工業發展畸形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探索!
我是一個戀家鄉的人,我愛我的家鄉父老、更愛我的偉大祖國!

經常和很多在國外的華人交流,包括朋友,同學,他們很多都說國外的月亮怎么圓,國外的環境怎么好、、、、、
其實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祖國,大好美景一樣存在,只是我們出行太少,或者我們被世俗欲望所束縛沒有給自己
時間出游自己的祖國大地,也許您有一天出行國外和國內許多地方后會發現,原來祖國是最可愛的、最安全的---就像是自己的母親一樣,可以任性!

我太太經常和我探討過國外和祖國,我很氣憤,我甚至和談對罵過幾次因為這個問題!
祖國目前是存在這些那些問題,但終歸一句話“兒不嫌母丑”,我們一起努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于 2014-1-12 14:34:3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就是風氣不行,制造業中小企業難做!轉包太多,采購回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于 2014-1-12 15:02:39 | 只看該作者
diateng 發表于 2014-1-12 13:52
大家看了我的看《大國重器》有感之一得簡述分析和實列,您還有當初的激動和自豪嗎?我想您一定跟我一樣心痛 ...

因為大國重器一片開始對cctv9關注起來,最近看了20世紀的發明,才知道30年代美國人已經因為小汽車爆發式的增長出現停車位不夠而有人發明了機械式停車咪表,我們的汽車爆發式增長大約是2000年以后的事吧?這就是差距,時間上的差距。我們就是落后了那么多。

后來再知道倫敦和德國等工業國家都經歷過霧霾,才知道,原來發展中的痛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夾雜了更多的人治,比他們更惡劣而已。

點評

恩,那個20世紀發明我也看了,差距太明顯了!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4-1-13 09:21
是呀,相差半個世紀吧!什么時候我們國家開始回歸理性,所謂的產業升級呢,看到現在發展狀況很是迷茫呀  發表于 2014-1-12 15:2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4-1-13 08:27:43 | 只看該作者
昨天“飽和300米潛水”的新聞中,
潛水器用的壓力表——顯示潛水深度的還是進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14-1-13 09:21:36 | 只看該作者
duanyz 發表于 2014-1-12 15:02
因為大國重器一片開始對cctv9關注起來,最近看了20世紀的發明,才知道30年代美國人已經因為小汽車爆發式的 ...

恩,那個20世紀發明我也看了,差距太明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14-1-13 10:36:50 | 只看該作者
事實擺在面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4-1-13 20:07:30 | 只看該作者
的確是看《大國重器》的時候心情激動不已,為自己是一名機械工程師而驕傲自豪。自己從小也很向往能夠做一份真正機械科研的項目工作,可是等到自己工作了的確如樓主所說的,就是采用廉價的鈑金和人工裝配工藝加上采購的各種進口產品而完成我們公司自己的產品,盡管我所在的還是一家世界500強的外企! 在國內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真正做科研,老板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訂單和利潤! 感覺有點可悲,忽然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了,這樣日復一日枯燥的工作看不到希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于 2014-1-14 10:13:20 | 只看該作者
晨虎先森 發表于 2014-1-13 20:07
的確是看《大國重器》的時候心情激動不已,為自己是一名機械工程師而驕傲自豪。自己從小也很向往能夠做一份 ...

其實在我10多年前,一樣有您這樣的心情,怎么“浪跡職場”?

這個也是很多工程師現在的困惑,怎么“浪跡職場”呢?

這也是我最近一直想給論壇里的師弟們一些我個人經歷介紹以及相關建議,后續更新!請繼續關注!

天氣冷,打字手凍得疼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于 2014-1-14 16:45: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ateng 于 2014-5-21 19:32 編輯

看《大國重器》有感之三---實踐夢想

《大國重器》有感系列文字在前面已經簡述了目前國內工業發展存在的悲慘現狀,思路混亂,但主題和大意似乎已經表述清楚,在這里寫這寫文字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賣弄什么東西,所有的事實和案例都是本人自己親歷,不同國內的一些專業機構的報告文章,所以磚頭和口水盡量向我拋過來,因為站長都已經表明了該平臺擁有超過80萬的工程師,當然不乏打了的行業專家和能人了,在此我僅以恭謙之心對待大師們的點評和建言!

   我們最近從2013年來經常會國家的一些激動人心的政策、動作措施所吸引,也激起我們早已擺工的的激情神經系統,有希望了,大家似乎都在自己內心里計算對自己的事業、前景的偉大夢想。是的,確實從新聞和媒體的各種加粗字體標題來看,我們這次國家政策引導是符合國情的實效性。

   既然大的環境在改變,我們“P民”該怎么樣去響應大的趨勢,怎么樣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很多朋友們都是從事研發管理工作,或者設備管理、銷售管理等職業,所以我們首先說說更多人關注的以“企業”為個體單位管理改善實踐。

   許多年前,我跟很多朋友們一樣,“吃著碗里,看著鍋里”,“騎驢找馬”的心態,有著一份非常不錯的外資企業的經理級別的平臺和收入,去市場找實現自己夢想的平臺,這個給朋友們一些建議(換工作,必須遵循2個基本底線原則:1.未來的平臺一定要比現在的平臺寬廣,換句話說就職務必須上升;2.未來職位的薪水必須比現在的薪水高出25%以上,不然離職這段時間停薪損失很大,不劃算)。其實大家都知道,現在一般擁有某個行業從業經歷5年以上,基本上是不需要投簡歷,或者去人才招聘現場的,都是獵頭推薦。所以沒有多久,獵頭推薦了一個做高新產品的企業,產值規模不大,5個億左右,人數2000人左右的小企業做管理者代表,薪水基本滿足我原來跳槽的原則,面試直接與中方和美方CEO面談,大約2個小時的溝通,大家都很輕松愉快,要求當場簽約,對方說,我們沒時間等,現在等一天我就損失幾十萬,所以可以簽約預付年薪30%,當然我也很糾結,因為對方面試的時候提問:“產能提升不上去,訂單量很大,現在產能只有訂單量的60%左右,產品線太窄,與競爭對手距離在縮小,怕競爭對手追趕!边@個對于原來在歐美企業的我最大挑戰就是休息時間,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大家都知道,歐美企業基本上周雙休,工作了8年我的年假都有15天了,安逸呀,后來我出去抽了一支煙,最后還是賭一把,就簽約。后來確實發現這個平臺休息時間少,累,壓力大。

   面對“產能提升不上去,訂單量很大,現在產能只有訂單量的60%左右,產品線太窄,與競爭對手距離在縮小,怕競爭對手追趕!边@個企業管理系統的大命題,我并沒有擔心自己的能力和將來的效果問題。

上班第一天,HR經理就直接將我向CEO辦公室里引進,CEO起身就拉著我打算向個個事業部領導引見,我立馬回絕,我對CEO說,我覺得還是HR經理帶我去認識大家是最好的,這樣大家比較輕松愉快,將來溝通很有實效。是否CEO也很明白我內心的想法。當然后來沒見一個部門領導,都是同問一句話,“是負責哪塊管理”?早就聽說了,CEO在找能人“,,呵呵,我想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不管在外企還是國企、民企,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有效溝通、執行力”。當然這個大家都覺得不稀奇,各大機場書店都有售這樣的偽命題的書籍,什么大家,怎么知名企業家寫的,海了去。我基本不看,而且國外機場很少見。
有效溝通需要主動溝通人和被溝通人的心態端正,隨和。中庸之道大家都知道,但執行力就不一樣,在一些奴性的群體,您要實施的是大棒式的指揮命令。所有后來大家都覺得我不是CEO親自來引見,加上我年紀不大,他們就…估計這個人也就是混個過場,沒幾天走人的,我盡量少說話,多看。
在未來的一個月里,我基本呆在各個事業部的一線現場,看他們,有時還幫那些年輕的女同事搬搬東西,體力活。對于我們做技術或者研發出道的人,一般產品生產線,看2天已經足夠了,整個工藝過程,工序節拍、關鍵工序等都非常熟悉清楚,所以一個月里,我有20天在和一線作業人員交談,不是正式的提問交談,是每當看到他們做事感覺煩累的時候,切入我想要了解的話題,效果非常之好。
   怎么解決老板們的“產能提升不上去,訂單量很大,現在產能只有訂單量的60%左右,產品線太窄,與競爭對手距離在縮小,怕競爭對手追趕!边@個大命題?

   首先我自己坐在辦公室里理清一下近期的現場觀察的一些現象,回憶一下有幾個突出的問題:

1.        訂單量是很大,但單件訂單多樣化;
2.        關鍵質量工序堆放很多需要返修半成品;
3.        現場管理缺乏標識;串崗現象大量存在;
4.        測試環境簡陋;
5.        職能部門之間溝通方式落后,硬件簡陋;
6.        組織架構模糊不清,職務混亂;
7.        文山會,F象突出,基本每天我都要去參加8場以上會議。
以上是主為突出的現象,怎么改?很多朋友想了?

   第二個月,我80%的時間留在辦公室里,而且“管理者代表”這個職位是虛位,所以不去參與這些無效的會議。埋頭在文案上編寫我的改善計劃書。當然這個也是我當初簽約前和CEO說好的,不要什么副總,什么總監頭銜。

第三個月,我將我編寫好的革新計劃書交到了CEO手里,三天后,外方CEO出現在辦公室,同時中方CEO助理將我叫到了他們的辦公室,他們一直認為這個方案可行,馬上開會重新任命—革新小組組長兼任管理者代表。會議上將我的計劃書人手一份。大家看了后,我也環顧了在座各位的表情,結果是大家的目光全部投向我,似乎都帶有驚訝和贊同的表情。我心里既高興又擔心。
改革的內容是:
1.        制定全新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2.        革新小組成立,成員組建。
   
看到這里很多人就笑了,就這個東西,就能改好?每個企業都有呀?為什么還是那樣?
在企業里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包括了很多,簡單地來說,屬于“頂層設計”的范疇,它包含: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作業文件等三級文件組成。
步驟是:質量目標(也就是客戶期望或者說股東、老板期望的,也是他們面試我的命題)--- 組織架構設計(實現目標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職能部門職責---崗位設置---作業文件。
細節到組織架構的設計、功能部門設置、崗位設置、績效考核、培訓計劃、留才計劃、工藝文件的規范、試驗標準、檢測標準、現場管理標準等等,現在大家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標準化,規范化來實現呢?那就要靠執行的組織了,“革新小組”,這個組長職位我設計是有外方CEO擔任,我是績效考核的副組長,同時也是文件設計編寫者,F有各核心職能部門領導為成員,負責前期數據收集、后期的執行動作。其實后來很多部門領導已經被我給開了,因為文件編寫到第一層時,組織架構一設定,部門職責一出來,顯然他們的能力是不匹配的,不用我說,直接明了的文字和數字對職責的描述,老板CEO一看,直接勸退。

質量目標:質量目標的設定時要注意,所有的量化指標都是圍繞這個主的目標而來,產品合格率,交期達產率,這里就可以分解成各個職能部門的量化指標了,

                                質量目標(%)
                                    |
                                    |
---              ---                 ---         ----          ----          -----
|                |                  |           |            |             |
產品合格率      計劃完成率       新產品開發數  資金周轉率 人才流失率 銷售完成率

等等,知道這些了,那就根據相關數據來確保任務指標,需要哪些職能部門?

怎么樣編寫部門職責?部門組織架構?部門作業文件?
部門職能編寫時要賦予該部門的權力是圍繞部門的質量目標或者說績效目標而定,而不是為了花俏,好看,形象而去寫,有多少權力做多少事情,哪些是他們做哪些不需要他們做,后面部門領導就知道怎么樣去做,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來確保目標,這個時候部門領導就很輕松地編寫該部門組織架構圖,以及人員配置,崗位職責,考核數值,當然作為頂層設計者肯定是需要對各部門的設置,文件等進行審核,防止因人設崗、空洞的考核文件等出現。
                                 總經理
                                    |
                                    |
---            ---            ---         ----          ----          ----- …
|             |              |           |            |             |
財務中心      研發中心       質量中心  制造事業部     人力資源     銷售分公司…

(包括部門組織架構、部門各崗位職責、部門各崗位作業文件、績效考核文件)
當然各崗位的考核指標應當是部門總的考核指標分解出來,在某些細節量化指標數值上應當是高于部門總的數值。

有了這些文件,就可以使得各項改革措施有據可依,按圖作業了,相信很多朋友們都熟悉,那就談談對具體的每個部門的革新動作吧。

很多人在做這個改革的時候,就很直接地去安裝文件改,要求各部門執行,但往往是沒有效果,因為單獨有頂層設計還是不行的,怎么保證您的執行力呢?同時又怎么樣檢驗您的執行力呢?有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老板已經在動員會議上拍板了,為什么做不好呢?
   首先我們都要明白,改革當然會遇到阻力,當然最大的阻力是庸者團隊和利益團隊。那么老板有賦予了我們革新領導人的什么權利呢?我們應該需要什么權力支持呢?庸者團隊是很好對付的,一把“尚方寶劍”就可以了,利益團隊就麻煩了,包括近利型的老板或者股東們,他們急功近利,您的所有革新動作不能影響他們原來收益水平,也就是說,不能提產,不能斷料,不能呆滯,這里作為革新者,我當然要理解而且要迎合他們的這個需求才行,所有自我的綜合能力、素養也是要求高的,這個問題相信有90%的朋友們會遇到。后來我就這樣做了….

     我當初要求老板的權力就是:人事任免權、績效考核權。當然包括CEO一下人員。
有了這個權力下放的通知書,我第一件事就是去和財務總監溝通,前面是簡單地交流寒暄,她給我來了長達1個小時的訴苦(因為她已經知道我有人事任命權了,害怕被我K),當然這個1小時的訴苦對我并不是全無益處,我至少知道她們部門有哪些扯皮事情,哪些工作效率存在的問題了,暗喜!我當然不是鐵門冷血一般正經地官方,我不停地安慰,并寄予未來的大餅,同時我開始了我最重要的求助,為什么求助?很多人不知道,很多朋友改革往往忽略一點,就是我們的所有將來成效分析,都是靠數理分析,要拉得出數據事實才行,呵呵,不要想著去忽悠老板,一般這個規模的老板都不是什么菜鳥,管理方面的理論有自己獨創的一面呢。所以,我請她從當月初起,所有的原始數據必須是真實,可靠的,這里包括各種成本費用數據、出貨數據,訂單數據,庫房呆料數據等等。當然這些數據必須有她本人簽字,并送報CEO,我。呵呵,有了這個全整數據,我激情四起呀,自信的緣故。因為我前期對CEO就說過,對我的考核,我不希望將來股東和CEO憑主觀臆斷,我要用客觀數據說話。

   每天的零件領料數據,成品入庫數據,人資數據,到培訓數據,報廢率數據統統地仔細研究過后,幾天里,我首先找到了研發總監— 老頭,30多年飛機制造老軍工了,和他溝通我非常謹慎,因為國企里混了30年的領導,罵人不帶臟字、隔山打牛的功夫非常了得,原來我在軍工年輕時就見識過,師傅也叮囑過,教過,所以,我一去,一樣寒暄,他表面很和慈的態度,放心他不會恭維您任何一個人,因為他心里他就是行業權威、技術權威。當然我其實內心也是很敬佩這里人物,一支鉛筆,一個尺子,一塊板子就能在10分鐘給您畫出一個壓縮機的結構圖紙,加工公差、標注等等都非常細致,或許我們現在玩CAD,PRE都沒他那么快;真的,機械手冊里的任何材料數據記得非常清楚,我們都用直接用PRE計算,他不同,而且他的那手字特別漂亮,我的字當然不差,但我卻很喜歡看他寫的字,(現在大學生出來的字,1000個我沒有看上1個,真的,如果你們不服,說電腦打字吧,你們會有90%的人輸給我,因為我現在打字速度是72個/min,在外企我是第一名,老板的小蜜都沒我快,呵呵)字是給個的第一印象,特別是職場,可很多人都忽略了,毛筆字估計更加沒人會了,如果給你們某個機會做領導題詞,您就丟丑了。
     為什么找研發總監呢?因為數據顯示現場返修品多,工藝有問題,員工組裝時質量波動大,測試后分析的不合格原因有5大類,同時找相關工藝文件圖紙,出現了3個不同版本,我當時就暈了,最后找到負責的主任工程師,他告訴我這些圖紙文件都是錯的,那我問他受控的文件在哪里?他說在電腦里看有沒有,在他腦子里肯定有。后來我繼續找了他們幾個產品技術資料,發現圖紙BOM不明確(只要與采購部門物料不一致),圖紙版本不受控,原料庫存量大,公差設計錯誤等等;所以就來找研發總監。
那就從產品源頭開始,革新研發中心,找研發總監為了幾個解決問題:
1.        找他希望在革新過程中研發中心的各個項目室要根據制造中心的排產計劃安排主任工程師PE或者工藝工程師IE,去現場培訓指導生產線上的員工規范操作,避免生產線呆滯(開始就說了,革新不能讓公司運營停擺呀,不然股東和CEO要我來做什么呢?)。
2.        協調制造部門、采購部門、財務部門、質量部門與研發中心對現有的成熟產品的圖紙進行復審,完善相關產品圖紙,BOM,工藝文件等;
3.        研發中心原有的憑各自的主任工程師大腦記憶是不行,單臺電腦存放數據肯定不行,盜版CAD,PRE等軟件不行,數據共享的平臺應當建立,后來鑒于公司計劃ERP項目將要進入,研發就導入了PDM系統;
4.        既然是省級高新企業,那么就保證每年的專利項目數量,新產品數量;后來我協調銷售分公司的市場部過來與研發中心人談市場新產品開發,結果沒有人對接,所以我建議老頭設計一個應用研究室,該室專門與客戶互動,收集用戶體驗,期望數據;
5.        建立實驗中心,歸屬研發中心,原來開發出來很多產品沒有試驗,沒有實際的數據,而且質量中心的測試數據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適用,研發產品沒有試驗數據做基礎,量產都是扯淡;
6.        建立試產車間(與制作中心的樣品線有區別,樣品線后來在制造中心下面設定,主要是滿足個性客戶需求的單件產品訂單),確保到量產線上過程工藝穩定。
7.        實施培訓生計劃,也就是每年都向全國招聘30-50名與產品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主要是防止老員工流失,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并制定培訓計劃內容(后來該內容與各個部門領導共同研究需要的課題,包括:
材料、流體力學、機械設計、工業設計、工藝工程、自動化、質量管理、六西格瑪等),培訓期為2年,培訓合格按照各自特性能力分配到各個部門,未來3-5年就任部門領導層,后來效果非常好。
通過2個星期的溝通協調,計劃書得到審批,并在3個月里完成實施了1、2、4、6條,其他的已經和其他部門開始實施,后來3個月里,各種生產會議上,對研發中心的投訴和指責非常少,再后來,每次與老頭照面時,老頭都很親切地主動問候我,看來是我真的幫助了他,至少在工作壓力上是減輕了他的負擔,最后幾個月,將其他部門完善了,CEO立馬委任我為研發總監,老頭身體不行了,開會就打瞌睡,精力不支呀,我去研發中心,首先要求所有新產品初審都必須有市場部人員參與,高層參與但不拍板,拍板交給研發中心的應用室根據審核報告數據來決定,以前老板,什么副總都來參加,有些高層得寵就亂發言亂拍板,讓很多研發工程師失去信心;圖紙質量,工藝實現質量,都作為考核指標,專利獎金,部門領導我一分不拿,都給各個團隊,除了應用研究室的18個人(當然包括材料應用研究,產品應用研究),實驗中心11人,其余67人都由結構、工業、工藝、主任工程師組成團隊去競標市場部的每個新項目產品,獎金發放有市場銷量決定,市場部門和應用部門探索失誤要承擔責任,我在研發中心呆了8個月,直到所有革新項目完成測試效果,實時3個月后,我們CEO私下和財務中心對比過數據,發現產能已經提高了20%,因為他們也有顧慮,我的權限太大,再加上過年了,呵呵,后來我又被轉任到采購中心、質量中心…
    研發中心的是產品實現的龍頭,現在已經革新完善好了,接下來就是采購中心,因為所有物料進來,供應商加工水平,交期等等都影響下一工序-----制造產能、效率。所以外方要求我去采購中心兼任采購總監,雖說是外資,都是中外雙方的核心高層的各自親信在任啦,
(估計很多朋友們遇到這樣的情況,經常憤青吧?)怎么辦?
     我沒有退縮,不怕,因為我已經有成績基礎了,所有高層都認同我的方案和能力,一去采購中心,總監是中方高層的姐夫,老江湖呀,見面就笑,很客氣,添茶倒水,問他什么問題,他就說沒什么問題,只要研發的圖紙和BOM清晰,我們保證按時按量完成,他話鋒又立馬轉過來,因為我已經呆過研發中心,已經得到上層認可,他立馬就說,只要供應商和制造計劃準確,我沒問題,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往往是料供不上來,供上來呢又有很多質量問題,而且庫房呆滯物料資金量上幾千萬,嚇人!后來連續幾天,我拉著他天天往現場,庫房、供應商跑,對我來說,無非是看看他的小動作,并熟悉一下他們現有的操作方法而已,
最后找了制造中心副總、銷售副總與他對話協商,制造副總呢說銷售副總訂單計劃沒及時更新,銷售副總說制造副總生產節拍周期沒有計算準確,后來他們說來說去倒跟采購沒關系了,哈哈,說到底,這幫人管理能力,邏輯問題呀。我最后列舉幾條問題,問了采購總監,他無語只是說,我們這個肯定完善,這時CEO進來,說,不用您完善了,您靠邊站,讓他來,就是我來,您去先管庫房。這樣我就做了采購總監。一樣為采購中心幾個問題出發:

1.        供應商考核制度不完善,原來都是采購部門幾個人去考核,沒有協同研發、質量管理人員參與,所以對供應商考核的要點,重點失誤,評估失誤,導致量產后供貨不及時,質量不穩定。我一上去,就要各自負責物料的采購員提供供應商清單,并發通知要求發、質量管理人員參與新的一輪供應商資質審核,去現場,發現了很多問題,供應商說質量不合格,說是按照圖紙做的,結果研發工程師一看圖紙都是10年前的了非受控文件,同時工程師也發現了他們供應商的加工工藝、產能問題,質量工程師發現了他們產品檢測手段,設備問題、抽樣檢驗水平等等問題,篩選,重新評估供應商,重新打樣送樣。
2.        PMC組的問題一樣存在了,做計劃的,不去生產現場,不知道生產效率,不去庫房查看庫存,要他們做采購計劃,那不是扯淡?產能效率不會算,寬放率多少不知道,來料合格率多少不清楚,就依據出貨計劃去做計劃,那不亂套才怪,后來協商制造中心實施看板管理,每天做什么,每班要做多少,合格率多少,全部體現在拉線的拉頭黑板上,寬放率不知道,問制造中心的人,教他們怎么算,合格率多少?質量中心每天報表要保證時效性,對廢料實施及時清退,由他們老領導采購總監負責,因為庫房的庫存數量大,考核原來總監,他是很有壓力的,原來退不了的物料,這次我安排研發中心,和質量中心的人現場協助清理,一下子庫存減少了1/3,恐怖呀,如果不及時退掉,年底要給供應商幾千萬,而且賬面數據上沒法平,計劃準確性就差,而且還要導致制造部門領料錯誤,用料錯誤,不合格品出現多,生產不順。
3.        更改采購員的考核指標,原來只考核達產率,成本價格,但對物料的合格率,庫房的庫存量,計劃準確率,交付及時率都沒有考核,后來考核,他們一天幾乎沒什么電話打了,因為不用突然的插單催貨呀。

  在采購中心時間不長,3個多月,不但讓原來的物料采購成本下降了6%,而且減少了庫存1/3,來料合格率穩步上升到99%,本來這樣的產品要求是低于50PPM的,呵呵,在這個部門工作3個月,天天有他們采購請吃大餐,您我都明白,我不傻,只要工作效率有,我只能提醒財務部門和研發部門了,其實在后來的采購方面防止灰色交易,我也給了很多建議,效果很明顯,核價準不準,就看研發工程師專業不專業?就看您財務對數據敏感不敏感?
詢價表是很有文章的,只要您工程師懂工藝工程,財務提供大貨價格行情,您研發工程師立馬就能算準他們,除非您是菜鳥。連加工過程都不知道,財務連成本構成都不知道,那就只能讓您開路走人了。年底了,后來吃年飯的時候,我故作低調和部門領導坐了一桌,酒過三巡,老板們發興了,問“XXX”哪里去了?后來硬將我拉過去坐在他們身邊,敬酒三杯呀,呵呵,當然是茅臺,后來我喝多了,就對他們2個說了一句話,我有感恩之心,您有識士之能,我們會越做越好。

     一樣后來去了質量中心,幫著完善了檢測手段,增添應有的檢測設備、特別是是工裝檢具,這個對提高效率很有幫助,當然對抽樣水平的培訓也是必須的,國標抽樣水平太低了,用了MIL-11,讓很多人老火我呀,太嚴了,呵呵,當然在質量中心,我們要最主要的是培訓好他們的質量控制程序,什么時候首檢,巡檢,出貨檢驗,退貨流程怎么走,什么時候開8D?MSA、X-BAR 、P-CHART怎么做?FEMA是DFEMA還是做PFEMA等,這個當時只有幾個培訓生操作熟練,后來我離職后,他們去了富士康和一些外資企業,很是搶手呀,這個是TS19649,如果能結合JIT、Six Sigma,做個Green Belt 去做管理是相當地不錯呀,
Green Belt綠帶大師目前不怎么樣了,都爛了,如果能做個黑帶大師,當初04年的年薪應該在20萬左右,當然是美國認證的才行。有興趣的朋友如果要培訓資料,我可以將當年的資料奉獻給各位。

     最后一站是去了人力資料部,因為所有的計劃實施必須由人來完成,怎么樣保證人成為公司的人才,就是需要人力資源部來統籌,去之前,這個部門幾個人,基本上就做招聘工作,解聘工作,辦理保險,工傷工作,就連最基本的入職前的公司管理制度,企業文化文化培訓都沒有開展,當然招聘就可笑了,除了原來一個經理是負責高層招聘的,有點外企經驗,其余的都是文職類小妹妹,去人力資源部其實很多人建議我去整頓才去的,老板們感覺,您都有人事任免權了還去那里做什么?其實他們想錯了,我去人力資源部后,發現上述的問題外,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我總結以下:
1.        招聘流程不合理,主要是體現,招聘專業人才時,沒有相關部門專業人參與,比如找工藝工程師,沒有研發中心下面的IE經理參與,招聘質量人員的時候,都不知道質量控制的幾大要素,幾個流程不清楚,檢驗工序不了解等等,所以流程熟悉,和流程再造是眼前必須要改善的;
2.        留才計劃,很多企業都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基礎數據作為計算成本依據,所以很多企業忽略這個問題,都認為要了他們就是不得了一樣,其實凡是人才都有個性,有自己的主見想法,您忽悠過去,沒有他們學習的平臺和機會,他們不一定重視您的薪水,所以必須有留才計劃,比如企業組織外訓,專業培訓等,福利待遇分配,這個也很重要,企業里可以評選技工,工程師等于薪資掛鉤,工作年限與薪資掛鉤等;
3.        人才儲備計劃,這個需要有遠見或者說財力支持的企業才會真正去做,其實我們發現很多企業里,就是那么幾個人在撐著,一旦那幾個人走了以后,基本上屬于青黃不接,馬上沒有新產品或者效益,所以必須形成梯隊人才培養計劃,要求每年面向全國高校招聘應屆生50名左右,為各個部門未來培訓綜合性管理人才;
4.        培訓計劃,這個很重要,很多應屆生看重這個,現在大學里都是搞什么社團,參與創業計劃,基本上沒學什么東西,都是抄過來的,當然現在我不知道這些應屆生是否看重大企業的培訓,培訓計劃內容很重要,分層次,分類別進行設計課程。

   一去人力資源部,就是立馬將一年多來不滿意的,沒能力信任的人員名單列舉出來,交給我,當然,我還是私下給了CEO看了,郵件CC他們,呵呵,結果沒有任何意見,開路,當然有部分是他們的親信,我這么久也摸清了,他們那幫人只能降低平臺使用,靠邊站,薪資待遇一律降級對應,年終看表現,呵呵,放年終獎時,我還是要跟每個部門領導打個招呼,多給一點,這個人踏實,吃苦,呵呵,現實這就是中國現實,但我看來,這就是軟著陸,我不對抗這個利益團隊,但我會刺激到你們,您無能,好,靠邊站,如果您想上進,那就來培訓班,將來一樣是部門領導。
招聘一個制造副總,一個市場經理、一個成本經理,一個質量總監、一個研發中心的總監和25個研發團隊成員,這個是屬于我的直接管控下,所以我必須得過濾,薪水當然不是他們以前那個10K了,都是給予25K左右月薪,這里有小故事,當時一個五羊摩托車的副總來面試制造副總,看我很年輕,就問,我來面試副總,你們能現場拍板嗎?口氣很大喲,呵呵,唬您的,我看了看,我就說,可以,接著他路給我說管理方面的術語,什么PMC,JIT,lean,等等,我沒馬上打斷他,我后來問他,您原來企業規模,職位,好了,他都回答了,然后我就將我原來面試的命題拋給他,因為管理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現在是成功了,我就用這個命題來考再好不過了,結果他果然跟我想象一樣,就從字面上一個一個問題回答,呵呵,當然不能成功了,后來我還是將簡歷帶回去給了外方CEO,但外方CEO說,您確定就可以了,我說您看看這幾個高層的,希望您也能見見看看他們,后來幾天看了,沒有一個滿意。
我選的人都來了,可以完成我當初的核心團隊構想,立馬組織研發中心人員來制定培訓計劃,和技術評級標準,后面就波瀾不驚,一切順利推行,一年半后,后面大家都可以安逸地過著外資企業應有的三點一線生活,又是年底,我在公司里的的威望是絕對,不燥不驕,國企磨練出來的,呵呵,年終大會總結,銷售業績有原料的3.6億,到現在的5.2億,新產品專利數由原來的8個到現在的32個,產能有原料的1萬3千臺提升到現在的3萬3千臺,庫存積壓資金有原來的5800多萬到現在的530多萬,企業文化氛圍有了,很多新面孔,來自全國各地的新進54位應屆畢業生,和85位高職技院畢業生融入,各種文化活動的創新表現,讓老板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晚會現場老板們慷慨解囊呀,設了很多獎項,中獎率100%,這個是我出的壞主意,我怕我沒有,呵呵,喝醉了,上百桌晚宴,53°茅臺,小杯幾百杯吧,后來不怎么怎么回去的。就是這點不好,聚會就喝酒,酒量越喝越差,后來天天醉。為了保命,悄然離去!


看完后,肯定有很多朋友會問;為什么我沒遇到這樣的老板和平臺?老板們為什么這么信任你?

   我說;全國有多少企業老板何嘗不是都這樣呢?關鍵看您個人了!

   機遇是要點,但這里多數是靠您個人魄力和見識、能力,有了這些再加您不斷地引導老板們,肯定會成,除非他們不想賺錢,不想壯大自己的企業。

怎么樣“浪跡職場”?下集我繼續會向各位分享探討!
什么叫“浪跡職場”?就是來去自由,薪水穩中有升,富有成就感,這才能稱之為“浪跡職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15 14:44 , Processed in 0.0772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国产亚洲va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中文|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 久久www成人看片免费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小狼| 午夜爱爱爱爱爽爽爽网站| 韩国一级片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亚洲嫩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综合阿香| 欧洲美女粗暴牲交免费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av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色高清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久久久久av网站|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影院| 亚洲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性感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女女| 香蕉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精品偷拍被偷拍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蜜臀| 2019最新国产不卡a|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疯狂做受xxxx高潮欧美日本|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的|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