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帖子,論壇大神總說,重型機械里面工程機械底盤有前景。一直不太理解原因。為什么大型工程機械的底盤有前景呢?
現在工程機械蕭條的厲害,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好起來。而且做起重類大型機械的都知道,其實是上裝設計計算比較困難,桁架管的整體穩定性,局部穩定性,風載,斜坡,細長桁架的非線性。面內失穩,面外失穩,特別困難的就是腰繩了,典型的幾何非線性。一直也沒有找到清晰的解析解思路,要是知道的大俠能不能介紹下算法?伸縮臂的薄壁局部穩定性,接觸應力,階梯梁的整體穩定性,幾何非線性等等。計算設計起來比較有困難。
而工程機械的底盤就做的很保守了,底盤做重了反而不容易翻車,呵呵。
履帶的走的慢,沒啥減震,感覺比較粗糙,不像臂架那么精細。倒是這部分液壓有搞頭。高壓、重載,大流量變量泵-變量馬達的匹配。閉式系統,負載傳感什么的。輪式的,跑的慢的,算算軸荷,支腿系統也得好好考慮,強度問題和翻車問題比較重要,而機架,底盤一般做成大箱體,安全裕度比較高,
感覺工程機械方面底盤機架出事的情況很少。一般都是臂架,焊接問題,翻車什么的,比如中聯的大車。
要是車跑的快,底盤系統就深很多了,懸掛,減震,輪胎-地面,剎車,變速箱,動力系統匹配,更快的還有外形的空氣動力問題。光是輪胎-地面動力方面的,寫成書,不知道能有多厚,太深了,橡膠,地面土壤,動力學,看名字就痛苦。這種底盤一般都是汽車底盤,速度一快,完全是兩種方法。有大俠以前說汽車行業國內無設計,看這深度也很贊同,呵呵。汽車另一個難點是量產,上量得跟單件或者小批量方法又是完全不同,從流程,設計考慮側重點都不一樣,也更考察公司的組織水平。
個人感覺機械的未來在電氣,信息化,或者叫自動化方面,會有比較大的進展。現在美國的能源革命呼之欲出,美國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價格低的離譜,石油、天然氣產量空前,能源自給率歷史最高水平。實現頁巖氣開發的技術,水力壓碎,水平鉆井,都是幾十年的技術了,相當成熟,但是兩者的結合,真的可以稱為"技術突破"嗎,半信半疑。石油天然氣,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美國現在卯足了勁的開采,讓人費解。種種跡象都說明美國的能源系統在突變的前夜了。下一代能源最有可能是什么,答案當然不會是天然氣,天然氣被公認的是個過渡能源,那接下來會是什么呢?蓋茨說是以核能為基礎的多種再生資源為補充,夢想也許很快變為現實,當然很快,也是以十年為單位的。個人覺得這個是非常有可能的,這個也是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最好途徑。如果這種能源革命實現了,人類就會全面進入電氣時代了。機械行業什么會急劇發展呢? 鋼鐵俠告訴我們答案了,電池。現在tesla充一次點能跑400公里,一點也不比傳統汽車差。電能在移動設備上的應用,可能會會完全顛覆現在的這種機械的模式。
那時候,機械專業的核心課程會多兩門,電力拖動和控制理論,呵呵。現在打算是不是有必要讀個在職研究生,偏向電氣控制方面的,做些準備,而且我也比較喜歡控制理論,雖然還沒有入門。以后做設計,也許很大部分是處理電池,電機和控制方面的問題。
說了這么多,就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探討機械行業的發展和趨勢。但是話說回來,每個方向都是很重要的,大型設備肯定也會越來越多的,結構分析,計算依然是高端理想的職位,也是很艱深的方向,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很多專業的知識。而電氣自動化方面,同樣有深厚的技術,和艱深的理論,也許會更加抽象。發展可能會更快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