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忙,本沒有時間碼字,但老鷹點名了,就說幾句。
& S0 y3 }' X" S( j. N* k
8 }7 ?/ o" ] d樓主,我也在日本工作過,我可以深刻感受到你所說的內容。" T2 _# H7 Q o: x
我承認日本很執著,在細節上的堅持讓你印象深刻,有時甚至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呵呵。
5 `" v" n" b( T, T$ |% J
9 e% @& {" a% a- g1 V! F記得當年在那里工作的時候,我是親眼看著我背后的同事,一個日本人坐在座位上就那么倒了下去。
! a7 Q) N* ^0 b8 P3 p3 d
/ ]7 B# n$ m9 Z/ L誠然由于日本教育模式的限定,他們尊重前輩,很少去質疑前人,講究知識的傳承,強調一步一個腳印。這是我們國人需要好好學習的地方。也正式他們這種學習工作的方式,已經 融入了他們的骨子里,所以才反映出了我們所熟知的那一種狀態。2 A3 ^+ O( B& _6 ?0 A+ O& b6 H( I7 k* t
{ \6 `/ M( ^* ?9 F+ H- X( ^, P坦白說,對于新人來說,這是一種磨練。在我們自己知識匱乏的時候,多做事肯定是對的。而且日本人并不吝嗇,只要你肯問,他一定會答復你,而且一遍又一遍,耐心好到連問的都不好意思。而且日本人多數都是從基層一點點做上去的,所以很多技術問題,如果你拿去問部長級以上的高官,他們照樣能對答如流,這恐怕是我們國內很多領導所不具備的能力。
- n0 k0 s7 P2 i) f9 [! H, s$ T' j2 w$ J/ p1 h
在早些年的時候,我還是很佩服日本人的這種工作能力的,至少他們對待知識的嚴謹態度是我們需要好好學習的。. q4 P; p/ B) J( g) W9 f
+ W3 h1 L! e6 E! N7 {* l+ z但這幾年,我可能和樓主的看法有些出入了。我上面提到,對于新人,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對于已經進階的人來說,日式的工作方式恐怕就不是那么高效了。
' [: K- ^" ]9 h. N) _
6 Z) p& \4 R" ]6 @# q. y舉個打游戲的例子,很多人都會有體會。凡是和日本人一起打過游戲的人,可能都知道,在打Boss之前,日本人會先開好會,分配好每個人的職責,定義好后備方案等等;而等他們開完會,才發現Boss已經被我們打完了,而我們,不需要什么打法,一擁而上,直接人海戰術把Boss填平了。
3 [5 }9 h8 d/ I" L) L: h, H) C, F H) n7 Q' P' C& Z
為什么舉這個例子?日本人眼里我們是一群有勇無謀的武夫,而我們眼里,日本人是一群迂腐的老頭子。究竟誰對誰錯?
# q/ C6 |8 y3 A! O8 t& y6 R5 V8 [6 K/ i3 U* Y
其實日本人的思路在整體管理上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一切井井有條,但在一個快速反應的時代里,這不見得是合適的。因為不論日本人怎么大叫我們粗魯但BOSS是被我們打掉了。在以結果為導向的時候,再完美的流程,再清晰的脈絡也沒有用,照樣把蛋糕失去了。" ~1 z/ a6 j+ N3 W6 I
' i0 p+ @# y# h" y# N, o9 L4 o7 }
我是從日本企業到美國企業的,所以我并不偏向任何一方。 f# G0 i6 T/ M; I# Z2 f4 f
我依然感謝當年我在日本所學到的一切,那可以說是我發展到今天的基石。我一直把日本人為人處事的精神作為一種學習的目標,但那對我來說,只是一種理論;而談到執行,我會切換到美式的思維模式,如果一件事簡單,那就直接做掉,那就是我們強調的,just do it,如果真的復雜,需要一個方法論需要一個流程,那么再按照日本人的思路來按步就班。9 X. x4 t* M! |; \
9 S' _6 U) q3 }' {作為一個整天和企業流程,業務優化打交道的人,我不迷信那種方法論或者那種文化更優秀。+ U) w- ?" w6 ~) W
我們必須正視日本人身上的優點和劣勢,根據我們實際的情況,取長補短,而不是一味的肯定,和不加思索的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