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 ... 1851&extra=page%3D1
@青藜學士
壇友想寫一篇國產軸承專題,說為什么國產軸承做不好。
首先老生長談的一個問題,軸承的材料,和熱處理不行,母機加工精度不行,工人裝配工藝,素質低下問題。
曾幾何時,我國軸承也有過輝煌時期,解放初,貌似我國軸承與日本戰后工業基本持平。為了做好各種軍工加工設備。以及對抗國外封鎖。我國對軸承的研發還是很大的。我司現有一套608,航天器材專用。1977年產,P4精度,裝在密封容器里,可比肩SKF,NSK,各大軸承品牌。上海微型軸承廠產的(倒閉了)。如說質量一樣那是,吹牛但80%以上的性能絕對沒有問題。
但生產此軸承,從原材料,到熱處理,到加工,到裝配。每個流程都是嚴盯細查,材料的時效,熱處理的爐號,及狀態,套圈的滾道檢測,再到熟練工的裝配。據老廠長說,這批軸承是用火箭上的。
但是,雖說做出了能替代的產品,代價可不低,因為熱處理,和材料的不穩定,套圈會裂。母機加工精度差,全憑工人的經驗。包括裝配一粒灰塵都不沾碰。
最后實際軸承的存活率,可能僅為1000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
隨著改革開放,工廠開始追求經濟效益。人民開始下海經商,軸承,這一本就沒有走穩的嬰兒,開始跳躍式成長。就像先前說的上海微型軸承廠,開始私有化。軸承行業原本都是國營單位,雖說質量比肩不了SKF NSK,但認真做,還是能混混后來大批民營小作坊的進入。劣幣驅逐良幣,質量一二再,再而三的退讓。最后記得90年代,碳鋼軸承大批量的魚龍混雜的出現在各大五金市場。熱處理更不談了。最終連尺寸都不一定能保證。當然很多民營單位也經過反思,現在的質量相比以前也大有改善,當然這種最低端的爛貨,還是很爛大街的,不信你去看看,修電瓶車的車灘用的都是啥軸承。
那位什么會造成這種因素?個人覺得還是國人,崇洋媚外,眼光短淺所致。只注重眼前的經濟效益,今日有酒今日醉。
最終造成低端產能過剩。
那作為軸承行業的民營單位,也好,國營單位也好,那為何會扎堆做低端?
1.國人崇洋媚外,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2.生產企業也知道,國人的心態,就算把質量做到最好,不說100的質量,就算有80%的質量,那國人也不會出80%的價格。自己的定價,與定位,就放在了低人一等的位子上。
可能有人覺得我這些說的是吹牛,國產軸承多垃圾多垃圾見得多了。就沒見過好的。那我只能說軸承水很深。
就比如咱們哈爾濱當地企業某不知名小廠,專做圓錐,工藝整套流程,翻照美國某廠家做,結果某工廠發現了,確實產品質量可以。于是乎,便成了代工工廠。。交驗產品,一整套加工尺寸,外觀,滾道硬度,參碳深度,爐號,原材料證明,一并交驗。
再比如德國某知名家族集團軸承廠商,發現,浙江某上市軸承公司的母機加工精度可以。結果深溝球套圈,以及,滾子套圈都給與其加工。再比如某福建知名關節軸承廠,給某瑞典軸承廠商,整套關節軸承,代工。。。。。。此類代工事件不勝枚舉。
但為何我們的軸承,既然可以做到給國外代工,但為何不做自己品牌的好軸承?
因為我們的價格沒辦法賣到和進口的一樣的價格,因為我們的定價就已經決定了,我們必須控制成本。最終造成印象就是爛。當然大廠還是可靠的。
(當然我的觀點,并不是說我國的軸承水平已經能達到和國外一樣的水準,但至少通用軸承,經過嚴謹的加工工藝,和好的材料替換是沒有問題的。但一些高精尖的產品還是有較大差距。)
就像很多工友造機械設備,知道自己的設備賣不到跟鬼子一樣的價格,所以自己的設備也覺得沒必要跟鬼子的一樣質量。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這種循環是致命的。人應不懼怕挑戰恐懼,可怕沒挑戰前就失去希望。
最好發幾套,國內某廠方給進口品牌,生產的部分代工產品。
vczcx.jpg (84.57 KB, 下載次數: 229)
下載附件
2014-6-27 00:11 上傳
vvvvvvvvvv.jpg (112.57 KB, 下載次數: 265)
下載附件
2014-6-27 00:11 上傳
ffff.jpg (110.71 KB, 下載次數: 257)
下載附件
2014-6-27 00:11 上傳
afdaf.jpg (86.07 KB, 下載次數: 264)
下載附件
2014-6-27 00:11 上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