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檸檬色 于 2014-8-21 15:39 編輯
" w: _/ `2 ?9 M! P! j/ ]
* E; N+ `' `3 ]/ { 剛從網上扒了了盜版《變形金剛4》,聽著擎天柱翁聲翁氣的聲音,忽然有個錯覺,傳說中未來的機器人不就是醬紫么:比人靈活,有智慧,有情感,唯一不太滿意的就是太五大三粗了點,如果他們都像小湯哥、吳彥祖、馮紹峰,嘿嘿,就十全十美了。只是,他們不屬于現在,而是屬于未來,并從過去逐漸變形而來。機器人的演變,其實就是一步步從笨拙到輕巧靈活的進化。 9 r0 J7 F" @; g
) v8 ~( e, o# m7 R% `1 l
最早的機器人來自中國,西周偃師研制的能歌善舞的伶人,魯班能在空中飛行“三日不下”的木鳥,張衡每行十里擊鐘一下的計里鼓車,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說它們是機器人還是有點牽強,中國造的偽機器人動作太緩慢了點,十里才能敲一下鐘,這效率,沒得評論。 2 ~* H; _1 [; I$ i
偃師伶人模型,感覺如何?
* G8 k0 ^2 }8 U9 P' M( ^9 I5 U' u# e 機器人變形記還是以國外為主,來看看它們是怎么演變的吧。
+ J2 c% }% H9 E2 X( s) Z& H 1959年,美國人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聯手制造出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外形有點像坦克炮塔,基座上有一個大機械臂,大臂可繞軸在基座上轉動,大臂上又伸出一個小機械臂,它相對大臂可以伸出或縮回。小臂頂有一個腕子,可繞小臂轉動,進行俯仰和側搖。腕子前頭是手,即操作器。機械臂形狀為以后工業機器人奠定了雛形,但其笨重、笨拙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可用性太差。
0 F6 a J( K7 `. ]5 \7 b2 a
' }' {% `1 C7 C# r7 V 隨著傳感器技術的應用發展,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興起研究第二代帶傳感器、“有感覺”的機器人,并向人工智能進發。1968年 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發成功的機器人Shakey,帶有視覺傳感器,能根據人的指令發現并抓取積木,可以算是世界第一臺智能機器人。不過控制它的計算機有一個房間那么大。 9 S5 t7 k5 A. [" a( U
世界上第一臺智能機器人,控制它的計算機是不是有一個房間大? # @/ \6 C* ^3 S) s* w+ a' Y
隨著1973年機器人第一次和小型計算機攜手合作,工業機器人真正蓬勃民展,并真正走上了輕巧靈活之路。 # T& v1 @& C, U% c
2003年,UniversalRobots (優傲機器人)在丹麥誕生,摒棄了大型、昂貴且笨拙的傳統機器人,研發出具備成本效益高、高度靈活、且使用方便安全等特點的機器人。其人機同合,無需安全圍欄和特殊防護就可以直接與人協同工作,使人與UR機器人在有限空間內的安全合作得以實現。優傲機器人雖然沒有電影中機器人那種靈敏、迅捷,但同樣可以很靈活,不需要固定式的基座,且重量很輕,因此可在生產流程中靈活性地實現多點布置。到優傲,機器人才真正做到輕巧靈活如人,并能廣泛運用于家電、汽車零部件、消費品、噴漆、機床、電鍍、微電機、醫療、教育、視覺和自動導航等各個領域。 2 |$ |0 G, r6 ?$ r
. F7 Y- ?/ a% i: J+ D6 @* Z! N
優傲機器人,與第一臺機器人相比簡直太輕巧靈活了。
5 A9 m6 y) }0 M' `" I u 此后,可以照顧老殘人士的機器人、手機機器人、有1500多個傳感器的機器人等等,逐漸演變,機器人算是擁有了一定智慧,但沒有情感。未來,能不能把感情輸入機器人,或者不如給有情感的人植入芯片,有了感情,不知道將來會不會發生機器人戰爭?
9 D& @. g( c! @) `9 B- @未來,他們都是機器人?
+ v/ x6 S* |5 i* f*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