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4| 20
|
一個人與工業的爭斗, |
評分 | ||
點評
同感,車間人員都是為了“方便”,把很多工序都省略了。
那湘電的設計人員是什么感覺
哈哈,八爺的成長經歷,讓俺羨慕,你是俺追趕的目標。看看十年后能否達到八爺七成能力!
歐洲產品,米國產品都在降價,澳洲鐵礦石還在降價,國內鐵礦已經難以支撐了,煤老板許多都跑路了,我認識的許多家伙現在都聯系不上了,也許都亡命天涯了,哈哈,
很多企業就這么倒下的。我就目睹了前老板打價格戰的一步步萎縮。自從去年小鼻子的設備接近一半的降價,公司的設備就很難再賣出去了。
俺對很多家伙說過,你個人假如打得過工業環境,你就玩,打不過,就只能被迫‘隨大流’,而隨大流就必須與人家殺價,殺頭破血流,不會有利潤,最終關門,
這就是不按要求施工。這幾臺給鬼子的設備,都是自己晚上加班親自參與安裝調試的,生怕有半點疏忽。不然就會玩砸了。
力拓找湘電訂了4臺230噸車,結果設計人員過來了,指導車架子設計,力拓全面規定了配件型號,用哪國的東西,制造過程其工程師全面監督所有流程,裝船前發現輪轂螺栓力矩不夠,湘電派人在碼頭擰了幾天螺栓,直到合格
| ||
點評
作為230噸車,國內賣2300萬,出口只能1500萬,因為小松才1600萬,并且國內國外質量不是一個概念,這種車,國內賣,起碼要超過3000萬,因為你以前沒有信譽,沒有質量意識,你就沒有賺錢的機會,一點都沒有
| ||
| ||
| ||
|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15 02:42 , Processed in 0.05903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