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7| 21
|
關于曲線背后的故事 |
評分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點評
俺只是盡量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用不專業的東西容易誤導人。
| ||
點評
感謝大俠的建議,不過這些都沒有意義了。這里只是侃大山,聊天的地方。
| ||
| ||
點評
這只是研究凸輪的一種手段。感謝大俠提醒。
| ||
評分 | ||
點評
凸輪設計的兩種方式“正向”和“反向”。“正向”走到頭,受在種客觀物理因素的影響下,只能走“反向”設計。
998說的是根據實際“響應位移”來“反求”凸輪曲線。而“反求”成功的概率在于——“有大量數據在手”。不知理解是否正確?
正因螺旋線大俠所說,包括目前理論計算的數據點也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離散點。在目前的加工精度能力以及設備對凸輪的要來看+-0.02還是可以接受的范圍。
所以洋人書里總結說再要求高的時候 ,數控加工后也是要 machinist lightly “touching up”
螺旋線說的非常準確,這也正是當今世界還有采用機械方式而非數控方式進行加工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凸輪系統或其它機械機構的高速性,與準確性,數十年都可以保證一個很高的重復運動精度,
螺旋線大俠,是俺很佩服的高人啊。總是戳住要點,
998說的順暢,說的是加工的結果。數控是不接受理論曲線的,都是離散化后再擬合的。比如用小直線段,小圓弧段,樣條曲線等等來擬合,這些都是有誤差的。這是理論誤差,實際還有系統誤差,傳動誤差,等等現實情況。
劉博士,關于微分幾何解凸輪的資料,能否推薦個學習的資料。俺沒找到啊。
十分感謝劉博士!
層次沒到,確實無法跟8爺溝通。不過俺會努力,哈哈。
998大俠說的是Master cam duplication method ?
一個是從理論上‘應該如何做’,即正解,這沒有錯,理論是一切的基礎,但理論不完全解決‘應用與加工’,于是人們從應用與加工反解回去,推導成‘表達式’,這就是所謂‘機械手工與編程數控‘的聯系,是共通的
而微分幾何、共軛嚙合理論及坐標變換都是實現推擺桿運動規律到凸輪廓線推求的方法
就我現在的理解,理論優化曲線不是復雜的事情。我認為重點在工藝、工藝設備、檢測修正。以及系統動力學分析。這個從cam design handbook內容的結構順序看下來也是如此
從理論設計的出發點考慮,我是認可hoot6335的,他的出發點便是優化推擺桿的運動規律使其各曲線順滑
顯然,如果是圓柱凸輪推桿系統的話,嚙合理論沒什么顯著的意義
998大俠,我是這么理解的。博士這個文,首先是從嚙合理論出發,解決幾個坐標系下的運動變換的,他有一個前提是推桿的運動規律假定了一階微分。而凸輪的重點卻真是先研究推擺桿的運動規律啊
也就是說,博士把他的純理論表達式發給我,我把‘疊加反推表達式’發給博士,這是一個東西,只是博士那個是‘泛理論的’,可以‘大應用的’,甚至推導到齒輪,而我這個是針對凸輪應用的,就這么點區別,沒有其他
兩碼事兒,你還沒有理解,他說的與我說的不是一個東西,完全南轅北轍,與博士說的也沒有聯系,我跟博士說的是一個東西,博士是從微分正推過來,我是疊加曲線反推回去,在某點上,我們是有交集的,即都是數學公式
那么,hoot6335也正是這個目的呀。我又糊涂了。。。算了,理不清就先完整的看點資料
‘疊加’是為了獲得某個工作曲線。為什么當今數控不能完全取代‘手工’與‘機械成形’,就是數控可以實現軌跡,但無法保證‘流暢’,而疊加可以保證流暢,而修正,是在局部微調某些特性,但不能全曲線都‘修正’
到現在,我初步明白了998大俠說的修正,應該是說針對manufacturing errors的檢測分析和修正,我羞愧
Master cam duplication method before CNC milling and grinding。
而我說的所有這一切,都不是新技術,嚙合計算,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而多曲線疊加,其歷史更為悠久,我們現在所要做的首先是精通前人的基礎理論,直到什么是干什么的,哪個怎么用,學通了,其次才是大家爭論,
998大俠說的在老美的凸輪手冊上有完整的論述。看書去了。
我剛工作的時候,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網上爭論,對一個嚙合怎么玩,有書,有資料,有案例,沒搞清之前,都沒有分類一個東西的時候,與人瞎爭,先不說人家怎么看,自己內心也過不去的,要懂一些以后,才能開口說話
而我玩‘面齒輪’的時候,以前發過資料,就是用捏合計算的,因為無論是用‘單棍擺刀’,還是‘盤擺刀’,或者是‘多軸’,其基礎就是嚙合計算,沒有這些計算,不可能靠‘多正弦疊加’取得齒型,感嘆當今技術衰敗
層次相近之間的交流,如下
哈哈,博士大蝦,我們這樣討論就決不可能有爭論,也不可能罵起來,怎么可能呢?我用三正弦疊加,是因為‘截取某段曲線采集應用’,因為是自然疊加曲線,可以‘反推回去’,實現‘凸輪加工凸輪’,并且曲線流暢
998真乃神人也。
|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4 20:38 , Processed in 0.06170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