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引述這里;缺啥補啥。" T0 n0 ^, M/ M
% p0 S. A2 k! U3 O) a
文革動亂十年浩劫之后,中國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有些寶貴的東西,隨著時代的變遷卻丟失了。反思中國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醫療問題、教育問題、貪污腐敗問題等,無一不與我們缺失什么相關。( w& o; V# W5 @. z
1、感恩缺失:我們缺乏感恩節——中國古代一直有“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可惜,現在早就變成一切都是利益交換了。西方人有感恩節,而我們呢?只有金錢。我們可以對一個毫不相干的人進行施舍,卻對自己的恩人缺乏持久的關懷和回報,包括對我們的父母、朋友。2 Z7 \9 Q; q( ]/ I; ?
2、信仰缺失:我們還信什么?——在古代中國,其實一直有兩套完整的信仰體系:官士階層信歷史,為了青史留名可以犧牲生命;民間百姓信奉鬼神,所謂“離地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當今中國社會民眾普遍無信仰,大家只相信自己能看見的東西,例如金錢與權力,沒有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比如我們為什么活著。國人不懂得敬畏,也沒有統一的道德衡量標準,所以價值判斷相差甚遠。無信仰無畏,在沒有思想導向和犯罪的情感責備成本低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問題。
1 ]) F7 ]$ e: {0 s1 K; N1 `3、道德與誠信缺失——中國人缺乏誠信是普遍存在的,這是事實。比如在市場上我們能看到注水的豬肉,農藥超標的蔬菜,有毒的大米,“吊白塊”的粉絲,“毛發水”兌制有毒醬油。行政效率低下,司法效率低下,那些不誠信、不遵守游戲規則的市場參與者,其違法成本相對過低,不誠信的行為得不到相應的懲罰,所以市場往往會出現逆淘汰。
- B' @ x+ T" u x% Q2 H4、缺失自信——清代之后的沒落,令中國的地位一落千丈,侵略史的悲情仍縈繞在國人心頭,盡管現在中國是第二大的經濟體,但由于轉型時期造成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人權法制等問題,使得國人少了自信。2 N& l& g: H8 Y3 [# e4 F- D, [7 E
5、缺失走四方的健康——60% 的中國成人高血糖、每死5個人就有1個死于癌癥、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猝死......這些健康數據,讓人看著心寒。最近青年導師李開復身患癌癥令人唏噓,身體是本錢,擁有健康,才可能擁有一切。' c* q* `2 a+ X4 @
6、缺失安穩平實的睡眠——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現在人們睡眠健康的意識很差,但是睡眠障礙問題卻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間。中青年人對睡眠疾病的治療還陷入了很大的誤區,要么即使有很嚴重的睡眠問題也不愿就醫或用藥,害怕會產生藥物依賴,要么是病急亂投醫、亂吃藥。調查顯示,超過一半(55.5%)的中國人認為工作壓力對睡眠影響很大,55.3% 的中國人使用各種助眠手段,100個中國人中有14個超過凌晨12點還沒睡覺……
B6 C# M# d5 c, C1 T P3 ?2 \. I7、缺失私人的空間和時間——加班是中國人的痛,據說美國不存在加班的問題,按時下班,下班后的時間純粹屬于個人,任何人都不得打擾。據說最勤勞的德國人是這樣生活工作的:每天早上花近半小時泡澡或淋浴,每周上班4到5天,每天工作8小時中,2小時午休,兩個半小時咖啡時間。平均每年德國人休假時間長達173天,幾乎相當于工作1天休息1天。對于我們中國生活工作壓力如此之大的年輕白領來說,只要不累死在加班的路上,我們就謝天謝地吧!
$ z% h$ ^3 S7 }- Q' k; r+ M9 @( I8、缺失教會你愛和被愛的人——這是一個過剩的時代。滯銷的商品被剩下了,在婚姻情感上滯銷的那部份人也被剩下了。有數據顯示剩男超1,100萬,剩女人數也上漲。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越來越遠,有人一直孤獨,有人找錯了那一半。據《南方日報》報導,連續7年,我國離婚率連年走高,在22至34歲離婚者多、婚齡在7年至10年離婚者多、80后成為離婚主力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離婚率達三分之一。全國民政事業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中國共有46.5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登記,平均每天有5,166個家庭解體,較前年同期增長17.1%。: V! L+ q a( C0 F- m$ P! l; Y L9 }
9、缺失返璞歸真的童心——關于童心,明代思想家李贄說:童心者,真正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去真人。
1 N9 b4 l0 \4 D: t0 ~0 h, X0 I10、缺失愉悅的創業環境——《福布斯》去年發布了“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從中可以發現,美國年輕人在互聯網、生物制藥、新能源、媒體、餐飲等多個領域自由發揮創意,而中國年輕創業者能施展的行業空間較為狹小,其中互聯網成為他們扎堆的行業。《福布斯》雜志認為,中國年輕創業者很難在傳統行業施展拳腳,電子商務和網絡游戲于是成為商業力量崛起的最大藍海,因為這里足夠蠻荒, 也缺少規則和既有勢力。中國創業者缺乏類似“硅谷導師”這樣的角色,也缺少體制的支持和服務,家庭文化以孩子的“金榜題名”為榮,都成為中國青年創業的阻礙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