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共勉!
【企業(yè)管理】匠人精神:日本電飯鍋甩給互聯(lián)網思維的一記響亮耳光
2015-03-05郎club 導讀:匠人精神是日本制造業(yè)的靈魂,而這正是中國絕大部分制造業(yè)所缺乏的。
羊年春節(jié),日本的百貨商場生意格外火爆。中國游客幾乎將店內的電飯鍋買斷了貨。這樣的集體行為除了讓日本人感嘆中國人驚人的購買力,無疑更是對中國制造的莫大諷刺。
同類電器,日本制造與中國制造的差距真有如此之大嗎?據美的電器的工程師在證實:“日本電飯煲的內膽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會黏糊。而這樣的技術,我們尚未實現(xiàn)!”
眾所周知,支撐日本制造走向領先的源動力即是匠人精神。用日本人自己的話說就是“追求自己手藝的進步,并對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錢和時間的制約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協(xié),只做自己能夠認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棄利益于不顧,也要使出渾身解數完成。”
與日本制造堅定信仰的“匠人精神”不同,中國制造業(yè)普遍缺乏這種沉下心來鉆研本業(yè)的態(tài)度,而是抱著浮躁的心態(tài)尋求速成的捷徑,比如盛行的互聯(lián)網思維。不少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家將互聯(lián)網思維視為救命稻草,能夠在營銷上帶來顛覆性的變化,而把像匠人一樣追求產品品質的精神拋在腦后。這樣的本末倒置使得中國制造已經迷失在互聯(lián)網思維的泥沼之中。
其實大道相通,新興的互聯(lián)網思維與古老的匠人精神,落腳點是用極致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最能代表中國互聯(lián)網思維的雷軍曾提出了七字決“專注、極致、口碑、快”而其中的前六字正是匠人精神的核心。
說到專注,則不得不提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業(yè)“金剛組”,這家成立于公元578年的日本公司至今從創(chuàng)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寺廟的建設與維修,正是專注讓金剛組做到了基業(yè)長青。同樣,日本手工制造也在匠人們的專注態(tài)度下保持著年輕的生命力,秋田縣大館市一家傳統(tǒng)老店"栗久"200多年來一直專注于木質便當盒的制作,其精湛的技藝得到了日本主婦們的一致肯定。
專注的目的就是要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所謂極致也是一種自己與自己較勁的過程,永遠行走在不滿足產品現(xiàn)狀,追求人獨一無二的路上。三菱電器在研制一款新型電飯鍋的時候,就邀請了3000人在全日本壽司店進行品嘗,找到了最適應日本人口感的米,再通過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研究此種米粒的烹制過程,最終選定了制造電飯鍋內膽的竹炭材料,然后再派出幾個小組在全日本搜尋最理想的竹炭原料,用3000度的高溫燒制3個月時間,最后再取精去糟選取精花產物做成新型電飯鍋內膽,盡管此類電飯鍋售價較高(約合7000多元人民幣),但憑借著在米制烹飪上的獨一無二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得到了市場的熱捧。
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專注于極致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自然擁有了口碑,尤其是在社交網絡發(fā)達的當下。日本電飯鍋幾乎沒有在中國大陸做過廣告,卻依然吸引著大批中國人遠渡重洋去搶購。反觀中國制造在互聯(lián)網思維的蠱惑下舍本逐末,甚至將“云計算”“物聯(lián)網”等名詞當作吸引消費者的噱頭,使其僅僅應留在概念上。沒有從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出發(fā),沒有真正地花精力去研究用戶的痛點,沒有投入成本千方百計地解決用戶的痛點這就導致了前文美的工程師那聲“這樣技術,我們尚未實現(xiàn)”的嘆息。
鏈接:來自日本匠人的力量
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沉淀。
生活在匠人們有的效力于知名企業(yè),更多的則是經營著自家的老鋪,埋頭鉆研技藝,幾十年如一日,為古老的傳統(tǒng)手藝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找到并注入新的活力。一起來看看日本匠人們所帶來的力量。
長崎蛋糕——山本洋一
長崎蛋糕,一種用砂糖、雞蛋和面粉做成的糕點,相傳是400年前荷蘭王室貴族間贈送的禮品,十五世紀傳到日本長崎,后來成為一道經典的日式甜品。
長崎市郊外,有一家在當地十分有名氣的蛋糕店“琴海堂”。這家店的主人山本洋一已經做了60年長崎蛋糕。這種蛋糕只需要白砂糖、雞蛋、面粉和麥芽糖四種原料,山本洋一幾十年來堅持使用新鮮雞蛋,麥芽糖只使用米飴,并且從來不使用防腐劑等任何添加物。
說到如何能用這么簡單的幾樣原材料做出最好吃的長崎蛋糕,山本洋一舉了一個例子:每逢周日店鋪附近的其它店休息時,由于電壓變大,烤箱的火力會有輕微的變化。若溫度過低,做出來的蛋糕會像煎蛋一樣。多年的經驗讓山本能夠根據這些變化僅憑感覺調整烤制的時長,從而保證做出來的蛋糕一如既往地美味。
味增——永田富浩
位于熊本縣的味增和醬油工房“山內本店”創(chuàng)立于江戶時代,已經有260年的歷史。受惠于阿蘇地區(qū)肥沃的大地和豐饒的水資源,這里出產的農作物特別香甜,因此味增的味道也出類拔萃。
現(xiàn)年87歲的永田富浩是山內本店的技術顧問。二戰(zhàn)后,永田在師父的推薦下進入山內本店,從此專注于味增和醬油的制作60余年。他說,自己幾乎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進入釀造的世界的,雖然當時有現(xiàn)成的教材,但有的地方自己怎么也想不通,只能親自動手,解決一個個疑問。
當時,工房內經過多次試錯改良祖?zhèn)鞯墓に嚕谱鞒瞿軌蜷L期保存的優(yōu)質酵母——也就是發(fā)酵能力強的酵母。但永田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那就是,酵母一直在發(fā)酵,制作好的味增放在店里,發(fā)酵過程也在繼續(xù),那么顧客拿到手上的味增很有可能不是味道最好的味增了。由此可見,應該在考慮到味增的出售周期的基礎上制作具有適當發(fā)酵能力的酵母。
就是抱著這種懷疑精神,山內本店的味增經久不衰,而永田富浩本人1995年被評為日本“現(xiàn)代名工”,是西日本唯一一個獲得這項殊榮的味增和醬油匠人。
木制便當盒——栗盛俊二
栗盛俊二,秋田縣大館市一家已有200年歷史的傳統(tǒng)老店"栗久"的第六代傳人,17次榮獲日本經濟產業(yè)省設立的優(yōu)秀設計獎。
栗盛自18歲開始制作木制器皿,1年零3個月后,父親——也是他的師傅,因腦溢血半身不遂,20歲的栗盛開始背負父親的期望和家族的命運。但這門手藝不是輕易就能夠練就的,栗盛無數次把自己做好的器皿捧到父親眼前,又無數次在父親的搖頭中重做。他的父親本來就是個極有堅持的人,日本橋的丸善貿易公司曾試圖出口他們的產品,考慮到出口國的濕度比日本低,父親多次重復試驗,最終做出了適合出口國的產品。
帶著父親精益求精的精神,46年來,栗盛俊二苦心鉆研,不但延續(xù)了栗盛家的傳統(tǒng),又結合時代變遷加入了一些創(chuàng)意元素,得以讓傳統(tǒng)歷久彌新。他制作的飯盒,盒身和底部的連接處幾乎看不出一絲痕跡,仿佛是由一整塊木板制作而成的,而這才是他所說的,“符合主婦們要求的飯盒。”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大家應該還記得今年4月奧巴馬訪日時造訪東京銀座的高級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這家店鋪的主人就是著名紀錄片《壽司之神》的主角小野二郎,現(xiàn)年已經89歲——他一生超過55年的時間都在做壽司。
準備每日壽司材料的時候,小野二郎會親自去魚市場挑選,所有的細節(jié)都要親自過問。為了保護創(chuàng)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著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他會根據性別調整壽司大小,會精心記住客人的座位順序,記得客人的左撇子習慣,調整壽司擺放的位置。所有的學徒要先從學會擰燙的手工毛巾開始。逐步著手處理和準備食材,10年過后,才會讓你煎蛋。這種苦修一般的美食精神遠非常人能及。
執(zhí)著成就完美——“數寄屋橋次郎”只有十個座位,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人均最低消費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67元)——但你竟然不能點菜!當天吃什么,是由店里的食材決定的。盡管如此,人們仍然趨之若鶩,而每個吃過的人都會忍不住感嘆,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壽司”。
微型齒輪——日本街頭作坊
一顆米粒上,竟能擺放下大把大把的塑料齒輪,其中大號的重量為萬分之一克,中號的為十萬分之一克。不要漏看了那些灰塵般的黑點,它們也是齒輪,直徑0.149毫米,重量僅為百萬分之一克。全球僅有一家企業(yè)掌握這些塑料齒輪的生產、加工技術。這家企業(yè)位于日本愛知縣,員工僅90人。然而正是這90人,把齒輪越做越小當做畢生奮斗的目標,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微型齒輪的制造研發(fā)中,現(xiàn)在這家作坊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精密零件廠商。大到日本的汽車,小到瑞士的鐘表,關鍵部位上都有它的產品。
防作弊骰子——日本街頭作坊
在日本埼玉縣,一家14人的街道工廠造出了一顆金黃色的鈦制骰子,這顆骰子除了材料稀有之外,看上去平凡無奇。然而這顆骰子卻是舉世無雙的。玩過骰子的人都知道,由于每一面的點數不同,骰子的重心往往有所偏差。賭桌上的高手,可以利用這微小的差異,隨心所欲控制擲出的點數。眼前這顆鈦制骰子卻杜絕了這一可能性。它的重心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正六面體的中心點,精確程度達到99.999999%。加工這樣精致、精確的骰子,憑的是多年以來研究出的精湛的金屬切削技術。全球只有一家企業(yè)掌握這項技術。
醬油——茂木家和高梨家
360年前茂木、高梨兩家企業(yè)的聯(lián)姻創(chuàng)造了這一日本家族企業(yè)“龜甲萬”,現(xiàn)在龜甲萬年收入高達20億美元,是全球第一的日本食品佐料制造商兼供應商。
龜甲萬善用本身之優(yōu)勢,以準確的眼光長期投資生物、生化科技及工基因工程的魄力,更是企業(yè)與科學的最佳結合。龜甲萬自17世紀的日本小村落——野田釀制醬油起家,通過對醬油制造技術的不斷追求和對本行業(yè)的專注到如今擁有2000多種醬油相關產品,成為全球制造、發(fā)行及營銷之業(yè)界領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