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誰知道這是什么錐度嗎?”
* D+ ~$ A# W3 l6 s) l9 q“1號”…
5 t% u: x' d) y2 k“不知道…”3 E& |9 m# S& D0 G# O( w
”2號“…
- Q6 A3 J2 ?. y0 L& y. R1 N“不知道…”8 }0 b' g" Q. D, L& z0 f
“3號…”( o0 H8 A) [7 {0 m9 L* N
“呃…”
9 `4 M8 Z! T( p……
1 T& K- z+ z4 e* n# R“19號”…1 q: ]1 M+ R) [$ ?/ D
“我不知道你問的什么問題……”
( x6 ^5 Z+ Q' Y, w) K……& }% y; `3 B: S7 ]+ U/ m
“來,李川,回答一下,這是什么錐度…”
- `$ \. p+ ]7 x8 D8 X“莫氏錐度!
_/ \6 ?* M! l V9 |" y- V9 e“對,莫氏錐度!
+ `: f. S* ]4 l/ Y& i當(dāng)時心里有點小不服氣,覺得張老師在故意為難大家,來炫耀自己,或者來炫耀自己實驗室的學(xué)生,知道的東西有多么的多,我們到底都有多么的水,心想就算你實驗室的學(xué)生都知道,也說明不了什么,也不能證明他們平時有多么的認(rèn)真,知識面有多么寬,只不過是你平時都告訴過他們,更甚者是你在講課前不久告訴他們的。3 a* R- D! b" U( @$ d. M2 l
我不知道張老師在其他課堂上或著在教學(xué)以來是不是也一直這樣來“炫耀”,在私下我們吃飯的時候每當(dāng)說到他,都會拿出這件事來諷刺他一下。直到今天,我才覺得我錯了,其實老師沒有什么可炫耀的,我們根本不在一個數(shù)量級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常識,并且很容易讓人給忽略,也許是通過這種方式能讓我們對此印象更深,即使只是記住“莫氏錐度”這四個字,就足夠了。; m p" I, J D0 z
今天在討論方案的時候,一位老工程師說這里用莫氏錐比較好,我腦海里立即就想到了當(dāng)時的課堂,雖然不知道莫氏錐到底是怎么用的,但大概有個印象,能聽明白師傅在說什么,并且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去實施,我想這樣就夠了,而當(dāng)時在講述方案的那個工程師則是完全不知道在說些什么,一頭霧水。
" J+ n% x' Z6 \0 [; z! A在這里,向張老師道一聲歉,原諒我當(dāng)時的天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