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采購一些家電用品,游走于新加坡各個家電賣場和電器商店,發現小坡對于中國制造的依賴遠遠小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據說,像家電制造這種高能耗低產出的行業,小坡是不屑發展的,通通從國外進口。然而應該是我們的強項,卻發現中國制造的占有率低于想象,尤其是大件的家電和高端的電子產品,冰箱、空調、洗衣機這種大件家電大多是日本品牌。日貨在國內全線潰敗,在這里卻不是,而產地基本都是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價格比國產高出許多,比如空調,一般一臺較好的掛壁式價格在2000新幣左右,也就是將近一萬人民幣,價格大約是國內3倍。我房間這一臺松下,據房東說已經使用超過10年,表面塑料材質可見輕微老化,運轉相當平靜。去幾個朋友家里,一樣如此,很安靜,有時都察覺不到空調在運行。在這里最大的電器賣場courts里,大家電基本見不到中國制造的影子,也沒有中國品牌。電子產品里倒是有華為、聯想、小米的產品在賣,基本是低端產品,在商場做活動的時候買了一個華為的路由器,查詢價格甚至比國內淘寶還便宜一些。
我想或許是嚴格的專利保護阻擋了國貨在這里的競爭,否則很難想像我們會放棄進入這樣一個有利潤的市場,產品質量上我們并沒有比這些東南亞國家做的更好,準確來說,還是日本人的質量生產體系更勝一籌。家電業如果要超越不斷衰敗的日本,還需要日本人更努力的再衰敗快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