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久不見,很久沒有在社區(qū)發(fā)帖子了,剛剛把硬件連接測試OK,最近準(zhǔn)備編寫程序,喝了杯水,想想還是寫點什么吧!9 A2 d. W/ k* v1 E6 R$ L0 {
過去的某一天,去生產(chǎn)線進行設(shè)備調(diào)試,一個用于塑膠件沖裁的治具,每次取出產(chǎn)品后必須用腳踏氣閥將殘留的塑膠部分吹去,于是心里便產(chǎn)生一個想法,讓它自動吹走,這樣便可以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于是我說:這個幫你們改成自動吹氣的好不好,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1 L& {% C/ s- ^" C2 ~ 此設(shè)備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主要由一個控制器進行控制沖切的時間。最遲的想法是用時間繼電器進行改裝,但是這樣比較麻煩,改動比較大,而且第二部吹氣的時間不能精確控制,調(diào)試也是一個相對困難的事情。于是,沒有優(yōu)先采用。由于對于此控制器不熟悉,便拆開仔細的研究了一番,工作原理也在意料之中,是由MCU進行主要控制,然后由驅(qū)動電路控制可控硅的關(guān)斷。然后驅(qū)動外部電磁閥。
+ n0 `0 b4 f+ c- s 這是內(nèi)部的pcb電路板,主要部件都在這里。
IMG_3653.JPG (1.13 MB, 下載次數(shù): 226)
下載附件
2015-5-4 22:51 上傳
% n2 d8 a$ u4 e( h0 e5 B" a
3 ^) [; e# e$ U0 M" W
這是正面的,增加元件以后的圖片,此控制器可以進行最多4步的外部輸出,由于此治具最初設(shè)計只需要一步輸出,于是廠家只留了一路輸出,其他的三路輸出的驅(qū)動部分的元件都沒有貼上。
# c5 _! b* U1 P& G8 A 就這樣,大致分析了電路走線,使我堅信,增加部分元件就可以很方便的增加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輸出。于是,找到了一些廢舊的電路板,拆了一些元件參數(shù)符合要求的元件焊接上去。原來的焊盤都是為貼片元件設(shè)計的,空間比較狹小,而我找到的卻都是插件的體積較大的元件,這樣,焊接好后的美觀程度可能做的不是太好。這是正面的驅(qū)動部分的元件焊接。還有背面的可控硅部分的連接的圖片。
6 N) H) I- k S/ _, I& ~
IMG_3654.JPG (991.12 KB, 下載次數(shù): 398)
下載附件
2015-5-4 22:59 上傳
9 c$ w D- v1 }/ i- E# ^6 C
這是最終改好的圖片,之前的三極管部位用的是一個BTA12的可控硅,在安裝之前我用萬用表測試的輸出都是正常的,可是接上電磁閥后,卻沒有了動作。于是,就這樣,由于生產(chǎn)需求,先暫時告一段落,還是繼續(xù)之前的腳踏吹氣。
# ? Z) K' A7 k0 ]) x2 U6 J- ^& f 后來的幾天,老大和我討論了這個問題,問我改裝的進度怎樣了,我回答他暫時還沒完成,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處理,我把這些問題簡單的描述了給他,他是不同意我現(xiàn)在的改法的,他的意見是要增加時間繼電器,中間繼電器,帶常開常閉的按鈕,和開關(guān)電源。就這樣,我也沒有和他爭論這個問題。他的改法我認為在成本方面不是最好的選擇。這是最大的問題。而且性能也不會是最好的。
9 u* C, M# C( Z: \. ` 五一過后的某天,我覺得花點時間徹底給做好。再一次拆開了,仔細分析了下,應(yīng)該是自己預(yù)想的那樣,由于換上去的BTA12驅(qū)動電流比較小,直接驅(qū)動電磁閥會導(dǎo)致BTA擊穿。最開始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由于找不到大功率雙向可控硅,只能先換上試試了。這一次,我找了一個驅(qū)動電流足以驅(qū)動中間繼電器的晶體管焊接上,未加負載時對其進行測試,輸出正常,然后連上DC24中間繼電器,仍然是意料之中,繼電器動作正常。這樣就可以達到我想要的要求了,24V取至PCB的整流電路之后。
IMG_3655.JPG (920.08 KB, 下載次數(shù): 420)
下載附件
2015-5-4 23:18 上傳
$ ~6 z2 n/ _% |# U1 L$ p8 Q" |2 B 就這樣,所有改裝安裝完畢后,對其進行調(diào)試,很好的達到了想要的結(jié)果。! N8 {# a; `( v" Z) A4 i
這樣的改進方式,只算是額外的增加了一個中間繼電器及繼電器座。及一個二位五通電磁閥。而PCB上焊接的所有元件都是取自廢舊的電路板。
1 p! W3 ^8 A- y2 N 在最終測試的時候,生產(chǎn)線的一位大姐告訴我,最初的時候都是用手按的,一天下來手都按疼死,再后來改了一個腳踩的氣閥,輕松了許多,現(xiàn)在你把他改成自動了,這樣就更輕松了。
/ z: Z- a0 F( ]2 a. P6 m2 x# t& p, q, M' ]8 k
我覺得,一切的工業(yè)自動化,都應(yīng)該是解放勞動力的。一切的設(shè)備改造,都應(yīng)該遵循功能最優(yōu)化,節(jié)約最大化,效率最高化,方案最佳化等原則進行綜合考慮。
4 f0 D s" ^% n+ \ ~: I3 d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