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6| 48
|
不要一味迷信外國 |
評分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點評
藍油紅丹配在起用,刮貼塑就藍油了。藍油prussian blue. 紅丹,美國是買不到了,法律上不允許,是鉛粉。
淘寶上刮刀一大堆吧。硬質合金的用金剛石砂輪磨,陶瓷的成。其他的油石。平頭、圓頭,看你的習慣和水品了。
對了,刮研用藍油還是紅丹粉?什么品牌的?刮刀哪個生產的?刀頭什么材質?磨刀用什么?磨后刀頭什么形狀的好用?
哈,刮研這東西,拼的是個耐力。沒什么神秘的。
河北泊頭的女工,000級平板隨便上。我還真去檢測過。
你說的精密刮研,寫個東西,學習學習。
讓richard king刮刮Moore的工作臺面。見過他的大作。
BIAX的,我聯系過richard king,只能走沈陽的經銷商。
有他講解的視頻,刮多少點都很容易。視頻應該在youtube上有。
接觸剛度啊,所以有時外圓磨弄出了螺旋線,呵呵。
同樣的點,不同的刮法,阻尼特性是不一樣的。就這點區別,都會嚴重影響穩定性。
除去材料和表面處理的規范外,精度,穩定性,壽命均在結合面上體現,這就是精密鏟刮的不可替代性。
年輕一代的鉗工會鏟刮的也不多了
BIAX粗刮,達到8點有困難,12點更難了。有空我寫篇精密鏟刮。
美國moore的hook scraping.
瑞士的pull scraping.
都是頂級的,不要小看人家的鉗工!
價錢也讓人眼紅呀
BIAX電動刮刀,用起來怎么樣?眼紅啊
一把瑞士鏟刮刀,你玩玩看!
| ||
點評
知道就好,你自己換軸承要買多少軸承來選配啊,難怪你說3個月就壞,呵呵。
裝配,無非是個手藝。手藝,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悟性不太差的話,3-5年基本掌握了。工業,玩的是可復制性。玩工業完成藝術,那是恥辱。
就像飛機發動機,相同規格的人家的推力就是比我們的大。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材料、加工、裝配的問題了
一根牛逼的主軸,最終是靠那個裝配技師來保證的。單個零件只是基礎而已。以前聽老八講,裝軸承事先要測各種數據,然后根據具體的數據來配的。比如一根回轉精度在0。2微米內的主軸,就不誰都能裝出來的。
有點規模的機床廠會少這些設備?為啥還要進口整套主軸?用進口軸承不就可以了?
還是制作上沒人了,對吧。
電主軸的設計,剛性計算-靜態模型比較簡單,動態擬合不容易;跟不要說軸承裝配的尺寸加工了。
你想,僅僅一個軸承安裝位置的測量儀器,要多少投資?
國產的價格也算人家的10分之一
電主軸很難設計嗎?
| ||
點評
螺旋線 茶都泡了N遍了,等著吐呢,睡前先吐點。 發表于 3 小時前
| ||
點評
好吧,換頻道,導軌。靜待大作。俺只有搬個馬扎聽講的份了。
好吧,這事到此為止。不要討論了。想想其它話題吧。
你以為5kg max是調軸向間隙的?
是安裝夾頭啊,不是安裝工件。一個三爪,它的背板不就是莫氏錐柄上加法蘭嗎?錐柄后端有個螺孔,拉桿拉緊。你不知道?不然它后端的拉桿用來干嘛?
你覺得有客戶會接受從尾架后面手動操作來夾緊松開工件?
才注意到5kg Max. 呵呵,一想就知道是拉桿拉三爪之類的夾頭的。盡管我不是個磨工,可以想象鎖拉桿時一定會插入那只可惡的銷子!松時也一樣!
就是這家伙了,說說你看后的感想。
但要說性能,還是勇克的隨動牛一些。
評分 | ||
點評
那你說說上述的內圓磨頭軸承安排的優點。算我請教了。
| ||
點評
南昌格特拉克,我們客戶啊。哈哈
在南昌格特拉克,有一堆QUICKPOINT 1000,都帶雷達安全掃描的。并不是效率高,而是靈活帶來的高效率。
@螺旋線 勇克的point grinding,有沒接觸過?磨削效率比普通的能提高多少?
扒Moore?也有的扒啦,不過它是我心中的“神”。不敢!!
德國人比較壯實,機器也一樣,但和瑞士人比又顯得笨。STDUER的頭,尾架拉鉤,材料特殊,一旦撞機,會直接斷掉,典型的丟卒保帥,難道瑞士人很懂象棋?
說設計,好的設計,那得把莫爾拿出來扒。貌似大俠對莫爾很熟很熟啊。
德國、瑞士就是小日本也不得不服的。
螺旋,我說的主要是設計上,日本機器在制造上早已超過美國了。
蘭迪斯是比不過勇克,但夠用,穩定性和壽命,精度倒也均衡。比日本貨要高出一截,日本貨也就豐田還湊合。備件很黑,一個巴魯夫的開關,也就200塊錢吧,直接報1萬6,簡直就是欺負中國人不懂。
|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2 09:16 , Processed in 0.09395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