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lh19871029 于 2015-7-5 10:43 編輯 8 F5 R \! a' z- N& R8 g/ T8 X
; s* L% a! p" E* C+ R6 E( N4 r5 p
如下圖所示,是一個汽缸套,材質是球墨鑄鐵。工序主要為:鑄造--粗車--精車--磨。
* k9 ?8 c; [: U6 o+ Z請問(以下均已本例為案例):
- w- G' y; U0 {1、加工余量是如何確定的?0 ]* x- p/ @; S$ ^0 Q& A" k
精車工序,精車前內外徑分別為Φ275+/-0.5、Φ305+/-0.5,精車后內徑Φ279.2+/-0.05(我能不能改為Φ279.5+/-0.05或Φ279+/-0.05等?)、外徑Φ300.8+/-0.05(我能不能改為Φ300.5+/-0.05或Φ301+/-0.05等?)。內外徑的精車加工余量是如何定的,依據是什么?
4 Y2 p. n, ~1 f' i4 |( D* B2、公差是如何確定的?
4 F' `8 z; T" B- ]# t熱處理粗車后的公差為+/-0.5(我能不能改為+/-0.3或者+/-0.8等?),精車后的公差是+/-0.05(我能不能改為+/-0.03或者+/-0.08等?)。公差是如何確定的,依據是什么?
: D' c) q$ x8 f( M* k3、磨之后的尺寸如何保證符合圖紙公差,依據是什么?6 Q% m' J* I+ _
磨之后,內徑Φ280(0~+0.08),外徑Φ300(+0.04~+0.08),如何保證剛好落在該區間內?依據是什么,難道要加工一個去檢測一個?通過單位時間磨掉的量,然后去確定磨的時間,達到控制公差的目的?
9 W* i; c6 y9 D" c4、下一道工序如何去處理上一道工序的公差
5 t# v& E- _$ g% b/ D精車前內徑Φ275+/-0.5,精車后Φ279.2+/-0.05,之前的公差+/-0.5比較大,公差帶達到1mm,精車又如何去控制Φ279.2這個基本尺寸??總不能每次都去量吧?6 M. D4 O/ Q7 k% h; W4 i
5、在加工工藝卡中,圖紙中的同軸度、平行度、圓度是如何保證的?為啥在工藝卡中沒有體現如何保證?
& E/ C% C; W, @9 C" @
& a% Z- J; x: B1 `: b9 C估計很多童鞋有同樣的疑問,求各位專家指導,感激不盡。。。。
4 F, F" P& B8 n/ Z, Q2 }
. e2 s9 ]4 {9 O% [' N W
& K! Z* [5 f) f5 O# @4 U( h% b+ E7 T* p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會員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