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ymachine 于 2015-9-20 07:46 編輯 6 ]: o2 E" b: _5 u D5 Y
4 d) ?7 R! F) T) o+ ~3 ]* v# F2 B
某工貼了3張93閱兵武器截圖,并做了一番表述。竊以為謬之遠矣。
+ [ {: C, r) [ R/ U5 j. R( c5 K5 I8 \+ l% ^; a* c0 m
一、關于紅旗12防空導彈發射架前端焊縫
; s. R( S+ k+ L: x6 w紅旗12由凱山-1演變而來,詳細情況請點擊鏈接,在此不贅述了。比較網上已有的3種發射架,可略見其研制過程。; D) B7 f8 r% c( c. T' r
前兩種前端斜切直接至頂端,第3種發射架前面多了一段,且圖片顯示該型發射架出現在09、93閱兵期間——即是最新的。
# z9 p$ v$ t! [9 {起初,以為是紅旗12導彈因改進等原因,彈體長度發生了變化,發射架也要隨之該變。
7 R' `6 r/ Q% K) q8 y, e但下圖中藍圈處顯示發射架改動變化較大,尤以A、B處所指處間距是縮小的,如果彈體長度不變,這兩處一增(端部)一減(A、B處)豈非多此一舉?如果彈體長度變長,B處也不需縮小啊。所以,其中必有玄妙。( W9 U3 i, S1 q1 B: Y# O
在查看了大量照片后,發現導彈還有運輸、裝彈、越野、發射等狀態。這增加的一段是否與這些工況有關呢?
/ ^* T7 E& N; Z* s" A
2015-09-19 07.PNG (1.93 MB, 下載次數: 145)
下載附件
2015-9-19 21:18 上傳
8 B9 M; h- ?8 N/ E+ j8 Z$ S9 Q. n
6 Q9 {3 R D& S; O6 R
先看看裝彈。運輸車導彈托架在下、發射導軌在上,所以這不是用來增加強度,防止兩根導軌撞擊而增加的。
: K* @) p7 b0 d9 X E
HQ-12-20.jpg (63.76 KB, 下載次數: 160)
下載附件
2015-9-19 21:44 上傳
3813075_096421.jpg (38.68 KB, 下載次數: 157)
下載附件
2015-9-19 21:46 上傳
6 {4 c& p2 T2 k$ |$ [! ]
+ u( `+ X( P% m/ ~ C( |& ^(注:此圖擱這兒不是讓某吐槽焊縫的啊)* a& T' K3 n$ ^; ^
HQ-12-09.jpg (67.15 KB, 下載次數: 193)
下載附件
2015-9-19 21:57 上傳
6 P2 B0 \" Q3 P2 ~1 C- o! X% ]% S; }( I2 B8 S* j3 h/ c6 R
再看看導彈發射狀態。這就對了!導彈的尾焰極其灼熱且高速,原先只是薄薄一層10~15mm的鐵板一塊,抵擋不住烈焰噴蝕,幾發彈打下來,鐵板肯定燒穿,所以工程師們索性就在發射架前端擱了塊鐵疙瘩。3 G3 ~: |7 I5 w) r' w
HQ-12-30.jpg (50.61 KB, 下載次數: 139)
下載附件
2015-9-19 21:50 上傳
HQ-12-31.jpg (64.51 KB, 下載次數: 131)
下載附件
2015-9-19 21:51 上傳
* C$ H, s' P( k V2 G x4 J5 I7 G4 U3 z+ M8 z
親自畫過結構孔后,產生疑問了:這孔是為了減輕重量嗎,還是有別的用處?
2 Z4 z3 l; e) i5 b G4 e% ]也許是為了減輕橫風或尾焰射流對發射架的作用力影響而開的孔?防止發射架亂晃,影響導彈離軌時的姿態而設計的?
: R9 G' {! C% q+ G
20150919-01.PNG (562.64 KB, 下載次數: 161)
下載附件
2015-9-19 22:52 上傳
* z* G2 t( V# B4 F3 T6 Q& Q
x1 n T3 l8 A
: \! x, ^1 R' q; J+ A1 Y5 N二、所謂做工不良、還有凹坑
* I& r2 C# I) R% i; A+ M$ Z6 Y在坦克反應裝甲模塊底部也發現類似結構,那是為了便于拆卸而預留的。5 v2 U/ q4 g2 X5 e' D, V
至于縫隙,包括彈藥在內的武器,大多要在槍林彈雨、嚴寒酷暑、沙石泥沼、肝腦血漿等環境下操作和使用,只要不影響作戰性能即可。
/ x4 _% i% K, h2 J' Q
2015-09-19 02.PNG (1.23 M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2015-9-19 21:59 上傳
2015-09-19 03.PNG (1.14 MB, 下載次數: 146)
下載附件
2015-9-19 22:00 上傳
2015-09-19 04.PNG (1.16 MB, 下載次數: 138)
下載附件
2015-9-19 22:00 上傳
% J y$ z; M3 A5 i4 D( o& _
- Q6 x) j% F/ s7 z7 o/ T
9 o+ p$ S5 e! o: G8 D
三、不方便運輸、思想固化、制造困難
+ i; y( d! r: `! Q- ]$ V這就更無從談起了!
5 _7 o/ _* l! U% Q% z0 R這張圖說的是東風21,東風-21鏈接" T3 z& R1 j& w/ d$ e% x0 q
力學分析顯示,中間這個粗壯的環,既要滿足柔性支座的要求,又要滿足起豎發射筒的要求,還要滿足穿山越嶺、崎嶇顛簸、風霜雪雨等等的惡劣環境和路況,當然,在物理、外形上,還要考慮維持導彈溫度、濕度、壓力,保證發射筒軸線直線度要求等等,哪像某說的那么輕飄!/ r4 b8 M1 }$ n7 ~5 t$ v: ~3 u
現在更新型的DF-21D也出來了,那個思想固化的說誰吶?!: l1 J# z4 g/ ]& c, F9 v
2015-09-19 08.PNG (30.65 KB, 下載次數: 121)
下載附件
2015-9-19 22:25 上傳
6 }$ }5 c1 Y* m6 S+ F5 ?& z; m
2015-09-19 05.PNG (1.78 MB, 下載次數: 162)
下載附件
2015-9-19 22:24 上傳
" K; o2 U' n* }
2015-09-19 06.PNG (2.33 MB, 下載次數: 143)
下載附件
2015-9-19 22:24 上傳
/ J- z! U; ^8 ?
DF-21A-04.jpg (197.2 KB, 下載次數: 142)
下載附件
2015-9-19 23:13 上傳
* J( p$ E: p& n2 B1 Y; B' ]* M
DF-21D-02.jpg (437.28 K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2015-9-19 22:53 上傳
8 j' E* ^+ T; P
6 a% H- p" L' ]
1 S7 I; _2 |! N7 |8 H最后,希望能多看看別人的設計思路、多學學別人的成功經驗、踏踏實實做學問。: D6 X: y% W5 J$ _0 c
戰爭,打的是武器,其實打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工業水平等,更考驗的是前線的、后方的全體國民的素質!5 I( J" d2 S, N; B& h; S, f/ c
0 ^. {# `4 z: Q2 {. M+ @
) T" t( j& t2 I8 |" e) R1 [- O* F8 {% ?7 t6 D& p+ Q* `3 e
.5 g$ M+ Q: Q5 o
, c) b+ t+ J& H! P/ g% U( X1 v0 o$ y/ D) O# }. s7 i# a5 @
' _$ H9 w$ Z) q
% ]2 ]0 D$ F8 o! Q L" g# _" K+ M4 C4 |2 _- q7 {. m
- Z) m2 h4 V$ T P5 X5 I
, W5 D$ X' K# z
3 J8 `! Z! g2 h1 L+ X9 d& k) K- h" o/ V
4 t" Z& j" ?4 D5 T) q
) w- B9 h- t& ?4 `: k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