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發了一個鹽城汽車配套企業的現況,引來了各路網友的質疑。“企業過的滋潤與否,不是光看訂單的,還要看利潤。”等等更深層次的認知和理解。這里我先拜謝各位大哥了。
確實沒錯,企業過的滋潤與否不應該只看訂單,還要看利潤怎么樣。雖然有一部分走出去的企業,拿到了一些利潤還不錯的訂單。但這些訂單能有多少呢?這種小米模式能支撐多久呢?還有大部分的棒子體系內的企業呢?他們大部分還是做起亞的訂單。現在起亞又忙起來了開始正常上班了。怎么突然就又忙起來了呢?因為起亞也“脫褲子”了,智跑一下子降了5萬,還有很多車型也都大幅降價。市政府還有購車免稅的優惠活動。這一些列的降價促銷,目前看來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又忙起來了,可在起亞這個中心利潤變少的情況下,他會把這些轉移到他的供應商那邊,一級一級的往下壓。好了,產線的工人又能上班了,又有加班費了可你的工作量也更大了。企業很有可能就是忙的要死,到最后一看還是不掙錢或者賺錢很少的。老板這個時候又要去貸款了,抵押資產了。玩不好就拍屁股走人了。
就在發本帖之前,看到@大色貓的 農民老板該回去了。其實,該回去的不止是那些農民老板,還有我們這些玩不好工業的農民人。其實在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把這些跟大伙分享一下。
大概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在我的老家射陽一個鎮上建了一個大廠,是做紡織行業的。老板也是我們當地的,后來就不斷的有相關的配套企業,又做紡機的等等。也把周圍的一些鄉鎮也帶動起來了,建了不少工廠,也開發了一些房地產。今年我再回去的時候,企業幾乎都死掉了。要么就是整合搬到鹽城來了。剩下一大推空廠房,當地的一些老百姓,開始抱怨了,混凝土澆筑的地都沒法種。污染嚴重的魚都不好養。哈哈。
相對工業玩死了的小鎮,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農業,現在國家大力提倡農村城市化和條田作業化。有一些大膽,有技術有想法的人這個時候就有用武之地了。花高價租了30畝地,種韭菜。相對而言韭菜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和農藥。用雞屎做肥料,長得特別好。除去農藥肥料人工管理機械等費用一萬多一畝,還有利潤2萬多呢!咱不是替CCAV做廣告的。哈哈。雖然這只是個小的案例,也是小農經濟的產物,但是我覺得中國還是把一部分的產能花到這個上面可能要好一點。
再回到咱們的工業,那個小鎮上的企業要脫離回到鹽城,那么下一個十年會不會就是鹽城的企業都會跑掉,或者重新回到上海那個大中心呢?這種小衛星模式的會不會都死掉呢?那么我們會不會還是回歸農業,去養魚養蝦,種豆種瓜呢?很期待能有大俠回答。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