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德Alex 于 2015-10-30 04:45 編輯
; {( ], S( |2 v9 s4 i( o0 M( X$ o/ |' o! R$ N4 I
看到討論學歷經驗的話題,也參與了幾句,越發(fā)覺得很多看法已經落伍過時了,對在校學生的迷惑性很大,所以開帖聊幾句。
P+ \& N% d& D) E) M' D機械行業(yè)是一個靠經驗的行業(yè),只要有技術一輩子餓不著。這話本沒錯,但是如果過分強調經驗的重要性,就會忽視了其他方面,比如學歷。每次我苦口婆心地勸一些相識的人繼續(xù)深造卻不得的時候,我真是急得很。已經掰開揉碎了說得這么仔細了,可是他們還是抱著經驗技術萬歲的想法早早地步入職場,在他們一只腳跨出校門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蓋上一個“碌碌無為”的戳了,這并不是危言聳聽。本科生在當今社會可以說是高等教育入門級,再也不是15年前的本科了。15年前博世招新人本科生的時候是去學校車接車送,好吃好喝招待著,有些還給一兩個月的短期實習機會留在公司看看。現在呢?我所知道的國內幾家博世分公司招人都是211碩士前提條件,沒有這個條件連簡歷都不收。
+ _1 k; h. H4 m; \8 n/ b0 f很多人有早點畢業(yè)工作積累經驗的想法,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仔細算一筆賬,本科畢業(yè)3年的工資漲幅有多大?大不了跟碩士起薪差不多吧?或者再多點。但是碩士畢業(yè)生不是傻子,本科生能學到的經驗他們照樣可以學到,何況只有短短的3年。在一些不大不小的公司里,本科畢業(yè)只能做工藝上產線,或許很多年都沒有轉崗的機會,但是碩士畢業(yè)可以直接去研發(fā),或者自己挑崗位。在一個碩士學歷的和一個本科學歷同樣的能力條件之下,到底誰的機會更多,不言而喻了。很多人過分強調了這3年的工作經驗,而忽視了以后還有30年甚至更長的職場路要走。
4 n4 B3 W3 {% K我貼一遍我已經聊過的我同學的例子:
% S" N$ b4 W1 e' s: p6 H& ~6 M1,全班第一,全系前五,放棄保研,放棄考研,一心只想工作。是我隔壁宿舍的,我們聊起來的時候,我就勸他讀研,再怎么不滿意也最好把碩士熬出來。他說他不想讀書了,理由很簡單,因為不喜歡讀書。最后簽了一家看上去還不錯的公司,那家公司說得還蠻好聽,實際月收入只有3000,F在好幾年過去了,收入也沒怎么漲,他說他最怕出差,因為出差的補貼不夠開銷,每回都得往里貼錢。想跳槽,但是起點不夠,沒法跳,只能這么干耗。
' k* q v" v& M; O! P7 V4 _2,油腔滑調,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吹牛一流,但是成績一塌糊涂,四級是臨畢業(yè)之前作弊通過的。跟上面那個同學一個宿舍,本科畢業(yè)簽了一家小公司,依舊是延續(xù)吹牛的風格,靠一張嘴吃飯,崗位不斷地換,又跳槽一次,再聊到跳槽,他表示心有余力不足,因為根本沒機會接觸到有用的東西,跳槽沒資本。但是收入跟上面那個同學差不多,差生優(yōu)生都一樣。 ! V0 s$ {% u6 o& ]0 _% `
3,班上有5個同學保研,4男1女,4個男生碩士畢業(yè)之后2個在美國公司,2個在德國公司,女生回老家做大學老師。4個男生收入都不錯,起薪比同班本科畢業(yè)同學的累積3年工作經驗的工資多,其中1個男生明年3月份來德國培訓半年。這幾個公司雖然對這幾個同學來說看似不難進,但是對其他同學來說,不夸張的講,只能做夢想想
9 M$ d# I; ^& ~9 X% {4,一個男生外考,考了上海交大,畢業(yè)之后在一家美國公司中國總部,坐標上海,起薪20W L& g) ^1 H. L4 S& }
再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當年雖然沒打算本科畢業(yè)工作,但是也隨大流一起找過工作,準確地說應該是假裝找工作。學校辦的招聘會,烏泱泱一大片,現在回想起來都是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公司,我天真地認為憑我一手漂亮的成績單,四六級高分,怎么也要被人家高看幾分?墒侨徊⒙,招聘的人連多幾句話都不跟我說,在他們看來只要是人就沒有區(qū)別,甚至一些只開得起一兩千塊錢工資的公司都是門庭若市。像博世大眾通用這種公司都不會參加這種趕場招聘會,人家都是學校請過來專門給個小禮堂,同學們站著的坐著的,人擠人,讓他們盡情做廣告,最后收一下簡歷,不了了之,F在想想也是蠻幼稚的,當時賴在博世人事部一個女員工面前極力自我介紹,可惜人家只是客套地回一句“謝謝你對我們公司感興趣”。我相繼給好幾家大公司投過簡歷,可惜的是連一個面試通知都沒有,實在打擊。
* S6 u4 u' E- A( {; w1 F從那時起我就堅信,在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學歷是沒辦法立足的,一身手藝也要有人讓你施展才有用。給郎朗一副破鑼,你讓他怎么敲出《黃河之子》?就好比現在,我自認為跟其他工程師之間沒有特別大的差距,甚至我還不如別人。因為一直做特定領域的工作,其他涉獵很少,比如熱處理、模具加工等等方面,我完全忘光了。作為一個機械出身的工程師來說,這或許是不應該的。但是這并不會影響我的定位,我前段時間用青島天價蝦舉過例子,一盤蝦,就算做得再好吃,任你把牛皮吹上天,在大排檔賣38一只,人家就說你坑人。但是在高級會所,一個紅薯一個玉米棒子都可能不止38,如果一盤蝦只賣38反而顯得奇怪,反倒沒人買。
; J& s2 c/ Z3 e, w; T4 |7 }$ ]3 E7 e/ D- o# Y2 M
當一個人把腳下的臺階墊墊高,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你會發(fā)現有些理應很正常的東西在你的眼里卻反倒不正常。研發(fā)過程從不考慮經費夠不夠,不用想著怎么跟領導斗智斗勇爭取加薪,同事之間不用勾心斗角,從來不用跟工人因為加工過程來回扯皮,出差過夜都是當地最高標準的酒店,機票都是公司買好再發(fā)給我,回國出差有配車,等等這些。我現在就非常享受我的工作,除了偶爾前半夜沒睡好所以上班無精打采,其余鮮有抱怨,只要時間夠,上班下班由我自己做主,這個東西只要我搞不出來,市場上就不會有,就算我搞出來了,別人抄也抄不全。有一次跟供應商ZF的人閑聊,我拿他們打趣,我說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投過他們上海分公司的職位,可惜沒有回音。ZF的一個項目經理立馬打趣接話道,那你現在想換工作嗎,可以直接來!可惜我現在反倒沒那個心了。這些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我多讀了幾年,如果當年隨大流出了校門,現在十有八九也是一個每月拿著微薄的工資累死累活還抱怨社會的人。
1 A! V0 L$ S' h7 _- j再從回復里貼出我一個朋友的經歷,我這個朋友是10幾年前的本科生,腦子聰明,在校學習很好,所以學校要留他保研,他當時心氣很高,想要考浙大,任憑院長找了幾次談話說服,他始終沒有答應?墒强佳薪Y果英語單科不達線,以失敗收場。單單當年本校調劑名額也沒了,院長很替他可惜,替他找了一家公司,很好的公司,他就去上班了。這么心高氣傲的人,自然想要再考研,工作第二年開始復習考研,報考上海交大,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看書,但是比分數線低2分。從那之后他就斷了考研的念頭了,因為年紀也慢慢大了,還要結婚成家。但是他很聰明,工作能力很強,公司里其他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喜歡問他,他這些年跳槽了好幾次,工資也節(jié)節(jié)升高。但是他發(fā)現就有這么一道坎,始終跨不過去,不管面試多少家,最高的薪酬標準就擺在那里,逾越不過去。這促使他學德語,報班啟蒙,每周末去上課,啟蒙過后邊上課邊自學,同時還要上班,真的很辛苦。3年的時間把德語學出來了,交流基本無障礙,不像大多數自學的那種二把刀。在面試現在的公司時,他寫了外語是英德雙語,自己開價年薪50W。對方面試的是中方負責人和德方副總,上來就問他德語水平怎樣,他說如果對方愿意,可以用德語進行全過程面試。面試完第二周就通知錄用,年薪40W,但是工作時間的50%可以在家home base。他權衡之后去工作了,可是他說這是到頭了,基本不會有什么上升空間了。他最缺的就是一個碩士學歷,不論是哪里的,985211或者非211,哪里都行,只要有了這一紙證書,他可以向總監(jiān)級別努力,但是現在連項目經理都不好拿。他說雖然他當年繼續(xù)讀研究生的同學收入基本沒有他高,但是人是跟自己比較的,對于他自己來說,這張紙就是升職加薪! }8 u, y/ D3 F# X
' O7 \$ J) @( P" @/ E# y
所以說到底還是簡單的道理,趁年輕多讀書。一輩子只讀書肯定不劃算,但是花3年時間多讀一點,肯定不虧。工作經驗早晚都有,但是這一紙學歷沒有就永遠沒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讀研和3年工作經驗根本不需要一起作比較。以此與糾結是否考研的在校學生共勉吧,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3 K+ @. r7 y,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