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iviling 于 2015-12-30 12:20 編輯
1 J4 D0 z$ S L* E' I f
4 i! }% J' M" a! z歲末,想起2013年底,@treasure 大蝦寫年終總結,拿到碩士學位了,二寶也有了,房子也買了,還忽悠央視屢次三番給他們做“免費的廣告”。頗為羨慕,一個不留神,居然兩年就這么過去了!' } n# P; s) b* q" ^6 r
: o4 h& V- M3 J8 r, \% C/ A" A( r
12月初,我一個學弟哥們兒,文中就稱他QQ,發來一篇轉自微信朋友圈的《中國是發達國家的粉碎機?》,詢問我這在“外企敵后”工作的有啥體會。并詢問“國內高校的人才大部分精英在外企,為鬼子貢獻的同時能接觸學到多少真正核心的東西。如果學到了又有多少能轉化為自己的到民族企業內?”首先說明,QQ本碩是學自動化專業的,通俗點說就是學電控的,去日本做交換生一年,看問題很有見地,畢業后做金融。14年底的時候,據說當年拿到了超過40萬的獎金。他懷著一腔憂國憂民的情懷過來和我討論,讓我這曾經的情懷黨羞愧難當,答應寫篇雜文,以作討論,思前顧后,名字就定為《主要看預期》吧。
( h5 ]& x) b5 Z3 u6 r6 j' j/ c5 P/ P& Q; u j" H
預期是什么?預期是人對未來狀況的一種展望,也許未來是美好的,也許未來是糟的。說的俗一點,也許未來會升官發財,也許未來會窮困潦倒。現在網上,在機械“攻城虱”的圈子里流傳有太多,“我該如何選擇”“未來會怎樣”“我要不要跳槽”之類的疑惑。說白了,除了部分人是拿到了看似很高的外企“臥佛”后在這兒顯擺,多數其實是對坐技術“攻城虱”的未來預期是“狗吃屎”。擔心吃不飽,當然疑惑,當然迷茫。4萬億之后,瘋狂的房價早已決定了數億人未來的道路。
2 O$ T4 M) J6 K" o# H
) r5 u* H4 S5 N有知名大蝦說,錢從來不是問題。對,這對個人來講,個人通過努力,甭管陽光的還是下三濫的,黑貓白貓,逮到耗子就是好貓。但如果回到前文,能不能拿到核心,能不能用到民族企業內,錢恰恰是出了問題。比如說經常被噴的航空發動機,我這里有兩條線的故事,大家品味。 i( p ~% P" I
+ S/ F2 a+ F/ Q) S7 F我有同事夫妻倆本來是學航空發動機專業畢業的。那些年,“軍隊要忍耐”,砍掉了大批的軍工項目,軍工單位訂單少,說白了就是底下的人沒錢了。于是夫妻倆都進了外企,那時候外企的待遇8倍于研究所。作為年輕人,在看自己未來的預期時,會選擇哪里?如果不是對民族航發有發自心底的責任感,如果沒有對玩航發有沁入心脾的熱愛,理性的看,當然是進外企。進外企,做設計,走流程。外企進入國內以后,也處于壟斷地位,就像一個收入略高的“國企”。多年以后,一個轉崗經理,一個升至高工。如今就做著和航發完全不同的東西,發財了,在北京買大房子,開大排量的SUV。不過航發和他們再沒有任何關系。我相信他們不是特例: J0 Q' ^! F" ?
e; `/ b/ l5 e
我還有個朋友,本科是沈陽某航空院校畢業的。后來考了碩,讀了博,畢業時,本可以以之前的專業對口某航發的研究所。但他沒去,原因很簡單,就是看著沒錢。沒錢到什么程度,據說(用據說表示沒有,也無法確認,如有謬傳請指正)研究所眼光是很高的,喜歡從清華北航,但在二線城市,工資2010年時不過3000。進去的人通常干不了什么事情,往往為了一年加薪二三百而勾心斗角……就算清華的能人都出去了,剩下的進去,都是層次比較低的差生,好歹也在清華園熬到了畢業。最后落魄到為了幾百塊!?……
0 p2 X. N" t! b# i4 g, p& A- S- B1 H' Q D+ I( h/ u; j0 u+ Q8 V
同樣的道理,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過去幾十年里,在基礎工業領域,為什么老是搞不好。因為沒人,沒人的原因不能完全說是沒錢,那太庸俗,怕會庸俗掉一批熱血青年。能否理解為,因為沒有美好的預期。
- Y. u$ I8 F4 m3 n$ U5 G
4 e t# ` c* x- G其實并不是就機械領域起步工資低,把中國機械社區那些哭窮嫌薪水低的帖子放到橫店影視城,估計也會有一大批“橫漂”會認同。那些演員藝人,在沒有成名之前,也會有不堪回首的困頓歲月。成龍年輕時為了請臥龍生給他寫劇本,陪酒陪到吐,臥龍生還是表示“才不會給這個長得丑的家伙寫呢”;郭富城出名前,也是從一個伴舞屌絲開始的;郭德綱說相聲說了十年默默無聞的相聲;李玉剛出去賣唱,沒有演出證被人趕走走投無路,跳過河,被乞丐救起要過飯……很多時候,人們看到的只是成龍大哥有上百輛跑車,吃過無數美女的豆腐;郭富城年過半百甩了模特牽手網紅;郭德綱“又說天價相聲了”;李玉剛跑悉尼歌劇院唱《貴妃醉酒》了。之前的故事,只能等成名之后講勵志故事,大家才會知道。沒有成名的成蟲,郭窮城,郭打鐵,李石軟千千萬,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也許談笑間,已經有的跳槽擺地攤了,有的跳樓沒人問了。0 V; [2 J8 v& y5 M8 N5 V
: Y! L3 U. _4 v7 m* @
但如今演藝圈,預期確實很誘人的。就像買彩票,明知中的概率渺茫,買的人趨之若鶩,萬一中了呢!中了就是拍個《跑男》,跑著玩一天多少萬。類似的也有銷售,預期很好。都說干技術餓不死,干銷售賣不出貨,可是會餓死的,因為底薪低。搞金融,其實也不容易,開始幾年的起薪非常的低,常年要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當然也有當官,工資是很低的,但有某些預期,考公務員的人少過嗎?" ^# j- }& o; t
/ w C3 a% I3 G% i! J- A; y* E
回到工程技術,研發制造領域,在很多人眼里,做“攻城虱”就是“狗吃屎”。認為沒有“錢圖”,賺不到大錢;認為沒有權力,勞力者治于人。抱著這樣的觀點和想法,本來也沒有什么對錯。其實預期只要是美好的,總會吸引人,讓人才為之堅持,為之努力的。美好的預期可以是社會地位,人們尊重,比如教師和醫生,可惜現在什么混混出來,只要有名兒,在電視里都叫老師;醫生就不說了,救活了說你黑太多錢(他們覺得自己本來命就是賤的,值不得那些錢?),救不好就醫鬧去(由于醫鬧近年來報考醫學專業的比以往少了1/3,醫療資源緊張,漲價張定了)……+ T/ [, A& A5 c3 |2 G+ u& I7 S
, j$ T4 v. S+ |& ]! P
“最佳男主角”把房價搞瘋之后,北京的房價這么多年來,平均每個月總價漲一萬軟妹幣!很多年輕人還沒弄明白社會,民族與國家時,就首先面臨著“嫁個他住哪兒”和“沒房子怎么討媳婦”的現實問題。既然工程技術,研發制造領域預期那么差,那當然就想別的路子嘍,誰TM每個月損失1萬不心疼啊?去外企打雜,去“利潤高的外企”搞代理做銷售,搞金融,賣房子……: C$ Z+ C' P% t- p8 _9 \
+ c! t* q p* I. n: R說到賣房子,2010年時,一個19歲小伙,在北京一年賣房子可以年薪20萬!我那時自信滿滿拿到外企的“臥佛”,發現只不過這個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頭一年工作,寫一個協議有無數錯別字的家伙一半年薪。說實話,各種羨慕嫉妒恨啊。去年我才知道,還有更悲催的,有個中國地質大學的機械專業碩士,為了北京戶口,要在某國企熬5年,月薪2500!他們能在那單位踏踏實實的干下去嗎?90%會拿到戶口就跑掉的!$ R6 i/ e+ L& k8 _* u; {
0 w/ a, E, Y% E/ {4 D+ h難怪“最佳男主角”母校有個碩士,畢業后也去當中介賣房子啦,哈哈!當一個國家干原子彈的比不上賣茶葉蛋的,這個國家是沒有前途的,畢竟茶葉蛋不是大伙吃不起的切糕啊。
+ [. z) K0 D! X( n6 _
0 e# R" _7 q' y( k4 J# O w* }不過既然提到了上述的娛樂圈,銷售圈,金融圈都是在一個美好預期下起來的,工程技術,研發制造領域的預期真的那么不堪嗎?這個主要看個人的預期,預期30歲前像巴菲特那樣,賺不到多少億美金就跳樓那有點困難。但要說在北京立足,同樣5年為限,付出同樣的努力,就在機械行業憋5年,期間不斷積累人脈,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學習知識特別是別人看不上的那些知識,同樣可以!
* V; `) P5 u7 t' p4 v) L8 ]4 l4 \3 U5 c1 l0 M0 N
前幾天加班打順風車,接送的大姐是個拆遷暴發戶,開GL8拉順風車!路過一片小區時說“這赫兒我有兩套房子”,再路過另一片小區時說“這赫兒我剛賣出一套房子”,再經過一片小區時又說“那赫兒我還有兩套房子本兒還沒下來”……她開車來回還不夠油錢,不過為了討個生活,要不誰知道她那么有錢啊,哈哈!向往這樣生活的,就不在本文討論的預期之內了
+ L7 H$ {8 i% K( u9 `" Q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大家》|主題: 95, 訂閱: 47
- · 采用|主題: 930, 訂閱: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