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各行各業供給側改革、結構調整、整體改革在這三種力量的主導下,推動中國經濟的升級。中國經濟最終要完成這種轉換,我們每個行業面臨的最重大的機遇也在于此。! E0 ] r5 S, G+ ]' J4 Q5 B
1月13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創新責任.領航未來—2015中國汽車創新責任盛典暨BCA中國汽車榜頒獎盛典”現場,經濟觀察報也邀請到了幾位重量級的專家學者,在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和市場迎來了轉軌和分化的關鍵時點,探討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與汽車產業的關系和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在新時期的新任務和新角色。
2 M, n( S* e2 Q6 [& o5 z; _8 p8 Z" j8 j F; S* E
與主流的悲觀情緒不同,獨立經濟學家,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先生認為2015年7%的GDP增長是一個不錯的成績,經濟本身有規律,春夏秋冬的轉換很正常。但這不能掩蓋中國經濟一直存在難以突破的創新瓶頸的問題,結構性調整勢在必行。5 Y! R5 n2 s b+ i+ J) l8 a7 P, o
4 O/ }0 X1 {2 ?6 y' T! \. \/ f以下是馬光遠演講實錄:' v6 \3 r2 X# Y6 P4 ^( o
4 @0 @: a/ g/ P7 C n# ]/ B i從去年到現在有四件大事,大家都比較關注。第一個是美聯儲加息。第二個是中國經濟已經連續六年放緩。 第三件大事是TPP、亞投行未來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影響。 第四件大事就是五中全會,提出了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國經濟的大氣候如何,我個人認為基本上跟這四件大事息息相關。
, m" E0 `1 r* g1 t
4 G0 U# `0 u# l% B2 J$ t今天我就簡單講一件事,再概括一件事。第一個是關于2015年的中國經濟究竟怎么看。前三個季度的GDP表現大家都看到了,第一個季度7%,第二個季度7%,第三個季度低于7%。3 W. \% ]6 i5 o% K5 o* x
% z; l$ W& X: q/ w+ R' N9 l3 L4 L8 z; C現在主流觀點,都認為這個數字很糟糕。這是近六年以來季度增長的最差值,但我想告訴大家,放在2015年中國經濟的大背景下,我認為這個數字非常漂亮,這不是一個很糟糕的數字。" w+ T- u/ T( ~; r% A/ N8 R
6 V. L7 ~$ X7 s) B) c- B' w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環境,可以講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最困難的一年。國際經濟一片動蕩,新興市場出現了二次危機的跡象,中國經濟的各項指標全面下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經濟增長能夠達到7%,相當不容易。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肯定更差,2017年如果我們能夠維持在6%以上,都相當不容易。4 x; \- r r. R" P- w
( [* k; P+ x, n2 m; P8 n; m
但現在出現最根本的問題,是不能認識到中國經濟當下這個速度已經是現有條件下我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能夠達到最好的速度。我可以坦率地講,這個數字如果沒有國家統計局的“幫忙”,根本不可能。如果認為這個數字很差,我認為以后的數字會更差。所以我覺得對我們所有行業來講,7%的速度已經很不錯。
z5 ^7 I' l6 g4 X! O# c3 q! v8 o# a3 v9 d3 F, S- D
那么,中國經濟究竟出了什么問題?中國經濟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去三十多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系列的行業、指標、引擎、動力都出了問題。比如汽車,汽車行業2015年進入冬天。還有我們的房地產,我們的房地產投資的增速從2014年的11.9掉到2015年11月的1.3,跌幅高達90%以上,比中國A股的跌幅要大很多。 f3 O3 r6 L- E, ?# |
6 ?; G) i1 q, V) h) ]5 n所有這些指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我們的傳統引擎已經基本上精疲力盡,難以為繼。這種情況我認為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大家講說冬天,但我認為春夏秋冬的轉換非常正常。
$ r% }* c% m) d/ B+ @: d* a9 e; g' k: m. X5 N1 o
中國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哪里,我想我們大的可以講六駕馬車。第一駕馬車是投資,第二駕馬車是房地產。其實中國經濟要講小的話,講兩句話就可以。第一,投資是中國經濟的風向標,投資出問題,中國經濟一定出問題。第二句話,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房地產下滑,中國經濟的日子不好過。這兩句話基本上可以概括當下中國經濟所有的表現。
4 c- ?, B4 C' _+ o8 D
' {& `! N% A( j3 E' h回到汽車行業,我們今年為什么過得這么困難?責任恐怕在股災,我聽很多人講我賺了錢以后,一定要換一個車,后來股災來了,就沒有換。這種暴跌本身對整個消費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影響中國經濟的就是這六駕馬車,這六駕馬車到今天為止不可能往上走,中國經濟要尋找新的引擎,沒有新的引擎,中國經濟只有死路一條。
/ V7 T) P& K7 N( v: }0 y5 b
5 a! {2 P* e' A9 [: X到今天為止,中國經濟的增長的確到了一個真正的瓶頸,這個瓶頸需要我們突破,突破的關鍵在哪里?就是創新,要走其他的道路。大家必須意識到中國經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跟過去完全不同,所有的行業都應該用新的思維來看待。第二個,大量的傳統行業的洗牌可能從2016年開始,這個過程會持續三到五年的時間,在這三到五年的時間里面,傳統行業會遭遇真正的寒冬。. |0 B+ X1 `) W D# h) v
4 U6 I. p0 K& u8 D3 x9 T% b這么多年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中國經濟到了一個新的周期以后,我們高層的經濟學思想,我們的經濟思維仍然沒有給中國的各行各業提供一個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今天為止,最高層有必要形成一個統一的經濟學思想。我把這個經濟學思想概括成叫習近平經濟學,不是談一個人的,是這一屆的領導對中國經濟包括未來他的宏觀政策本身的一個最基本的認識。“習近平經濟學”我認為有兩個理論支柱,第一個是“新常態”,第二個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想供給側改革不僅僅在經濟層面,包括在政府層面,全部都是適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全要素生產率。這么一個經濟學思想的形成,對下一步中國經濟宏觀政策的走向、行業的指導意義,我認為都是非常重要的。7 X. J2 G- c; O/ L% L, G, Q8 g
, s0 P' T1 ?) \
今天為止,包括我們汽車行業在內,第一個要認識到中國經濟大周期的變化,第二要認識到未來中國宏觀政策也要跟過去的政策做一個徹底的決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我們會做什么,不會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認為都是非常清楚的。7 Y% _' E# ~4 ^. y- `. s/ X
5 V( T$ Y+ c. p
各行各業供給側改革、結構調整、整體改革在這三種力量的主導下,推動中國經濟的升級。中國經濟最終要完成這種轉換,我們每個行業面臨的最重大的機遇也在于此。而中國汽車行業過去十年的發展道路到今天為止基本結束,汽車行業要在新常態下深刻地領會和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這個行業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和挑戰,用新的思維走新的路,尋找新的機遇。(王雪喬/整理) |